ZAKER陕西 03-19
【今西安】学术裁缝现形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的 "3 · 15 晚会 ",可谓是近年来最 " 丰产 " 的一块 " 瓜田 ",各种大瓜连爆,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卫生巾、内衣裤、家电维修、保水虾仁、电缆电线、手机抽奖 ...... 个个保熟保甜,刘华强来了都得点个赞。

而就在前一天,一场来自学术圈的打假行动已经登上了热搜。

▲西安交大的情况通报(图:新浪微博)

3 月 14 日,西安交通大学发布情况通报:近日,我校关注到网民发布 "985 副教授权威期刊论文全文抄袭 " 信息,反映我校副教授王某某在其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涉嫌学术不端。对此,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涉及论文开展调查,认定相关情况属实,学校已经与其解除聘用关系。

日前,王某某的个人信息也已从交大官网的 " 师资队伍 " 名录中删除。

现在的学术圈之混乱已经快赶上了号称 " 贵圈真乱 " 的娱乐圈,频频爆雷,从贪污受贿到学术不端再到权色交易,大家早都见怪不怪,但这次这位王副教授的瓜,还是有点炸裂,因为他被曝光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存在 " 全文几乎一字不落地抄袭自另一英文论文 " 的行为。

网上称呼那些没有真材实料、写论文纯靠东拼西凑、复制粘贴者为 " 学术裁缝 "。王副教授就是个典型的 " 学术裁缝 ",而且是 " 学术裁缝 " 里最低级的那一档,裁缝们好歹还懂个洗稿,他甚至连最基础的拆东墙补西墙都不会,只是把人家的英文原文翻译成了中文,再署上自己的大号,就堂而皇之地拿出去发表了。

这就属实有点难绷。

事件起源于 3 月 12 日,某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贴指出:发表于 2016 年第 4 期《世界哲学》的一篇题为《动态的身体:身体—身体化——海德格尔〈泽利康讲座〉中的身体现象学》的论文,全文都是作者署名 "Cristian Clocan" 的英文论文《Heidegger ’ s phenomenology of embodiment in the Zollikon Seminars》的 Ctrl+C 和 Ctrl+V,框架、引文、标题、内容甚至副标题都是如出一辙,全篇文章没有一个字能称之为 " 原创 "。矛头直指 " 某 985 高校副教授 "。

▲收录在万方平台上的抄袭论文(图:万方数据)

据公开资料显示:涉事主角王副教授,男,1987 年 8 月生,河北南宫人,2014 年至 2015 年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赴比利时鲁汶大学(荷语)联合培养一年;2016 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曾获得 2019 年度 " 熊伟青年学术奖 ",还主持过多项重要学术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等。

这篇涉嫌抄袭的论文,就是王副教授在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期间的 " 大作 "。

按常规理解,能在不到 40 岁的年纪就跻身顶尖 985 院校的副教授行列,那必然是有本事的人。只不过本事也分三六九等,靠真才实学是本事,搞歪门邪道也算本事,而这位王副教授,很遗憾就属于后者。

▲被抄袭的英文论文(图:网络)

从学术层面上讲,你说本科生很少有科研能力,做不出东西,这我信。但你王副教授连博士论文都要靠抄,那他显然是连最起码的毕业的水平都没有,所以上了这么多年学,他到底都干了些啥?

但现实是:王副教授不仅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还玩得风生水起,年纪轻轻已经成了 C9 高校的副教授,要不是这次被曝光,还不知他还能这么欺世盗名地混多久。

这个世界确实癫出了一种全新的高度。

也有人问:既然王副教授能拿到 985 名校的博士学位,还坐到了 C9 的副教授位子上,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本身其实学术水平是很高的,抄袭论文只是因为懒呢?

说实话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王副教授的这一波学术不端,操作手段实在是过于古早,你把他跟其他涉嫌抄袭剽窃论文的学术造假者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估计人家都嫌丢脸。

说直白一点,王副教授头上各种光鲜靓丽的头衔一大堆,又是 " 南大博士 " 又是 " 青年学者 " 又是 " 交大副教授 " 什么的,干的活却很对不住他这么多闪瞎狗眼的光环,就这种 " 全面临摹 " 的造假方式,别说博士,本科生都干不出来,最接近的是 " 你同桌的卷子上写的是‘我不会’,而你写的是‘我也不会’ " 这种只有在笑话段子才会出现的场景。

▲网上王某某的相关资料(图:网络)

三百六十行都有行规,即使是抄袭,那也是要讲究个基本法的。

混圈子的人,但凡了解 " 潜规则 " 的,都懂得所谓的 " 细节优化 " 和 " 同义转换 ",比如把参考文献中的 " 张三提出的解决方法 " 改为 " 对于这一问题李四的见解 ",或者把时间描述中的 "1988 年 " 改成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又或者把案例分析中的 " 美、英、法等国 " 换成 " 欧美发达国家 "...... 等等。王副教授这样的玩法,相比之下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就算是入门玩家,像抄论文的时候好歹都还有点自知之明,比如用翻译软件来一波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 ...... 的流水线式跨语种洗稿,最后翻译成中文重新整合为自己的 " 原创 "。更高端的则是直接挪用别人文章的理论框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一发排列组合,美其名曰 "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查重软件见了都得直呼内行。反观这位王副教授,简直就像考试作弊却把别人的卷子连名字都原封不动抄过来了,学术造假界搞团建都只配去坐小孩那桌。

▲西安交通大学(图:网络)

所以你说是该说他愚蠢呢还是愚蠢呢?我觉得我是秦始皇都比这么一个文抄公有水平可信度要高那么一点。

从另一个角度,这起事件也直接撕开了出了当今学术界的某些学科,尤其是特殊学科所谓 " 人才培养机制 " 的底裤。

在 " 理科狗 " 们在实验室通宵为了一个数据绞尽脑汁的时候,很多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正坐在星巴克里,左手咖啡右手键盘,随便一拍就是一套标准的九宫格,某博某音某书上随手搜一下,这种画风的 " 博士 " 到处都是。

▲星巴克里摆拍的 " 女博士 "(图:网络)

现实就是如此,当下有很多学科,其评价体系已经崩塌,它们的存在价值几乎仅限于用来给学历 " 镀金 "。理工科的成果再怎么样还能用实验数据和专利之类的实物来量化,文科的有些学科则往往陷在 " 自圆其说 " 的迷宫中,难以自拔。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 " 高校扩招 " 浪潮催生了一大波新兴的冷门学院,只不过建几所新的学院容易,生源方面画画饼忽悠一下学生也不用太发愁,关键是有能力来教这门课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集齐的,为了填补师资力量上的空缺,很多专业沾点边的老师都被赶鸭子上架,往往昨天还只是个普通的公共课讲师,今天就摇身一变成了 "XX 学科带头人 "。某二本院校 " 马院 " 的讲师,一水儿全是院长带的研究生,发表的 " 论文 " 无一例外全登在校办刊物上,简直是魔幻到极致的地狱笑话。

被困在这种 " 放卫星 " 式的跨越式发展里,为了能完成名为 " 科研任务 "" 教学任务 ",你就算想出淤泥而不染都很难。在论文上要么选择 "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要么就像王某某那样,干脆直接当裁缝,挪用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只要能混过,职称照样上——人王老师都混上副教授了。

▲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图:网络)

当学术研究成了权力的游戏,说实话出现全文抄袭这种事真不算什么稀罕事,反正现在很多学术圈子早成了大型近亲繁殖现场,大门一关天知地知。

曾有文科博士在网上吐槽:" 我们这个专业招的研究生、博士生,只有 1/3 是真正想要深造搞学问的,还有 1/3 是考公失败的。" 至于他没说的那 1/3 是干嘛的,不言而喻。

现在王副教授已经被光速解聘,交大这一波及时且公正的处理也值得肯定,但这不意味着这事可以就此翻篇。

就王副教授这种学术裁缝,现在基本已经被锤死他不具备任何专家学者的素养,那么就有几个问题希望交大能正面回应一下:王副教授连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算不上,做人最起码的信仰都没有,那他是怎么进入贵校,还做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导师的?

贵校的其他教授、老师,还有负责教师招聘工作的人员,甚至这位王副教授门下的学生,是不是都得好好查一查?

还有王副教授发表论文的《世界哲学》期刊,也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阿猫阿狗,它是国家级的哲学理论刊物,创刊于 1956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这么一家历史悠久的国家级期刊,怎么能刊载纯属抄袭的文章?而且居然快 10 年了才被发现?

这是不是说:只要给钱,几个豆腐块也能包装成 " 学术著作 ",堂而皇之地发表和出版呢?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的 " 学术监督机制 " 又在哪儿呢?难道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吗?

▲《世界哲学》杂志(图:网络)

王副教授肯定是有问题,但现在被暴露出来的显然不只有他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只处理一个王副教授就万事大吉的。学术的尊严、教育的公平,都正在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王副教授只是一只被捉住的蟑螂,在那些没有被关注到的角落里,很可能还有着成千上万只蟑螂。完善学术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还大众一个纯洁的学术圈,才是重中之重。

别忘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回归真实的唯物主义。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