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03-21
甘肃省加力推动基层首诊制度落实见效 截至去年底县域内就诊率78.41%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健全完善政策体系

◆ 2027 年县域内就诊率要达到 90% 以上

◆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要提高到 65% 以上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农村订单定向生培养项目已招录 11186 名

◆省市县筹资 13 亿元为 87.34% 的乡镇卫生院配齐心电图机等设备

◆远程培训 5.5 万名基层卫生人员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建立 134 个省级专科联盟

◆引进省外甘肃籍专家人才 365 人

◆建立 131 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核定首诊病种目录

◆分层分类确定省市县乡四个等级 6 大类别的首诊病种目录

◆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水平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高 10 个百分点

◆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111 项、新增价格项目 143 项

近年来,我省将落实基层首诊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着力在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引导群众合理就医等方面打出一套 " 组合拳 ",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4 年底,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加 970.6 万人次、基层就诊率 45.62%,县域内就诊率 78.41%。

2027 年县域内就诊率要达到 90% 以上

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为根本,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 " 路线图 "" 施工图 ",为推动落实基层首诊制度提供重要遵循。锚定 " 住院次均费用、县外转诊率、县外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三下降’,基层就诊率、住院率、满意度‘三提升’,到 2027 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 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提高到 65% 以上 " 的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指导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制定基层首诊任务分工清单,建立任务台账管理、每季度总结分析进展,专题召开全省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视频会议,凝聚共识、厘清思路、压实责任,推动实现基层首诊新突破。

全省 97.4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

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关键,练强内功抓推动。持续推动乡村医疗队伍扩容壮大。实施农村订单定向生培养项目,逐年扩大培养名额,已招录 11186 名、毕业 4791 名、到岗履约 4363 名,履约率由 83% 提高到 100%。连续十年实施大专层次村医订单定向培养项目,每年招录村医定向生 500 名,已招生 2861 名、毕业 1583 人。放宽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招录自主权,累计引进基层卫生人才 1559 名。引进乡镇卫生院首席专家 108 人,将 1271 名大学生村医率先纳入编制序列。截至目前,乡级医疗卫生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 52.8%,村医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 29%、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占 40.01%。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增效。省市县筹资 13 亿元为 87.34% 的乡镇卫生院配齐心电图机等设备,并与县域心电、检验、影像等医学中心互联互通,93.7% 的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 " 诊疗模式稳步推开。今年争取 " 两新 " 项目 3.5 亿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更新医疗设备。全省 97.43%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105 家建成社区医院,48% 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科室,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持续加大基层医疗队伍培养帮带。制定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三年实施计划,建立 " 线上全员普训 + 线下骨干强训 " 机制,对全省 5.5 万名基层卫生人员分专业、分层次、系统化开展远程培训,打造 20 个基层医生实训基地,组织 1.2 万名全科医生、临床医师、乡村医生等骨干脱产培训。乡村医生每周 1 天或每月 4 天到乡镇卫生院跟班临床实践,自下而上举办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全省评选表彰 141 名业务尖子和 20 名技术标兵。

建立 134 个省级专科联盟

以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重点,服务群众抓推动。在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上下功夫。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7 家,建立 134 个省级专科联盟,签约成员单位 4225 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867 项。全省共引进省外甘肃籍专家人才 365 人,建立工作室 100 余个。在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功夫。建立 " 省市帮县、县帮乡、乡帮村 " 梯次帮扶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 " 四下沉 "。建立 131 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级医院向乡村派驻医师 2027 名、建立巡诊小分队 1136 个、参与巡诊医生 2633 人,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常年至少有 1 名主治以上医师常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帮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将全省所有村卫生室转化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实行 " 乡聘村用 ",深入推进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 " 六统一 " 管理。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有效解决群众 " 看病远、看病贵 " 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水平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高 10 个百分点

以核定首诊病种目录为突破,释放红利抓推动。核定首诊病种目录。采取医疗机构自评申报、专家评估审核、市州交叉复核等办法,分层分类确定省市县乡四个等级 6 大类别的首诊病种目录,理顺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促进医疗服务系统连续。健全指标监测体系。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作为医改监测评价、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 10 项重点指标监测体系,将资金分配、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与基层就诊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挂钩,推动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强化政策引导约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起付标准,提高医保支付比例,住院报销水平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高 10 个百分点。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111 项、新增价格项目 143 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相关标签

医疗 医疗机构 卫生健康 指导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