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 341.6 万、岗位竞争比达 86:1 的刚性需求催化下,中国职教市场正经历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建设 " 的深刻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 " 人工智能 +" 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等多场景应用,政策鼓励推动教育领域技术变革。
如何积极把握行业趋势,将 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转化为企业内在价值跃迁,成为当前我国职教行业内企业的关键命题。
4 月 2 日,粉笔 " 智启未来 即刻进化 "AI 新品线上发布会举行,在发布会上,粉笔推出了 AI 刷题系统班。
据介绍,该产品搭载全新升级的粉笔 AI 老师 2.0,数字人导师全程伴学,具备深度思考能力,采用启发式答疑交互,实现了 AI 老师从 " 被动应答 " 到 " 主动引导 " 的跃迁。
目前,对 AI 技术投入已持续给粉笔发展带来增量。近期,公司发布 2024 年财报,营收 27.9 亿元,净利润 2.4 亿元,同比增长 27%。
对比公考培训市场另外两家的利润表现来看,粉笔这份实现持续盈利的成绩单,不仅验证了 "AI+ 职教 " 的商业潜力,也说明了粉笔正用 AI 技术变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持续盈利背后,AI 赋能取得显著成效
粉笔在业绩方面表现亮眼并非一时,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多份财报净利润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
财报中引起笔者重点关注的是,粉笔的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52.0% 提升至 2024 年的 52.5%,净利率从 2023 年 6.2% 提升至 2024 年 8.6%。
尽管去年行业受到事业单位考试错期影响有所承压,但粉笔依然用较高的盈利质量说明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粉笔对 AI 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应用,搭建起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
去年粉笔推出自主研发的首个专注于职教行业的垂域大模型,后续还引入 DeepSeek,以低算力成本部署大模型,推动其自研垂域大模型性能进一步释放。另据官方透露,今年粉笔的垂域大模型 PRO 深度推理能力上线。
数据验证了粉笔垂域大模型的实力。根据内部测评,在题目答疑场景,粉笔自研垂域大模型在言语、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等科目中的跑分表现均优于 DeepSeek 等通用大模型。
众所周知,DeepSeek 的推理能力相当强大,但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常常会一本正经地给出错误信息,它无法自行校对给出的结果是对还是错。
结合大模型的构成要素来看,高质量的数据是助力 AI 训练与调优的关键,而行业数据往往又是私域数据,质量越高,AI 大模型的能力将越高。
粉笔短时间内提升 AI 深度思考推理能力,可见其在职教垂直领域的经验积累。这也意味着,对比行业竞对,粉笔在 AI 能力上具备差异化优势,有望赋能自身产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进一步来看,在其加持下,为粉笔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和效率优化将会凸显,因而也会为公司创造更高的盈利水平。
可以看到,基于对 AI 技术的转化应用,去年至今,公司陆续发布粉笔 AI 老师、精品面试 AI 点评、AI 刷题系统班产品,商业化路径愈发清晰。三款产品分别抓住了用户对高频场景、刚需场景、系统提升的学习需求,采取了多元化的收费机制,分层满足了用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比如 AI 刷题系统班,整合粉笔全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创新性的通过捕捉不同用户的个体学习行为,引入粉笔自研垂域大模型底层支持,AI 通过连续追问启发引导深度思考,构建 " 以学习者为中心 " 的自主学习生态。AI 刷题系统班可以动态规划用户当下最适合的学习任务进行专项提升,AI 老师智能制定 " 最优学习路径 ",用户无需面对决策困难,由此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因此,通过 AI 技术强化产品服务能力,有望给公司活跃用户、用户留存率和付费转化率提升带来坚实的基础。长期来看,粉笔将继续保持可持续增长,盈利空间得到不断拓宽。
粉笔总裁魏亮也透露,接下来,分别将以每年 30% 的增速加码 AI 研发投入,联合顶尖机构共建教育大模型实验室,打造具备 " 诊断 - 预测 - 进化 " 能力的智慧教育中枢。这或许预示着粉笔的职教企业身份将升维,向技术提供商进化,涉足千亿级别的智慧教育市场。
综上可以期待,基于自研垂域大模型,粉笔未来将实现更多的技术跨越和产品创新,从而巩固自身竞争壁垒,相较于行业内传统职教以及注重通用 AI 大模型的玩家,形成技术代际差。
用户粘性继续增强,OMO 模式协同发力
在深耕技术的基础上,粉笔得以在用户体验、经营效率等多个层面突破,构建起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财报显示,2024 年,粉笔月平均活跃用户数 914 万。另外,据官方透露,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粉笔已累计注册用户 7274 万。
具体到 AI 产品上,截至目前,粉笔 AI 老师粉笔头累计会话量达到 4000 万次,日活最高达 22 万次,用户功能满意度达到 4.92 分。粉笔面试 AI 老师已经服务 13 万学员,完成 40 万次点评,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满意度都受到了学员的认可。
这意味着,AI 技术持续增强了用户口碑,提升了获客效率,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粉笔的市场份额仍取得进一步提升。
2024 年,粉笔模考大赛共举办 44 季,累计参与报名人次超过 878 万。AI 面试模考大赛上线一周,报名人次突破 4.3 万,截至 2025 年 3 月初,单日峰值数报名人次达 3.5 万。可见粉笔内部强大的用户粘性,这给公司收入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确定性。
同时,粉笔坚持 OMO 模式所带来的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实现了较好的规模化经济,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线学习产品、大班课、小班课及专项课及推广课分别实现收入 1.06 亿元、5.08 亿元、16.87 亿元及 3940 万元,约占总收入的 3.8%、18.2%、60.5% 及 1.4%。收入来源多元化,其中,小班课是主要驱动力,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过去几年,粉笔通过在线产品和精品班课程,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而后续通过推进 OMO 模式并持续深化,让用户口碑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不断贡献业绩增长。
如今在 AI 技术加持下,OMO 模式加速智能化发展,不断进化,粉笔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用户也更加愿意为高品质的小班课 " 买单 "。加上 OMO 模式连通线上线下,能够有效地转化粉笔庞大的线上用户流量,由此高客单价的小班课渗透率不断提高,显著带动粉笔的盈利能力增强。
政策红利和技术革命共振,成长潜力可期
站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以及公司基本面自上而下分析,粉笔展现出一条清晰的价值增长路径。
在政策端,粉笔正处于多重利好交汇点。去年至今,教育部正式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培育壮大以数字教育这一新模式为典型的新型消费,更是为 AI 教育行业的高效有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 2024 — 2035 年 ) 》中提到,明确要求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 AI 助力教育变革。可见,粉笔对于 AI 技术的深耕和政策导向存在着一定的适配,也意味着粉笔有望尽享政策红利。
进一步从行业趋势看,职教先后经历过四个阶段:1.0 是传统线下教育,2.0 是线上教育,3.0 来到线下线上结合,如今 4.0 是 AI 技术应用。每个阶段都是职教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一次跨越,也将带来潜在的市场机遇,行业内玩家座次可能因此重新排序。劣质同质化竞争的玩家可能会加速掉队,只有产品服务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玩家才有望胜出。
聚焦到粉笔的基本面来看,AI 技术应用已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提质降本,2024 年盈利能力保持攀升,收入成本同比降低 8.7% 至 13.3 亿元。
现金流方面,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账上现金及等价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去年同期的 6.7 亿元增加至 9.5 亿元。可见粉笔有足够的实力抵御市场波动,维持研发投入,也反映出其具备较强的造血能力。
按照粉笔此前计划,将在 2024 年 5 月 13 日至 2025 年 5 月 12 日期间在公开市场上购回价值总额不超过 3 亿港元的股份。报告期内,粉笔以总价值约 2.5 亿港元回购合共 6506 万股份。粉笔对自身长期增长前景,具备相当充足的信心。
所以,粉笔有了政策加持,叠加自身牢固的基本盘、用户生态以及前瞻的技术布局,未来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增长,会是大概率事件。
结语:
今年以来,以 DeepSeek 为开端掀起了中国 AI 技术浪潮,中国科技资产迎来了价值 " 重估时刻 ",对港股市场相关投资标的带来了积极影响。
市场普遍认为,因科技、数字化、人工智能而收获增长动能的中国企业,将获得国际投资者持续看好。在 AI 赋能下,职教会是顺应上述投资逻辑的行业之一。
而粉笔作为职教行业头部玩家,利润持续增长、更低的经营风险、领先的用户规模以及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无疑会让这家公司成为这轮投资浪潮中,被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优质标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