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04-07
田间地头的“庄稼医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段时间,水城区比德镇的油菜田泛起金黄。杨恩兰蹲在地头,指尖捻开一片病叶:" 严老哥,您家这油菜叶背有蚜虫卵,得抓紧用生物药剂喷。"

说着背包里掏出个小喷壶演示," 像这样兑水,既能杀虫又不伤蜜蜂。" 老乡严德贵连连点头:" 去年按你说的法子,少打三遍药,油菜籽品质好!"

这位被乡亲们唤作 " 杨老师 " 的苗族姑娘,身上挂着好些 " 名头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六盘水市春晖 · 乡村振兴智库专家,但她最看重的还是田坎上的脚印。

" 病虫害防治就像给人看病,得早发现早治疗。" 在水城区 99 个监测点,杨恩兰都有相应的记录,哪块地爱长什么虫、什么时候该打药,心里门儿清。

在米箩镇猕猴桃基地,种植大户柏云忠说起杨恩兰直竖大拇指:" 多亏她教的黄板诱杀技术,我家果园少打三遍农药,果子甜度还上去了!"

这些年,杨恩兰把实验室搬到田间,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茶叶、猕猴桃等作物上,实现全区绿色防控率、统防统治率分别达 55%、50% 以上。

转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又是另一番景象。阿戛镇松绿村新修的灌溉渠旁,村民围着杨恩兰七嘴八舌:" 过去浇地靠挑水,现在闸门一拧就成!" 为了这些变化,她带着本子走遍 8 个乡镇,记下老乡们提的 85 件烦心事。

在玉舍镇,她发现老水渠渗漏严重,连夜协调施工队改建智能滴灌系统;在蟠龙镇,她推广建立的 " 三查三改 " 机制,让建好的农田有人管、长久用。去年全区新建的 4.5 万亩高标准农田,取得了良好成效,老乡们算账时乐得合不拢嘴。

全国两会结束后,杨恩兰的鞋上又沾上新泥。在海坪小学,她蹲下身和孩子们平视:" 上次答应给你们带两会纪念封,上面有人民大会堂的照片。"

孩子们传看纪念封时,她趁机讲起 "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 的道理," 道理都是一样的,就像你们在校园菜地种的萝卜,用心管护才能丰收对不对?"

转身又在青年座谈会上,她掏出两会笔记:"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咱们正在做的智慧农田系统,就是响应国家号召!"

在杨恩兰办公室里,书架上摆着各类农学专著,笔记本上记录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她始终记得父亲的话:" 土地最实在,你待它好,它就加倍还你。"

近几年来,她组织开展 " 理论+田间课堂 " 巡回活动,累计开展调研指导 288 次,涉及群众 4366 人次,开展技能培训 86 次,覆盖群众 3130 人次。

从会堂到田间,杨恩兰的脚步从未停歇。有人问她为啥这么拼,她总是笑着举起手机里存的照片:金黄的稻田中,老乡们举着刚测产的牌子笑逐颜开。

" 看着粮食增产、老乡增收,比发论文更有成就感。" 春风吹过水城的山野,这位 " 庄稼医生 " 又走向下一块麦田,身影渐渐融进漫山遍野的新绿里。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