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04-10
甘肃出台方案打造“四屏一廊”生态格局,其中明确—— 兰州将依托黄河生态走廊建设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筑牢 " 四屏一廊 " 生态安全格局为核心,系统谋划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质量提升等九大行动,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擘画清晰蓝图。

《方案》立足甘肃生态区位特点,将全省划分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屏障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屏障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屏障区、南部秦巴山区长江上游屏障区,以及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构建起覆盖全域、协同联动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屏障区,作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地,甘肃将与青海、四川协同推进湿地保育和草原治理,重点保护玛曲湿地、尕海湖等关键生态节点,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守护黄河 " 水塔 " 安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屏障区则与陕西、宁夏携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为抓手,减少入黄泥沙量,改善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状况。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兰州、白银等城市将与宁夏共同构建黄河流域中上游齐治格局,通过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防控和生活污水截流,确保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在 " 四屏一廊 " 生态安全格局中肩负特殊使命。《方案》明确提出,兰州将依托黄河生态走廊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进黄河兰州段水生态监测,实施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稳步提升;在大气治理领域,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散煤 " 清零 " 行动,力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93.8% 以上。

同时,兰州还将成为生态监测与科技赋能的前沿阵地。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兰州将重点推进黄河流域兰州段水生态监测站建设,联合祁连山、黄土高原等生态监测站点,实现对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动态评估。此外,兰州新区作为 " 无废城市 " 建设试点,将加快完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探索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甘肃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大熊猫、祁连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 " 三北 " 工程,在河西走廊、黄河 " 几字弯 " 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项目;深入实施 " 绿满陇原 " 行动,从乡村、城市、廊道、农田等多维度推进绿化;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进甘南草原治理、湿地修复等工程。

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中,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加快 " 无废城市 " 建设。同时,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强基、监测评估数智赋能、监管执法提质增效、环境风险系统防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行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体系。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仅是环境工程,更是发展机遇。甘肃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兰州、白银等地,传统化工、冶金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兰州新区、酒泉等地加快布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同时,甘肃还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路径,让 " 绿水青山 " 真正转化为 " 金山银山 "。

《方案》明确分阶段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 2030 年底,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将提升至 12.7%,森林蓄积量提高至 3.3 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 54.35%,水土保持率达到 64.1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 6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9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 95% 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全方位提升甘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相关标签

黄河 兰州 甘肃 祁连山 宁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