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广汽集团在科技日发布 " 星灵安全守护体系 ",以全链路研发、全域技术和全时保障构建智能汽车安全新范式。这一体系的推出,恰逢中国智能驾驶渗透率突破 60% 的关键节点,更与工信部强化智驾安全监管的政策形成共振。在行业集体陷入 " 功能军备竞赛 " 的当下,广汽的战略选择揭示了智能汽车竞争逻辑的深层变革 —— 从 " 技术堆砌 " 转向 " 安全价值重构 "。
1. 全链路研发:重新定义行业安全标准
广汽的碰撞安全标准在欧标、美标、国标基础上追加 60 余种极端工况,测试里程等效 1300 万公里,是行业常规标准的 3-4 倍。这种 " 超纲 " 测试源于对智能汽车安全边界的深刻认知:当 L3 级自动驾驶将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向系统时,传统碰撞测试已无法覆盖 " 人机共驾 " 场景下的复合风险。例如,广汽的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可模拟 " 自动驾驶系统失效 + 驾驶员分心 " 的叠加场景,这种 " 双重故障 " 验证能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2. 全域技术:构建立体安全防护网
智能底盘安全:鹰爪系统 2.0(ASTC)的 30 毫秒主动稳向功能,将车辆在高速积水路面的失控修正速度提升至人类反应极限的 10 倍;带负扭矩的扭矩矢量控制技术,使冰雪路面安全时速极限提高 21%。这些技术突破的本质,是通过 " 感知 - 决策 - 控制 " 的深度融合,将底盘从单纯的机械执行层升级为安全中枢。主被动融合安全:全栈融合感知系统在碰撞前 700 毫秒启动座椅回位、气囊预充等防护措施,配合首创的 720 度无死角气囊矩阵,实现从 " 被动保护 " 到 " 主动干预 " 的跨越。昊铂 HT 的 25% 小重叠率偏置碰撞直播,以乘员舱零变形、电池零热失控的结果,验证了这套体系的实战价值。
3. 全时保障:数据驱动的安全进化
广汽的云安全系统实时监控 1307 项电池参数和 3881 项整车安全指标,这种 " 数字护盾 " 不仅能预警潜在风险,更通过 OTA 持续优化安全策略。例如,当某区域连续发生暴雨导致车辆涉水事故时,系统可自动推送 " 雨天驾驶增强模式 ",将 ESP 介入阈值提前 15%。
1. 车规级芯片矩阵:重构供应链话语权
广汽发布的 12 款车规级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底盘控制等关键领域,并联合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等企业发起 " 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 "。这一布局直指行业痛点:当前 70% 的车规级芯片依赖进口,而广汽通过 " 一芯多源 " 策略和端到端验证平台,将芯片故障率压制到 1FIT 级别(10 亿小时失效 1 次),较航空安全标准提升千倍。这种供应链自主化能力,为 L3/L4 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底层保障。
2. L3/L4 双轮驱动:定义责任拐点
作为全国首批 L3 试点车企,广汽计划 2025 年第四季度推出量产车型,并同步推进与滴滴合作的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这种 " 两条腿走路 " 的策略,既符合政策节奏,又规避了技术代际风险。例如,广汽的 L3 系统采用八大关键系统双冗余设计,故障切换时间仅 30 毫秒,而 L4 车型则通过 " 车路云一体化 " 架构,将决策时延压缩至 50 毫秒以内。
广汽的星灵体系正在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 " 水涨船高 "。例如,其碰撞测试的 60 种工况已被中汽研纳入新版 C-NCAP 参考指标,而鹰爪系统的主动稳向功能可能成为 2026 年《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国标中的必选项。这种 " 技术输出 " 能力,使广汽从安全标准的执行者转变为定义者。
在 " 智驾平权 " 浪潮下,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正从 " 被动防护 " 转向 " 主动信任 "。昊铂 HL 的 26.98 万 - 31.98 万元定价,以 " 家庭智能新豪华 SUV" 定位切入市场,其搭载的 GSD 高阶智驾系统和双零重力座椅,本质上是将安全价值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豪华体验。这种 " 安全即豪华 " 的产品逻辑,可能重新定义 30 万级市场的竞争规则。
广汽的芯片生态共建计划,正在打破 " 车企 - 供应商 " 的传统博弈模式。通过整合设计、制造、验证资源,广汽将芯片开发周期从 24 个月缩短至 18 个月,成本降低 30%。这种 " 生态协同 " 能力,使广汽在与特斯拉 FSD、华为 ADS 3.0 等竞品的较量中,具备了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路优势。
L3 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将引发 " 人机责任划分 " 的法律争议。例如,当系统发出接管请求而驾驶员未响应时,事故责任如何界定?广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实时评估驾驶员状态,并在接管请求未被响应时自动激活紧急避险程序。这种 " 技术兜底 " 策略,可能成为行业合规的参考模板。
智能汽车每天产生数 TB 的用户数据,如何在安全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广汽的做法是采用 " 数据不出车 " 的本地化处理架构,仅将脱敏后的匿名数据上传云端用于模型训练。这种 " 最小化数据采集 " 原则,既符合《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国标,又避免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安全技术的投入必然带来成本上升。广汽通过 " 芯片自研 + 生态协同 ",将激光雷达成本从 2 万元降至 8000 元,5C 超充电池包成本降低 40%。这种 " 技术普惠 " 能力,使昊铂 HL 在 30 万级市场实现了 " 超配安全 " 与 " 合理定价 " 的平衡。
当行业沉迷于 " 智驾功能清单 " 的比拼时,广汽用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证明:智能汽车的终极竞争,是对安全边界的持续突破。这种突破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生态重构的勇气 —— 从芯片自主到标准输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进化,广汽正在构建的,是一个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汽车新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安全不再是产品的 " 加分项 ",而是企业的 " 生存线 "。正如广汽总经理冯兴亚所言:" 当行业竞逐智驾体验时,我们选择回归造车本质 —— 安全必须由车企定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