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4-15
【金融棒棒糖】深圳“弱区”首次北上:争抢西安理工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继《" 广东人社厅 " 大规模北上:15 万薪酬开抢 " 西安理工男 "》后,又见湾区入陕新路径。

此次北上主角,不再是 " 省级直聘 ",而是下沉到了深圳光明区与广东汕尾市。3 月 18 日 -22 日,由两地人社部门组织系列招聘活动走进了西电、西工大、西交大。

活动现场,两地分别有 17 与 12 家科研院所及高企到访,提供了 647 与 181 个就业岗位。其中仅汕尾市西电专场就收获 257 份简历,硕博占比达 24%;光明区凭借更好的城市吸引力,每场活动都涌入上万名学生,收获简历 2142 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400 余人。

01

北上下沉:半数学生报名

对比来看,去年 " 省级直聘 " 与今年 " 市区直聘 " 的具体细节。

相同点:两次活动打法基本一致,都有官方人社部门背书;都走进了校园实地组织;都精准对口了西电工大西交的理工科;都拿出了极具吸引力的高薪待遇等,只是光明、汕尾的强度更高。

不同点:1、招聘单位的科创能力与薪酬待遇;

本次招聘阵容可谓豪华。不仅有深圳湾实验室、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深圳云计算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 " 国家队 " 级别的研发机构,岗位要求完全指向博士后,并开出 " 至少 1.5-2.5 万元月薪 + 落户补贴 + 人才住房补贴 " 的薪酬待遇。

企业方面,同样是某一科创领域佼佼者。如三利谱(002876)、诺安智能(838878)等 6 家小巨人及 " 重点小巨人 ";宝龙达信息、智赛精密等 5 家 " 专精特新 " 与 1 家 " 单项冠军 " 科曼医疗,所设岗位平均月薪在 1.48 万元左右。

计算下来,光明、汕尾提供的岗位平均月薪达 13.78-19.42K,也就是年薪 16.53-23.30 万元,远超去年平均 15 万元 / 年。此外,福利待遇方面,光明区还为这些毕业生提供了最低 3 万元到最高 186 万的各类补助。

2、" 理工科 " 的专业对口程度;

上图系光明区招聘的部分参会企业,其中工程师岗位占比达 64.71%,且是研究助理、工程师、博士后研发岗全覆盖。继续深挖可知,4 家机构研究方向主要是生命科学、电子激光、AI 算力等前沿科技,其余 13 家企业主营聚集在光电,金属材料、计算机等业务。

另据汕尾市官方介绍,其参会企业几乎清一色具备电子信息、能源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由此可见," 市区直聘 " 基本实现了 3 所高校绝对优势学科的精准对口。

接下来,回到湾区城市北上的背后动因。

基于前文西安理工男资源远超广州的事实,笔者对 3 所高校 " 理工男 " 群体作进一步梳理。据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网显示,2025 年,西电、西工大、西交的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能源动力、机械工程毕业生预计超 1.71 万人,其中本科占比达 52.58%;另有 6614 名相关专业研究生与 1513 名博士。

其中 12.30% 的同学想去往深圳光明;另有 8.43% 的西电电子信息毕业生想要南下汕尾。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深人才绑定,深圳云计算中心、诺安智能、星辰海医疗等 8 家单位,活动结束后还与西电签订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计划搭建一座西电学子直通光明的实习实践平台。

02

" 弱区 " 不弱:高薪 " 不高 "

相对南山、福田等地区而言,光明的确算得上 " 弱区 "。

2024 年,当地 GDP 总规模达 1721.3 亿元、排名全深圳第 7;增速表现 8.6%,居深圳第 3。但对比整个西安,仅雁塔 3312.67 亿元能够稳压一头。

另从光明区 30 家上市公司来看,合计总市值超 2178.09 亿元,共雇佣了 9.8 万名员工,人均创收与薪酬分别达 97.78 万与 16.29 万元,这也是当地良好就业环境的有力佐证。

不过,金融棒棒糖认为,南下理工男所在意的远不止于薪酬。

需明确的是,光明区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与这些理工男所学专业高度契合的。据悉,去年,当地政府曾提出 "3 + 3 + 1"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重点发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 3 个战略重点产业方向,以及新型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 3 大产业集群,同时培育发展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

其次是更高的职业生涯未来发展预期。

这一点,得益于当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凭借上亿元 " 真金白银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光明区就吸引一大批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向的高水平科研院所入驻。2023 年 8 月,当地仅有 160 个科技创新平台。24 年底,这一数据就攀升至 213 个,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占比超 71.36%。

对于这些名校毕业生而言,能够加入其中,自然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项目与团队,这对于他们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更具现实意义。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是为高工资作解?实则不然,高工资也是相对的,毕竟生活成本是核心关切点之一,较之 4.38 万元 /㎡房价,16-23 万元的薪酬真的高么?

这个房价水平已是西安平均的 3.31 倍了,但请问:光明区平均工资能有西安 3 倍之高么?

因此,在我们看来,这些理工男南下的核心诉求是,在科技领域深耕,凭借产业上、机构上极其优质的研究平台为跳板,真正介入到世界一流工业当中去。

行文至此,我们也需要打破陕西高校毕业生 " 东南飞 " 就是图钱的刻板印象。毕竟,深圳生活成本远超西安,衣食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开支,日累月积也着实不少。

03

为何密切联手粤港澳?

借此契机,金融棒棒糖好奇的是,陕西与湾区为何会有如此紧密的联动?

比如 2024 年 8 月的工业倍增基金 10 亿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紧接着,又与西安产投合资 12 亿元成立了西安中湾科创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合作,不仅是两地资本深度流动的必然,更是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协同的有力体现。

此外,举办了 13 年的陕粤港澳活动周其实更为典型。据统计,2011-2015 年间,该活动平均每年为陕西引入投资超 1142.48 亿元。单看 2021 年,单一项目平均投资金额就高达 32.10 亿元。

如此种种,都在充分说明两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那么,该如何看待两地关系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两地合作早期,更多呈现出一种 " 单向赋能 " 特征,即陕西向湾区要资本、要工厂、要市场,而湾区资本进入陕西的核心动机,更多是看中当地的供应链成本与辐射西北五省的市场条件。

例如 2013 年,华润雪花啤酒花费 53.8 亿元拿下金威啤酒包括品牌西安工厂在内的 7 家啤酒厂。2019 年,温氏股份在陕西淳化的 15 亿投资等,核心诉求都是 " 为市场而来 "。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如华为就是先在西安开设研发中心,后续才落成工厂产线,基本是看上了西安 " 理工男 " 的资源优势。2018 年,有媒体统计过华为员工的学历背景,其中仅有着 " 华为黄埔军校 " 之称的西电一校就有 8406 人入职,一度逼近总员工数的 5%。

依托这样的人才资源,才让华为西研所成为其唯一覆盖所有产品线的研究所,产品收入甚至占到华为总营收的 30%,登顶其员工数量最多、业务布局最全面的研发中心。

然而,在两地长年累月的深度合作中,情况早已发生改变。陕西汲取湾区资本的同时,也在尝试以资源或劳动力进行反向输出。这一点,在陕西历年对港进出口数据中就有体现。

但随着 2021 年秦创原的问世,湾区慢慢从寻求市场、人口红利,转变到寻求陕西人才、技术和科研的综合性支持。在创新驱动及三项改革的助推下,陕西与湾区的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合作日渐常态化,也让粤港澳资本看到了投资陕西的更多可能。

作为本地财经观察者,我们认为," 西北地区最强的科技中心 " 与 " 华南地区最先进的产业高地 " 之间,存在着天然互补性。未来,或将以陕西产出高质量人才与技术,由湾区来消化这样的创新资源,共同谋求全球前沿技术的产业升级。

同时,随着湾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完成,重回陕西原籍创业也大有人在,预期会带来更多湾区资本的持续回流。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深圳 人社 汕尾 工程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