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6 日,北京,《2025 中国 AIGC 应用全景图谱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首份以国内 AIGC 应用为对象,全景式图谱化呈现中国 AIGC 应用现状及趋势的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在第三届中国 AIGC 产业峰会现场发布,由量子位智库出品。该报告基于对国内上千款 AI 产品的长期追踪、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通过一张全景图谱 + 四大角度趋势 + 重点赛道详解的方式,以全景视角呈现国内 AIGC 应用的竞争格局与创新脉络。
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
首先,一张全景图谱:
该图谱共计涉及 400 多个案例,选取了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和长期发展潜力的 AIGC 应用及企业。
并且为了更直观全面地体现国内 AIGC 应用的现状与演变趋势,图谱选取了三大维度—— to C 消费端产品、to B 行业应用和底层开发工具,涉及 50 多个细分赛道。
《2025 中国 AIGC 应用全景图谱报告》还进一步展开了分析和趋势指引。
4大AIGC应用发展趋势
该报告从模型层、C 端产品层、B 端应用层和开发工具层四大角度出发,交叉式地总结了国内 AIGC 应用现状与演变方向。
第一,模型层关键趋势:普惠和壁垒。
首先,新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优化正在极大推动大模型普惠。受益于模型架构创新(如混合专家系统 MoE)、训练策略优化(如结合了监督微调 SFT/ 强化学习 RL 的后训练)和软硬件协同等,大模型普惠化正全面展开。
△截至 25.3 国内头部大模型 API 价格
其次,国内大模型的竞争重点也正在从 " 技术有无 " 转向代差级别领先能力。
以模型推理能力之争为例,国内厂商的 " 从无到有 " 的追赶速度惊人,但由于技术水平差异有限,在实际落地时难以表现为突出的产品功能和使用体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用户,代差级别的领先能力更为重要。
最后,创新重点开始面向落地场景和应用。从腾讯、百度等头部大模型厂商接入 DeepSeek-R1 可以看到,相较底层技术,厂商目前更加关注成本效率和场景定义权," 协作创新 " 取代了此前的 " 重复造轮子 "。同时,国内 AI 在模型深度推理能力、多模态技术以及端侧模型方面的单点突破,也带来了新的落地场景和用户群体。
△细分技术能力及国内代表
第二,C端产品关键趋势:赛道收敛,格局初定。
基于量子位智库的数据调研,目前国内的第一轮场景探索已基本完毕。AI 智能助手、AI 搜索、AI 2D 生图和 AI 直接生成视频成为本轮最受关注的 AI 原生场景。
在 Web 端,头部产品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掌控,业务矩阵联通和一站式 AI 工作流特色明显。2025 年 3 月,Web 端 AI 产品访问总量超过 6 亿,总月活超过 1.2 亿,共 11 款产品总访问量超过千万,20 款产品 MAU 超过百万。
而在 APP 端,初创公司和创新场景获得了更多机会。除 AI 智能助手和 AI 教育共同领跑外,AI 笔记、AI 记账、AI 输入法、AI 趣味性创作等创新性场景开始崭露头角。2025 年 3 月,AI APP 产品总新增下载超过 1.6 亿,平均每天有约 2 亿人在使用 AI APP,共 6 款产品当月新增下载超千万,6 款产品的平均 DAU 超过千万。
在第一轮洗牌之后,正在明确的 AIGC 应用创新趋势是——一站式 / 全陪伴工具,并且 AI 操作系统被视为下一代超级流量入口。
以字节豆包、阿里夸克和腾讯元宝为典型代表,国内的 AI 产品正在通过「功能一站式」和「形态全陪伴」,试图从「单点效率工具」上升为「端到端超级工具」。信息流推送、AI 文档编辑、AI 存储等额外功能,以及浏览器插件、可随时快捷键唤起的 PC 端等产品形态都在帮助各 AI 产品一站式全覆盖用户工作流与各类使用场景。
△夸克 AI 超级框
其中,由于可以直接成为流量分发中枢并跨终端协同,AI 底层操作系统值得特别关注,为众多 AI 终端厂商抢夺流量分配权和生态链关键位置提供了新机会。
而 AI Agent 正在展现 AI 操作系统的雏形。
相比 Chatbot 和 Copilot 等 AI 产品形态,AI Agent 通过两大特征——「被动响应到主动行动」和「单一功能到生态整合」,实现了意图直达的新交互范式和服务分发网络。
量子位智库认为,AI Agent 下一步的竞争点在于对外部工具的调用能力,也即最终可执行任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三,B端应用趋势:受益开源,场景化渗透。
行业垂直大模型带动多场景规模化渗透,开源模型 + 行业微调提升中小企业渗透率。
无论是以增量预训练还是后训练,行业垂直大模型能够通过领域知识提升模型 - 场景间的契合能力。
同时,模块化架构(如 MoE 层和任务路由机制)使行业垂直模型能够进一步匹配具体的场景需求,帮助企业跨场景复用底层大模型,使 AI 应用从智能客服等单点效率工具(如智能客服)提升为全链路的生产力引擎。
△高 AI 渗透率行业及核心场景
第四,开发工具层趋势:模块化。
开发生态标准化 + 软件工程 AI 化,独立开发者迎来模块化开发时代。
一方面,MaaS 平台、LLMOps 和 MCP 等协议的完善意味着 " 接口式的标准化开发 ",AI 应用开发的基础设施整体完善。
另一方面,在 AI 代码工具和低代码 AI 应用 /Agent 开发平台两类产品的共同支持下,软件工程大幅 AI 化,使开发者的主要工作从底层编码转向需求设计与逻辑编排,AI 应用开发成本结构性下降。
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爱好者,都能受益于日渐成熟的 AI 应用开发生态与工具,低成本高效率地构建 AI 应用。AI 产品开正将从资源和技术导向,逐渐转向场景创新型导向。
结语
概括而言,《2025 中国 AIGC 应用全景图谱报告》展现的最核心趋势非常明确——
截至 2025 年,国内 AI 产品第一轮变革基本完成。
赛道探索基本结束,头部格局相对清晰。
AI 智能助手领跑 50+ 类高价值细分赛道,夸克等头部产品月访问量达到数千万甚至过亿,豆包成为累计历史下载量 2.7 亿的国民级产品,搜索、协作、电商图等实现了全流程 AI 化 ...
但 AI 技术的能力涌现依然在持续,变量依然具备颠覆式变局的能力。
比如 DeepSeek 带来的颠覆式变局,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就打破了 AI 智能助手格局,而腾讯元宝也因为率先拥抱 DeepSeek,在自身生态协同下快速拿到了下一轮竞速的入场券。
而生成式 AI 在多模态技术、融合能力上的探索还在继续,下一个 "DeepSeek" 已经在路上。
并且毫无疑问,AIGC 应用的创新正在进入产品、场景时间,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用户市场、生态市场,中国在 AIGC 应用创新阶段具备的潜力和能力,正在展现换道超车的可能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