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正在告别 " 落实任务 " 的传统印象。
3 月 28 日,西部产权交易所发布挂牌公告,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释放 7.03% 股权,融资 5085.75 万元。我们注意到,该公司为陕西省首家国有混合所有制改制暨员工持股改革企业,且在 2024 年就已明确提出了 " 二次创业 "。
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我们已感受到陕西国资 " 深化 " 之意。
01
陕西首家:两次混改切中需求
一起来看看陕煤新型能源的混改历程。
公司是陕煤集团一级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陕西省国资委确定的首批 10 家混改试点企业中的首家落地企业,陕煤新型能源至今已经历两轮混改。
首次混改完成了员工持股及民营战略投资者改革。
公司于 2017 年完成增资扩股,以 1 元 / 份的价格引入陕西亿杰清洁能源公司以及包括西安盛能、西安盛清、西安盛源在内的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前者出资 7000 万元持股 17.07%;后者出资 4000 万元持股 9.76%,公司注册资本由 3 亿元增加至 4.1 亿元。
初次混改意图十分清晰,目的为公司战略规划、业务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支持。从陕西亿杰清洁能源公司主营业务来看,其所涉足的能源矿产、电力技术、配电网运营、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节能环保等行业无疑有利于双方实现清洁能源产业互补与协同,同时三家员工持股平台涉及核心管理团队与骨干员工 115 人,占彼时员工总人数约 18%。
二度混改则是为公司内部管控及资本运作等方面引入 " 金融资本 "。
陕煤新型能源于 2021 年再次挂牌增资,募资用途明确指向智慧能源项目、洁净型碳项目、研发投入及补流,最终以 1.35 元 / 股的价格引进了海邦创智碳中和(枣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后者出资 1.89 亿元持股 25.45%,公司注册资本增至 5.5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方资格条件中,公司要求意向方直接及间接股东不得包含 " 三类股东 " 与不存在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情形,且要求投资方能够为公司引入高端人才。可以看出的是,公司此时已为上市工作开启准备。
投资方显然满足上述要求,海邦创智碳中和基金管理人浙江海邦创智是国内第一支以 " 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 " 为主题的风投基金,且以人才、项目的引进以及科技创新为显著成绩,LP 层面则出现开源证券旗下另类子开源投资,在人才引入与资本运作中均可提供有效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 LP 中还出现包括董小军、杨波等在内的一众陕西 " 酒商 ",可见在 " 平滑白酒周期 " 的过程中," 白酒资本 " 也敏锐地选中了优质标的。(详见:《" 华山论剑 " 下场地:卖酒终点是 GP?》《" 经销茅台 " 的陕西样本:华鼎老板 1.39 亿布局 "10 支私募 "》)
回到眼下的第三次增资,我们相信这也会是公司的第三次混改(下文详表)。与对外募资 5085.75 万元(4843.57 股)相同步的是,陕煤集团此次亦出资 9500 万元 " 信心增持 " 公司 9047.62 万股,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将超 6.6 亿元。
02
一度 IPO:现已开启 " 二次创业 "
陕煤新型能源为什么要选择此时挂牌增资呢?
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公司在 2024 年提出 " 二次创业 " 新征程,同时提出的还有培育混改典型企业新定位。在我们看来,面对 " 求变 " 的发展 " 节骨眼 ",此次挂牌增资大概率会是公司面向全市场的第三次混改。
那么,这个 " 二次创业 " 将怎么做呢?
陕煤新型能源其实已经明确看到公司 " 当下痛点 ",其在公开报道中的表述是:业务多而不精、规模大而不强、结构全而不优等深层次问题。因此公司也在 2023 年首次提出以绿色能源供应为主体,以煤炭清洁加工和节能减排服务为支撑,以氢能和碳汇开发与利用为驱动的 " 一体两翼双驱 " 产业布局。
要想 " 去杂归核 ",精进主业显然是最佳方式。
对于相对 " 传统 " 的 " 一体两翼 " 业务意味着转型做精。一方面是抢抓大项目,如下属选煤公司拿下晋能控股集团年产 800 万吨的王家岭煤业洗煤厂运营项目;独立储能产业链和 CCUS 项目蓄势待发等。另一方面是加速盘活资产,截至 2024 年 9 月,下属沣京公司、咸阳公司等 3 家企业已实现扭亏为盈,星炭公司、联慧公司等 4 家企业推进业务转型。
面对相对 " 创新 " 的 " 双驱 " 业务则意味着加速向新。公司当前启动的 " 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廊道示范项目 " 已成为陕煤集团内部首个氢能推进项目,氢能领域研究成果入选陕西省秦创原 " 科学家 + 工程师 " 队伍项目;并计划做大碳汇业务,目标碳汇交易量突破 150 万吨、绿证交易 500 万张。
可以看出的是,不论是转型做精还是发力新兴领域," 二次创业 " 进程中的陕煤新型能源无疑都需要能够为其产业布局提供助力的 " 新鲜血液 ",若结合公司此前混改方向均准确地切中了公司时下需求来看," 再度混改 " 自然成为其眼下最优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历轮混改之中已然取得不错成效。
如业绩快速增长:前两轮混改期间(2017 年至 2021 年),陕煤新型能源连续保持年均 25% 的复合增长率。混改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 3.59 亿元、利润为 2303.65 万元;混改后,2021 年实现收入 12.9 亿元,利润 8043.56 万元,均较此前实现倍数增长。
如开启上市辅导:据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首次混改后的两年后完成股改,并于 2023 年进入上市辅导,虽然公司在 2024 年 10 月上市辅导备案终止,但结合最新挂牌信息中对投资方资格条件仍保留了资本市场相关要求来看,公司资本运作仍在计划之中。
03
难点亦是重点:陕西混改潜力巨大
继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 2019 年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紧接着又推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国企改革始终是个长久话题。
需要承认的是,改革动的都是利益分配,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环节的混改难度确实很大,尤其是首批试点企业,若不是当初中央及陕西省相继出台文件推动,相信陕煤新型能源混改也很难顺利落地。
混只是第一步,改才是目的。在陕煤新型能源的混改征程中就形成如下变化: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公司在首次混改后建立了 " 四会一层 " 经营管理体系,7 名董事会成员中陕煤集团推荐 3 人、陕西亿杰清洁能源推荐 2 人,外部董事 1 人,员工持股平台推荐 1 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将明显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二是强化激励约束。股权激励之外还要打破薪酬分配的 " 平均主义 ",公司在二次混改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32.62%,员工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7.22%,通过绩效奖励基金与超额利润分配等激励方法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同频共振。
三是市场化选聘人才。市场化选聘不充分将导致职业经理人引入难等一系列问题,公司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共有 52 名管理人员通过公开竞聘方式上岗,员工公开招聘率为 100%,33 名管理人员因考核不合格调整工作岗位。
事实上,作为国资大省的陕西已经形成 " 混改好底子 ",据陕西国资委披露数据,截至 2022 年 11 月,陕西省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达 835 户。竞争类企业 50% 以上的资产和营收、70% 以上的利润,均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
不只是上述数字,在我们的观察中,大量混改企业中的 " 潜在效能 " 有很多。
如成功上市。陕煤集团在 2007 年重组民营能化企业北元集团后,再度引入民企恒源集团并开展员工持股,多次增资扩股下的北元集团(601568)于 2020 年 10 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此外还有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剥离主营设立派瑞股份(300831),在引入多家战投后成功上市等案例。
如体制突破。陕汽集团旗下德创未来即为最佳案例,陕汽虽然持股 50%,但并不并表,不担保、不通过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各股东不直接向经理层派员,全部竞聘上岗。如此突破使得其核心子公司质子汽车在两年半时间成长为氢燃料电池重卡行业第一。
如加速转型。深耕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加工的陕西有色集团 2018 年新设成立陕西有色新能源发展公司,通过引入具有产业背景雄厚的陕西巨光投资以及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300001)顺利切入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
可以确定的是,国企改革之中陕西无疑潜力巨大。通过对陕西 " 混改鼻祖 " 的不断自我革新观察,我们的感受是:越是面对这个 " 难啃的骨头 " 越要抱有坚持,国企混改已从 " 试点探索 " 迈向 " 全面深化 " 阶段,在治理机制、创新体系与市场活力的深度融合下市场自然会给出判断。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