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04-16
裴佳兴 : 开江文化,哈尔滨城市精神脉搏的激荡和奔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每一年都会以盛大的开江盛景宣告又一个春天的全面降临。15 日,记者专访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科顾委文化旅游组专家裴佳兴,听他讲述开江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关联。

自辽金以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就形成了延续千年的开江文化,并一直延续至今。裴佳兴表示,哈尔滨的开江文化,源自本地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积累的风俗习惯,蕴藏着顺天应时、尊重自然的规律意识,积极进取、主动超越的能动精神,以及万物和合、取之有度的生态关怀。今天,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传统,赋予开江文化以现代精神价值,并融入哈尔滨的城市精神,激励和鼓舞全体哈尔滨人民,以开江展颜的气势,迎接时代春潮,汇聚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开江文化的起源:

哈尔滨先民的生态观念和生存智慧  

开江文化,源自哈尔滨先民依江而生、以江为生的生产生活实践。裴佳兴告诉记者,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哈尔滨先民在松花江边的渔猎生活中,积累了认识自然、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成果的深厚经验,也形成了具有历史传统、一脉相承的开江习俗和开江文化,体现了人与客观世界的能动互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如祭江与拜江仪式,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养育自己的母亲河的礼敬;探江报水文的习俗,体现了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尊重;捕捞头鱼、放生小鱼的习俗体现了万物和合、取之有度的生态意识。由开江习俗演变而来的开江文化,蕴藏着哈尔滨先民的生态观念和生存智慧,浸润着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深层,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精神文化韧性。

开江文化的发展:

当代哈尔滨人的热情向往和美好寄托  

开江文化历经岁月更迭、千年传承,如同与城市相伴相生的松花江一样,生生不息、奔涌时空,一直激荡在哈尔滨人的生命里。裴佳兴说,自上个世纪初哈尔滨建城开始,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文明、都市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渔猎生活不再是松花江畔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但开江文化却保留下来,特别是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开江则预示着春天的全面到来,是万物复苏,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时刻。

开江文化走进当代哈尔滨人的精神生活,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也是鼓足干劲、勤劳开拓的精神激励。围绕着开江文化,哈尔滨更是培育出丰富的文化艺术载体,一年一度的开江民俗文化周,就是弘扬开江文化、让开江文化成为城市形象的又一注脚,让开江文化为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生动实践。

开江文化的升华:

哈尔滨城市精神脉搏的激荡和奔涌  

裴佳兴表示,开江文化,从先民的生产习俗,逐步发展为城市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成为当代哈尔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还必将升华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之一,如同跳动的脉搏,与伟大时代一同激荡和奔腾。当前的哈尔滨,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市上下鼓足精气神,以奋进开拓之姿,推动我们的城市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一年一度的盛大开江,是时代春潮的涌动,是激情热血的奔涌、是大江浩荡、一路向前的气势、是襟怀坦阔、开放包容的胸怀,开江文化中所蕴藏的昂扬、奋进、开拓、包容、进取的精神要素,必将升华为激励这座城市勇开新局、勇立潮头、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不断书写新的华章的精神力量,伴随着一江春水,扬帆时代、奋楫向前。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博洋

" 哈报手机记者 ":苗丽田   完美的   张智利 史敏捷

编辑:王悦

相关标签

降临 哈尔滨 美好生活 规律 导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