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以为文人应当有一颗平常心,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然而近日之事,却使我不得不承认:我亦不过俗人一枚耳。
我新开了个公众号,粉丝寥寥,比那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还要零丁。于是乎,竟想出了一个主意:借延安马拉松赛事之机,搞个 " 关注公众号,免费赠送辣婆姨辣子酱 " 的活动。
这辣酱果然灵验,粉丝数便如那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正自鸣得意,忽然想起自己是个 " 文人 ",脸上便有些挂不住了。文人者,不是应当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么?不是应当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么?如今却为了几个粉丝,竟使出了市井商贩的手段,实在有失体面。
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清高的人。年少读《离骚》,便幻想自己是那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的屈子;后来写了几篇文章,更自以为是 " 文起八代之衰 " 的韩愈了。谁知骨子里的俗气如那辣酱里的红油——任凭怎么搅拌,无论如何掩饰,终究会浮现出来。
文人的这种病,姑且称之为 " 清高病 "。患者症状如下:一面自命不凡,视金钱如粪土;一面又暗中计较稿费之多寡。一面标榜 " 文章千古事 ",一面又为点击量愁白了头。我便是这病的重症患者。不过自从吃了 " 辣婆姨 ",倒是开胃健脾,连带着对这病也有了几分疗效——至少现在能坦然承认自己是个俗人了。
曾几何时,我看不起那些在街头叫卖的小贩,觉得他们俗不可耐。如今我自己不也在网络的街角,吆喝着 " 关注送辣酱 " 么?只不过他们卖的是实实在在的货物,我卖的却是那点可怜的文字。如此想来,我比小贩还要等而下之了。不过话说回来,这 " 辣婆姨 " 确实值得一夸:选料考究,工艺精湛,包装古朴,连瓶身上的标签都是请当地书法家手写的。这般讲究,倒也算对得起文化二字。
记得古代有位诗人,穷得揭不开锅,却还作诗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何等清高!轮到我这里,却成了 " 宁可文无人读,不可粉丝不多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慕虚荣吧!不过要是让那位诗人尝一口这辣婆姨,说不定他会改口说:" 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酱。"
我的一个朋友知道此事后,笑道:" 你这算什么?现在连大学教授都直播带货了。" 我听罢稍感宽慰,但转念一想:五十步笑百步,终究都是逃兵;文人与商贩合流,到底都是俗人。但摸着良心说,若是带货都如 " 辣婆姨 " 这般货真价实,倒也不算辱没了斯文。
辣酱之魅力,委实不可小觑。有人为它而来,有人为它而留,更有人留言道:" 酱甚好,文章亦佳。" 我读之,不知当喜当悲。向来我很自负,如今却要靠辣酱引客,此等 " 以酱佐文 ",岂不贻笑大方!
更魔幻的是,我竟研究起辣酱的学问来了。何种辣度适宜大众?何种包装引人注目?何种宣传语最能撩拨人心?这些心思,若用在写作上,恐怕已小有所成了。
文人常自诩清高,视营销如敝屣。然则今日之世,酒香也怕巷子深。文章再好,无人阅读,终是 " 锦衣夜行 "。我以辣酱引人,虽失体面,但好在推荐的 " 辣婆姨 " 确实不俗,也算对得起关注我的读者。思及此,不禁莞尔:原来我非但俗,而且俗得理直气壮。
也罢,既然已经俗了,不如就俗得彻底些。明日里,我再搞个活动:" 转发文章,抽奖送陕北小米 "。横竖都是个俗人,何妨俗得轰轰烈烈?况且这小米也是延安特产,粒粒饱满,熬成粥香气能飘出三里地。文人联姻 " 三农 ",好歹也算是个接地气的俗人吧!
人生在世,谁不是一边装着清高,一边数着铜板呢?好在数铜板时,身边还有 " 辣婆姨 " 守着乡愁。
图文 / 周鹏
编辑 / 周芝屹
【作者简介】
周鹏,男,记者,祖籍陕西商洛。喜欢散文、诗歌,尤爱文言文和古体诗词。半个世纪的人间烟火,已将翩翩少年熏烤成油腻大叔,但善良的心一直都在。因为心宽,所以体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