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04-22
未来三年,黔南将创建100个以上“五良”集成融合坝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黔南州人民政府印发《黔南州探索坝区 " 五良 " 集成 " 五化 " 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试点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着力提升种田比较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指出要重点围绕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探索以 500 亩以上坝区为主要载体,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应用,强化提升坝区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订单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明确到 2027 年,创建 100 个以上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 " 五良 " 集成融合坝区,辐射带动山区产业协同发展,着力破解喀斯特山区土地 " 不好种、不愿种、种不好、效益差 " 等难题。

通知原文

黔南州探索坝区 " 五良 " 集成 " 五化 " 推动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试点

行动方案 ( 2025-2027 年 )

为着力提升种田比较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结合区域天然禀赋、生产条件、产业优势等因素,重点围绕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遵循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要求,按照由点及面梯次推进的原则,探索以 500 亩以上坝区为主要载体,健全完善坝区联合体运行机制,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应用,强化提升坝区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订单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到 2027 年,创建 100 个以上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 " 五良 " 集成融合坝区(名单详见附件 1),辐射带动山区产业协同发展,着力破解喀斯特山区土地 " 不好种、不愿种、种不好、效益差 " 等难题。

二、重点工作

(一)建好良田,夯实农业发展耕基

1. 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聚焦坝区等重点区域,按照 " 高标准建、高标准用、高标准管 " 的思路,加快推进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围绕宜机化改造,完善田间道路建设,全面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优选水源条件好、田块高差小的坝区,探索推进坝区耕地 " 小田并大田 " 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机化作业效率。到 2027 年,试点坝区高标准农田占比达 75% 以上,田间道路通达度达 90% 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2. 提升农田防灾抗灾水平。突出适度、适用原则,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网建设同步规划,形成水源、输水、用水等环节综合配套的灌溉网络。因地制宜开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田土坎与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工程相结合,提高防御暴雨冲刷保水保土能力。积极推进气象要素智能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坝区气象灾害精准监测预警能力。到 2027 年,试点坝区有效灌溉率达 85% 以上,农田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务局、州气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3. 提升农田耕地质量水平。开展地力培肥,推广有机肥增施、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开展控污修复,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全面抓好农用物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在试点坝区建立全覆盖的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到 2027 年,试点坝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0% 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 90% 以上,耕地地力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良种壮苗,保障农业产业质效

4. 提升育种研发能力。协助辖区种子企业、科研院校,向国家、省种质资源库申请使用已鉴定评价的抗病、抗虫、抗逆等优异种质资源,对现有育种材料进行升级改造,为全州粮油品种创新利用奠定基础。以州农科院海南南繁基地、贵定盘江科研基地、都匀摆茶基地、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为重点,加大全州科研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优秀科研人才引进力度,采取 " 走出去 + 引进来 " 的方式,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企业)合作,以 " 菜 - 油 " 两用油菜、优质水稻、特色粮油作物提纯复壮等方面为突破口,探索植物组织培养育种、航天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育种,选育一批有特色、能推广、有效益的优秀品种。到 2027 年,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粮油新品种 3 个以上、建立育种创新型基地 3 个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科技局、州农科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人民政府)

5. 提升制种生产能力。整合国家制种大县、高标准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升级改造长顺县国家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配套设施,不断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加快引进和扶持壮大一批省内外优秀制种企业、制种科研单位入驻长顺开展油菜种子生产,努力将长顺县建成长江上游油菜种子生产核心基地。在惠水、长顺等县(市)探索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长顺、三都、平塘等县(市)规划建设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到 2027 年,全州建成油菜、玉米等制种繁育基地 10 个以上,带动全州制种生产能力提升达 2.5 万亩以上,年产油菜种子 200 万公斤以上、杂交玉米种子 20 万公斤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农科院,各县〔市〕人民政府)

6. 提升壮苗供给能力。分区分作物推荐发布粮油作物主导品种推广目录(详见附件 4)。按照 " 高标准、高起点 " 的建设原则和 " 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 " 的总体建设目标,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企业、种子(化肥)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能人),探索 " 专业化育秧、产业化供秧、育插协作 " 一体化机艺融合模式,建设一批集中育苗基地,加快推进商品化育苗。到 2027 年,全州储备水稻钵苗育秧盘 400 万张,可移栽大田面积达 20 万亩以上;蔬菜年育苗能力达 10 亿株以上;试点坝区商品化育苗移栽覆盖率和主导品种覆盖率分别达 95%、98%。(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农科院,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推广良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7. 建立坝区技术包保服务体系。结合激励农技干部 " 创新创业行动 ",建立试点坝区全覆盖的技术服务包保体系。制作钵苗育秧、" 两增一调 "" 一增五改 " 和绿色防控等良法宣传图册、短视频、技术要点,探索利用森林防火体系、抖音、快手、微信等渠道加大推广力度。到 2027 年,试点坝区主推技术覆盖率达 95% 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农科院,各县〔市〕人民政府)

8. 抓产教融合推广良法。发挥好进驻坝区企业的技术力量,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通过订单化生产推动产教融合。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以田间生产为课堂,加大实操技术培训,推动产学融合。通过建档立卡规范管理、精准帮扶,强化 " 土专家 "" 田秀才 " 队伍培育壮大,构建广覆盖的传、帮、带推广体系。强化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州农科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创共建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农业人才培养和产业深度融合。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 500 人次、高素质农民 1500 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科技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9. 培育壮大新型种粮经营主体。聚焦土地流转、物资投入等关键环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构建种植大户补贴机制,加快推动适度规模化发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种粮大户提供 " 种粮贷 "" 乡村产业振兴贷 " 等金融产品,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对种植大户购置农业机械补贴力度,积极推进机器替代人工行动,破解劳动力紧缺难题。围绕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构建一对一结对包保服务体系,确保良法推广与田间生产无缝衔接。开展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产竞赛,培育良法推广典型,发挥种粮大户科技推广 " 桥头堡 " 作用,加快 " 五良 " 集成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到 2027 年,全州新增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1500 家以上,试点坝区适度规模化率提升至 10% 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农科院、州财政局、州政府金融办,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应用良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0. 强化农机设备更新升级。用好购机补贴政策,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加快推动装备更新升级。重点聚焦水稻钵苗育秧、水稻栽插、油菜玉米机收、精量种肥直播等机械化短板环节,加快价格合理、轻便耐用等急需适宜山地小型机具引进推广。到 2027 年,全州精量播种机达 150 台、马铃薯收获机达 75 台,试点坝区机具配置能够满足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需求。(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11. 强化农机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投身农机化行业,领办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建立完善培训机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实操、集中培训等方式,培育壮大农机操作手队伍,全面提升农机手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到 2027 年,全州新增培育 300 名以上新型农机手。(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12. 强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服务站作业管理制度,规范农机作业市场,确保服务站的正常运转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机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针对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宣传推广,培育扩大农机作业市场。到 2027 年,全州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 160 家以上;打造 " 稻—油 " 模式机械化坝区 25 个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市场监管局、州大数据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创新良制,促进产业联农带农

13. 建立 " 坝区带山区 " 联合体机制。围绕落实订单化在坝区建立健全 " 政府 + 坝区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家庭农场)+ 农户 " 坝区联合体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精准有效对接。聚焦坝区资源优势和粮油产业发展短板,重点招引培育种子种苗、工厂化育秧、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粮油精深加工等优强企业,加快打造链条全的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坝区农业资源,积极打造农业生产过程、农村特色风貌等农旅融合发展的试点坝区,探索推进坝区变景区。通过产业集群打造、主体培育壮大,实现产业集群、坝区企业、坝区主体带山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供销社、州农科院,各县〔市〕人民政府)

14. 建立农资保障供应联合体机制。充分发挥供销主渠道作用,探索建立 " 供销社 + 村级合作社 + 坝区 + 种粮大户 " 的农资保障供应链体系,确保质优价廉供应充足。在备播期建立种粮大户农资供需台账,组织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动态调度、适时掌握种粮大户用种、用肥、用药需求和农资下摆到位情况。发挥发改、工信、供销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对农资供应、市场价格等情况进行重点监测,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及时配送到位。(责任单位:州供销社、州农业农村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市场监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15. 建立市场化产销联合体机制。聚焦企业带动,加快构建

" 龙头企业 + 村级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 的经营模式,帮助企业做好宣传发动、政企对接、订单匹配、农民培训、物资储备、种苗培育等工作,切实抓好订单生产任务落实。聚焦产销衔接经纪人带动,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档案,主动加强沟通对接服务,深入分析研判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种植计划。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业务培训提升销售能力,做好收储、冷链运输等环节的协调服务,助推农产品销售 " 走出去 "。加大 " 绿色稻 +"" 菜—稻 " 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在都匀、三都、荔波、龙里等区域打造 " 稻 +" 基地 20 个以上;在罗甸、三都、平塘、荔波等低海拔高热区域推广 " 菜—稻 " 高效种植模式基地 10 个以上,全面提升试点坝区经济效益。到 2027 年,全州建成 100 个标准化订单生产原料保障供应基地,试点坝区订单化率提升至 40% 以上。(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供销社,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级建立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州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财政、人力资源、科技、气象、农科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探索坝区 " 五良 " 集成 " 五化 " 推动现代山地生态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试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结合坝区实际,科学制定 " 一坝一策 ",每个试点坝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作为包保领导,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作为试点坝区工作负责人。加大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努力提高 " 五良 " 集成应用水平。

(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粮油生产项目等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全力做好试点坝区的资金保障。要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要实现 " 应保尽保 "。落实好助农信贷融资、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为试点坝区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三)加强工作指导。采取调研指导、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加强对各县(市)" 五良 " 集成 " 五化 " 推动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

1." 五良 " 集成试点坝区名单

2.2025 — 2027 年试点坝区划定指标

3. 重点任务分解表

4. 主导品种推广目录

▲扫描二维码查看附件

来源 黔南州人民政府网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生态农业 效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