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让公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厚根脉,陕西历史博物馆自 2017 年开始筹划 " 早期中国 " 系列展览,试图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其中,第一部 " 彩陶 · 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 展览(以下简称 " 彩陶 · 中华 " 展)和第二部 " 玉韫 · 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 " 展览(以下简称 " 玉韫 · 九州 " 展),已先后于 2020 年和 2023 年圆满完成。作为 " 早期中国 " 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 吉金 · 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 " 展(以下简称 " 吉金 · 中国 " 展)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紧张筹备,将于 2025 年 5 月 18 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与观众见面。
" 早期中国 " 系列展览收获了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多项成果屡获殊荣。其中," 彩陶 · 中华 " 展荣获 2020 年国家文物局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获 2020 年度 "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 优胜奖、获第一届 " 陕西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 " 优秀奖,同名配套图录获 2020 年度 "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 玉韫 · 九州 " 展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 2023 年度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同名图录荣获 2023 年度 "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 吉金 · 中国 " 展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 2025 年度 " 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彩陶 · 中华
" 彩陶 · 中华 " 展聚焦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 5800 — 5200 年前后),展览精选了全国 16 个省、市、自治区 36 家文博单位的 245 件(组)与展览主题相关的文物,通过 " 艺术 · 源流 "" 观念 · 社会 "" 寻根 · 中国 " 三个单元,以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纵向脉络、彩陶繁盛期庙底沟文化社会的横向剖面,以及对 " 华夏之华 " 的探源溯流,展示了 5000 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弘历程及其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探寻了中华文明的渊远源头与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
玉韫 · 九州
" 玉韫 · 九州 " 展聚焦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 5800 — 5200 年前后)和第二阶段(大约为距今 5200 — 4300 年前后),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 15 个省、市、自治区 48 家文博单位共 450 件(组)玉器及相关精品文物,通过 " 技术 · 流变 "" 区域 · 文明 "" 玉礼 · 中国 " 三个单元,呈现以古国时代早期和晚期玉器在各区域文化中的兴衰及其互动,探讨这一时期玉器在不同区域助推和强化神权、军权和王权的不同文明起源发展模式,呈现以玉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元素在不断向中原汇聚的过程中,经由 " 藏礼于器 "" 以器载道 ",使得玉器所承载的思想观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各区域文明的一体化进程,而且逐渐成为泽被后世、影响深远的中华礼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金 · 中国
" 吉金 · 中国 " 展以古国时代第三阶段(大约为距今 4300 — 3800 年前后)的开始作为展览叙事时间上限,将西周早中期之际(大约为公元前 10 世纪中段)作为展览的叙事时间下限。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 17 个省(市、区)共 51 家文博单位的 342 件(组)展品,用 " 技术 · 潮流 "" 中心 · 四方 "" 礼乐 · 中国 " 三个单元分别勾连起展览的三大叙事重点,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以铸铜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的加速汇聚,不仅催生出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也使夏代文明跃升至王朝文明阶段,并在不断地汇聚与辐射、整合与重组中,得到持续加强和巩固。至西周早期,一个疆土广袤、文化趋同的最早的统一的中国基本形成。由青铜技术所引发的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格局,也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基本地理版图和中华礼乐文明的坚实基础。
" 早期中国系列展览 " 三部曲,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创新实践,凭借其独特的学术视角、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创新的展示形式,成功地将中国早期文明的璀璨华章展现于世界舞台。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大家回顾 " 彩陶 · 中华 " 展、" 玉韫 · 九州 " 展的精彩瞬间,并开启 " 早期中国 " 三部曲的最后一程:" 吉金 · 中国 " 展,于陶华美玉吉金光华中,重识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
来源 / 陕西历史博物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