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摄影人心中,徕卡已经不仅仅是一台相机,它更像是一种信仰。而在所有徕卡系列中,M 系列堪称灵魂所在。
从 1954 年第一台 M3 诞生开始,徕卡 M 就定义了旁轴摄影的黄金时代。它见证了胶片的辉煌,也跨越了数码的革新,如今依旧活跃在街头、人文、纪实摄影的最前线。
这篇文章,就带你回顾徕卡 M 系列七十年来的完整进化史,看看 " 终极相机 " 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炼成的!
这段传奇从 1954 年开始,这一年,徕卡推出了首款 M 系列相机——徕卡 M3。
徕卡 M3 集成了众多徕卡以往螺口相机的特点,采用了全新的 M 卡口和快速进片杆等设计。与螺口相机不同,它将取景器和测距器合二为一,以往的高速 / 慢速快门速度拨盘也整合到了一起。在取景器上,M3 的取景器相当明亮,甚至超越了部分后续机型,包含 50mm、90mm 和 135mm 三种框线,另外还可通过配件实现更广焦距的适配,取景器的放大倍率达 0.91 倍。
M3 的体积也相当紧凑,仅重 580 克,其后期型号的快门速度覆盖大约 1 秒至 1/1000 秒,无光学测光功能,是彻底的机械相机。
这款相机定义了后续 M 系列的经典造型,也成为摄影史上最成功的旁轴相机之一。一直到 1967 年停产,总计销量超过 22 万台。
M3 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徕卡随后在 1958 年带来了定位更入门的 M2。
徕卡 M2 取消了 135mm 取景框,只保留了 50mm 和 90mm 两种焦段,并采用 0.72 倍放大率的取景窗,更适合常用广角镜头。随后的 M1 则彻底移除了测距器,仅保留取景器。
这两款相机外形与 M3 基本一致,但去除了部分功能,价格更低,更加简洁实用。
随着摄影师对操作效率的要求提升,1967 年的徕卡 M4 在经典结构上引入了一系列改进。
M4 保持了 M3 的经典外观,大多数功能也延续了徕卡 M3,它主要是在装片和操控上做出了一些改进,例如它加入了背部快速装片开关和更大的快门拨轮,使得装片和操作更加便捷。取景器也加入了 35mm 的框线。
在这之后,徕卡开始尝试更大胆的变化。1971 年,徕卡发布了首款内置测光表的 M 系列相机—— M5 。
M5 在外形上与此前的 M 系列的设计有很多不同,整体体积有所变大,但这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 TTL 测光机构和更大的取景器,开创了徕卡 M 系列的芯片组。
可能也是因为体积变大,徕卡 M5 在商业上并不是非常成功,本来徕卡于 1972 年就停产了 M4,但由于 M5 商业表现不佳,又于 1975 年重启了 M4 系列。
1977 年推出的徕卡 M4-2 型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推出的改进型号,它去除了自拍等功能,使得整机看起来更加简洁。M4-2 一直生产到 1984 年。
而 1980 年推出的徕卡 M4-P 则是在徕卡 M4-2 的基础上,提供了 28mm 和 75mm 两挡取景器框线,让整机更加全能。M4-P 一直生产到 1986 年。
随着电子技术日趋成熟,2002 年,徕卡推出了 M7 ,这是第一款具备自动光圈优先模式的徕卡 M 系列相机。摄影师可以设定光圈后,M7 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让操作更加快速流畅。
当然也因此,它的大部分快门挡位都需要电池才可以工作,仅保留了,1/60 秒和 1/125 秒两档机械备份。M7 也是徕卡 M 系列中第一款支持胶卷 DX 编码和曝光补偿的机型。
如果说徕卡 M7 是徕卡 M 系列迈向现代 " 电子化 "、" 自动化 " 的一步,那同年推出的徕卡 MP 则走的是传统路线,它回归了机械设计,旨在提供极简但专业级的 M 系列体验。其中包括 M3 的金属胶片推进杆、旋钮式胶片回卷设计和 M3 型框线调节杆等等细节。
M8 采用现代金属叶片焦平面快门。它还支持最高 1/250 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高快门速度可达 1/8000 秒。
相机还采用了 6 bit 编码系统,用于识别 M8 机身内置电子元件所使用的镜头。
不过徕卡 M8 在发布之初曾因部分用户反映的图像质量问题而引发争议,尤其是其对红外光的极高敏感度,导致黑色呈现出紫色。而后徕卡宣布为 M8 用户赠送紫外 / 红外旋入式滤镜以改善此现象。
回顾 70 年发展,徕卡 M 系列始终在经典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从最初的机械旁轴到如今的数字高分辨率,再到未来趋于结合模拟质感和数字便捷的混合方案,徕卡 M 系列的演进从未止步。
展望未来,M 系列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轻量化机身以及数模融合的新技术(如更高动态范围和 AI 辅助功能)。但无论科技如何进步,M 系列那种 " 纯粹摄影 " 的哲学依旧是其核心,这也是这一传奇相机系列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CineAltaV CineAltaB 佳能 C80 Z200 摄录一体机
- 无人机: 大疆 DJI Flip 无人机
- 音频: 索尼数字音频 DJI Mic Mini 森海塞尔 Profile Wireless 麦克风系统
- 灯光: 神牛复古闪光灯 影器 GCAir 神牛 AD600ProII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