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05-05
“提前4个月从港大毕业,只为多一次秋招机会”,一个专业70人,课程0考试,211学姐入读港大后,感受到了学业的高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 | 指南者学员 H 学姐

本科: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

(点击查看学姐录取背景、个人经历)

在去年 8 月,伴随着地铁港岛线的一声 " 香港大学站到了 ",我在香港的这一趟旅程正式启程。

和每位初次踏入 HKU 的同学一样,我几乎花了一天时间来熟悉这座 8D 立体校园的校园环境。

基于复杂的地形条件,从百周年花园走到建筑学院所在的 Knowles Building,我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路径间,体验着每一次的上坡与下楼,漫无目的地探索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走过红墙、钟楼、莲池,途经排队的食堂、热闹的社团、安静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设施完美结合,穿着学士服的学生来来往往,这便是我对港大的第一印象,多元的、自由的、生机勃勃的。

而我在港大最喜欢的角落是智华馆附近的屋顶花园,这里视野开阔,绿植环绕,向上看是层峦叠嶂,向下看是无边的海岸线。

后来每次在智华馆学累了,我都会来到这里坐在树荫下享受海风和阳光,在繁忙的生活里偷得半晌的休闲时光。

在建筑学院邂逅 70 位同学

第一次正式走进建筑学院,是在 orientation day,同专业两个 stream(Urban Studies & Housing Management)的 70 多位同学首次聚在了一起。

我也在这天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他们或是来自国内 Top 高校,或是来自海本,还有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香港 local

大家的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涵盖了建景规、工程管理、城市管理等专业,由此可见本专业具备较大的包容性,对于想要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而在之后的一年里,与身边这些同学之间的交流总是让我备受鼓舞,每位同学独特的学术背景与生活经历,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自身的无限可能性,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世界更是有多种样本,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于是我也开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要说港硕这一年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那就是我从初来乍到、充满不确定性,逐渐变得自信,变得能够对一切人和物祛魅,去欣赏更多优秀的人的同时,也不再焦虑地自我怀疑,这也是我这一年相当幸运的收获。

毕业时间的两种选择

9 月和台风一起开始的 sem1,一切都是那样新鲜。

全英文的授课,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都让我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由于本专业有一部分 part-time 的同学,因此大部分必修课都安排在晚上。

与此同时白天就会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也参加到了学校组织的各项课余活动之中,比如瑜伽课、电影放映、各种 workshop。

在学期初,一年硕还面临着很多关键时间节点的选择。

比如选择什么时候毕业?

每个 semester 选几门课?

什么时候开始暑期实习?

什么时候开始秋招?

这也都是我在刚入学时烦恼过的问题。

本专业 Urban Studies stream 的毕业要求是修满 69 学分,其中必修课占 33 学分,选修课占 12 学分,毕业 dissertation 占 24 学分;又或者可以选择以 capstone project(12 学分)毕业,则需多修 12 学分的选修课。

因此可以看出选择 dissertation 日常的课业压力相对会更小。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毕业方式的毕业时间也不相同,选择 dissertation 是 11 月毕业,而选择 capstone project 是 7 月毕业。 

鉴于大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的原因,我的目标从入学一开始就是毕业回到内地就业。

因此我选择了 11 月毕业,一来是可以少修两门课程,我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来适应全新的校园生活;二来我能够以次年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多参加一年秋招与春招,在 8 月正式提交 dissertation 后,还能够参与一段暑期实习,为接下来的秋招丰富简历。

同专业同学的毕业去向大多数是留在大湾区发展,其中包含少数留港的同学。

想留港工作的同学需要尽早学会粤语,课余时间多关注校园邮箱内的 Daily Jobs & Career Events 信息,尤其是一年一度的 HKU career fair,还有专门为 non-local 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读 phd,但近两年香港 phd 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而港硕一年能学习到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有限,相比之下处于竞争劣势,因此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尽早做好课程的选择,努力提升绩点,提前联系好教授进组。

" 快餐式 " 课程背后的收获

提到课程的选择,本专业的选修课程涵盖了多样的 specialism,比如健康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分析等,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向,大家可以基于兴趣进行选择。

我选择的课程是健康城市方向的 Design, Survey and Modelling for Urban Health 以及城市分析方向的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GIS ) for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Development。

虽然大家总说港硕的课程设置是快餐式的,但是这两门课程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尤其是后者。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GIS ) 这个工具我在本科有所接触,因此具备一定基础。

不过即使没有基础也没有关系,因为这门课程会从最基础的地理数据输入、可视化等操作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探索如何利用地理数据来支撑空间规划的决策过程,并配合详细的 tutorial 进行教学。

同时,在这门课程中还可以接触到同系其他专业的同学,比如 Urban Analytics 以及 Urban Planning,促使我们和有丰富数据处理经验的同学组队完成作业。

通过这门课程,我充分了解到 GIS 和城市分析在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在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一个应用 GIS 技术解决香港实际城市问题的项目。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对 GIS 软件的熟练度,更让我对香港的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除了加深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认识,在港大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堂里的国际视野更是为我拓宽了知识面。

比如在 International Hous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这门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不同国家与城市的住房政策,课程还邀请了很多不同国家的客座教授开展 guest lecture,为我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住房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程结束前,老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与交流环节,让选择了不同国家与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同学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补充了解不够充分的内容,收获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0 考试的课程考核

总体而言,本专业的考核方式基本以 group project 及 essay 或 paper 为主,有些课程还会有课堂参与的占比。

因此,在课程开始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课程大纲和 assignment 评核要求。由于没有考试,同学们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在实习与工作上,做到二者兼顾。

但是作为本科设计专业的同学,未曾经过系统的论文训练,初次接触 essay 和 paper 写作时我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

学院则贴心地为跨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安排了 Foundation Course on Research Methods 这门基础课程,从零开始教授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培养学生解读社科研究文献的能力,同时也为毕业时的 dissertation 和 capstone project 做准备。

于是我也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输入到输出,最终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风景治愈异乡人的疲惫

在香港的这一年过的很快,转头才发现已经到了回忆的时刻。

其实留学的生活也并不总是那样美好,香港拥挤的居住环境,10 平米的小单间,常年晒不到阳光,昂贵的物价和并不合口味的当地食物,以及在学习上总有受挫的时刻。

最困难的是去年 11 月,进入到了第一个 final,全新的知识体系、快节奏的课程与迫在眉睫的 due,让尚未适应的我感觉随时都要坚持不下来。

每次从文献中偶尔脱身抬头瞥到出租屋里小小的窗户,总让我想到在参观大馆时看到的香港监狱旧址,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踏雪寻梅》中" 想在香港拥有一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的意义。

于是,在后来每次深感疲惫的时刻,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去西九龙艺术区看日落,去浅水湾踩沙滩,去太平山顶吹风,去迪士尼看烟火、去离岛行山看海…烦恼便跟着海风一起消散了。

在更加闲散的时候,我会乘着巴士或叮叮车漫无目的地在香港街头闲逛,感受着这里 urban 和 local 的两面性、独特而又和谐的城市氛围。

幸运的是,这些简单平凡的瞬间,一点一滴地构成了我记忆中的香港,没那么刻骨铭心,但却都难以复刻。 

匆匆一年,又是暴雨不断的 8 月,我在递交论文后,收拾好行李离开香港,和这一年具象化的青春做了告别。

只是现在的我仍会常常听最喜欢的香港乐队的那首《春天在车厢里》,歌里唱着" 可否试一次?与我闲时乱搭巴士,由上环到天后,拖着我手到我话够 ",似乎一闭上眼又回到了港岛摇摇晃晃的电车上,窗外还是那座记忆中繁华而又孤独的城市。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指南者 香港 北京林业大学 台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