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展览现场的戴明贤先生
戴明贤先生向来以 " 山民 " 自称,其平生所作书法、金石、绘画、文章,皆可视为 " 山民叙 "。第三十个 " 世界读书日 " 之际," 山民叙——戴明贤艺事展 " 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启幕。

△ " 山民叙——戴明贤艺事展 " 现场
该展览以 " 水韵 "" 山骨 "" 书影 " 为类,分别展陈戴明贤先生的绘迹、墨迹以及文集、信札、书稿、书房器物等文迹,并佐以影像、艺术装置等,策展人模拟 " 山民 " 视角展开了 " 无声 " 叙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先生在 " 展览前言 " 中称之为 " 石城叙事三部曲 ",以为 " 观者可因文及人、由人及城 "。

△书影展区陈列的《戴明贤散文》
戴明贤先生的家乡贵州安顺,是其诸多作品之中的 " 石城 "。" 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正如先生在《一个人的安顺》一书篇首《石城浮世绘》所写," 安顺人住在石础石阶石院的木屋里,口腹之需也多与石头有关——盐巴用石钵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紧不慢地旋转,四面流下洁白的豆汁,在大锅里点豆腐。身上穿的更是离不开石头——新布用石磙碾轧,浣衣在大石板上捣 "" 安顺人就在这个石世界里,经历每人一份的生老病死,苦辣酸甜 "。

△展出的书法作品
" 正如沈从文先生之于湘西、汪曾祺先生之于高邮,戴公笔端,念兹在兹者,乃以安顺为原型之‘石城’。" 汤文辉先生说,戴公自 " 一个人的安顺 " 切入,叙述记忆中石城之风俗饮食、市井人物、文化历史,其文字之温润、书法之冲淡、篆刻之浑朴、绘画之意趣,皆与 " 石城 " 意象息息相关;戴公更溯源而上,探寻贵州先贤,如清代西南大儒 " 子午山孩 " 郑珍之诗意文心,体悟其处西南之僻远,犹守斯文传承之苦心孤诣;及至耄耋之年,戴公更是从心所欲,艺进乎道,人书俱老,笔力尤显苍劲。" 故戴公上承传统人文之正脉,下启当代文艺之新变,以其通达卓立之姿,维系黔中文脉之传。故旧家文献,人文合一,非独一地之福,亦系一时之望。"

△戴明贤先生画作
" 黔境多山,先生向以‘山民’自命,怀厚朴而性绵韧;安顺多石,先生擅写石城,追往事而出新裁,‘一书写就一城彰’。" 在好友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袁本良诗翁笔下," 山民 " 戴明贤先生与 " 石城 " 安顺、" 山国 " 黔地这一人一地之间,是 " 地以文名,人以情牵 " ——
" 先生为著名作家,尤长散文小说,兼善戏剧诗歌。其作述事澄思,状物寓理,写景摅情,自具史家视野、故土情怀;文多妙裁佳构,绮句隽语,而意至饶赡动人。"
" 先生又为书坛巨擘、印坛名宿。其书‘法古师心’,熔铸百家,别出新裁。行草书循度而不泥常,恣纵而非漫肆,运毫沉着而写意畅快,气势飞翥而结体精严,开阖大度,自然神妙;甲金篆隶之作则融汇碑帖帛简,参酌行草之意而出新奇之姿,自为创格。"

△展出的书房器物
" 先生八旬以后开笔作画,自谓‘无门无派,随心所欲’。抱‘艺无一体,美有万殊’之理念,融传统写意与现代抽象之技法,钩染点厾,随心随手,赋形寓意,无不生动;挹注文人情致,遂成诗性笔墨;卓然一家面目,蔚然大方之家。"
袁本良教授上述笔下断语,作为 " 山民叙——戴明贤艺事展 " 观展导语列入展览之中,有如现场 " 水韵 " 绘画、" 山骨 " 书法、" 书影 " 文事的 " 文字导游 "。展出的绘作中,桂林的象鼻山、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屯堡石巷等桂林、安顺两地标志性景点入画;书作中,得见手录明人孔镛《象鼻山》、近人刘淑华《安顺郊区所见二首》。《象鼻山》云:"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安顺郊区所见二首》云:" 绿树青山石板屋,平桥两岸稻初熟。姨妈挑粪浇畦菜,苗女扬鞭赶小犊。"" 崖山螺转围原野,石屋材连映竹蕉。檐下家家黄玉米,阶前处处红辣椒。" 二诗状写桂林、安顺风物如画,亦点题此次艺术展为 " 城市的文艺入口:桂林 & 安顺阅读双城记 " 系列文化活动之一," 从安顺到桂林 " 的竖幅标语,正醒目悬于展厅中央。" 书影 " 展区陈列着戴明贤先生历年的部分著述,其中多部著作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如广西师大出版社版《一个人的安顺》、八卷本《戴明贤集》以及为石城安顺 " 立传 " 的多文体实验跨界文化小说《石城》。在 " 从桂林到安顺 " 中,两地由是结缘。2024 年 8 月,"《石城》回石城—— 2024 老安顺人戴明贤《石城》新书分享会 " 在贵州安顺举行,汤文辉先生率编辑团队出席并发言,发言中有诗云:" 诗词翰墨文章伯,戴老袁公矍铄翁;始信斯文终复振,天遗双璧照黔中。" 诗中的 " 袁公 " 即袁本良诗翁,当天在场的诸位安顺、贵阳嘉宾,多在此次 " 从安顺到桂林 " 的行列之中。
在 " 山民叙——戴明贤艺事展 " 开幕式及随后举行的 " 文艺作为入口:探寻阅读城市的路径 "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重庆、贵阳、桂林、安顺、柳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席编辑杜丽亦是《一个人的安顺》首版编辑,她在发言中说,以 " 山民 " 自称的戴明贤先生,让人想起一百多年前从 " 边城 " 来到北京、自称 " 乡下人 " 的沈从文先生," 其中有一份倔强的坚守 ",像 " 山民 " 一样。" 海德格尔有一句话: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戴先生实践得非常好,每天不停地劳作,展览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笔触、每一笔刀法,都充满了劳绩,同时又是诗意地栖居。从作品的角度而言,他是一个劳动的模范;从人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人的模范。" 杜丽说。
在来来往往间,戴明贤先生 " 一个人的安顺 ",早已变成了 " 一群人的安顺 "。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