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脑洞能有多大?看看小红书上的鸟鸣空耳就知道了。
例如这位朋友,听到了一只鸟一直在喊 " 我是 shabi"。评论区有人觉得,这听起来像 " 我是女生 "、" 鸟在哪呢 ",还有人说像 " 你是 shabi"。
别说,还挺真像的……|小红书:@灰猫警长十点半
类似的离谱空耳还不少,有人听到了鸟在唱迈克尔 · 杰克逊的经典名曲 " 夹斯避雷 "(《Just Beat It》),有人听到了鸟在叫胡彦斌……
但这也不能怪人们脑洞太大,实在是这些鸟类抑扬顿挫的叫声太像人话!到底能有多像,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鸣禽的超级变变变
在城市周边婉转的鸣唱声大多来自鸣禽,这种生态类型的鸟主要有两种叫声—— " 鸣唱 " 和 " 鸣叫 "。鸣唱是雄鸟用来吸引异性、宣示领地的一把利器,通常较为复杂。
百舌鸟:乌鸫
前段时间有网友听到一只鸟在喊 " 胡彦斌~胡彦斌~",这可能是陶喆乌鸫的叫声。
胡彦斌鸟叫声太生动,连胡彦斌本人都好奇了|小红书:@胡彦斌
乌鸫(Turdus mandarinus)原本是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近些年来,分布范围一路北扩,在北京、河北等地也能经常见到。它们浑身黑黢黢的,个头比乌鸦小很多,也有着标志性的黄色的嘴。
虫虫是乌鸫的最爱 | AnemoneProjectors / Wikimedia Commons
乌鸫平时喜欢在草丛里钻来钻去,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则飞到树杈上高歌。自古就被称为 " 百舌鸟 " 的它们,鸣声嘹亮而且韵律多变,能一口气变换几十种唱法,凭借一己之力唱出百鸟争鸣。
乌鸫还点亮了和鹦鹉、八哥一样的技能——效鸣,也就是模仿各种声音。它们不仅能轻而易举地模仿别鸟,连电动车的警报声也能轻松拿捏。有趣的是,有研究发现乌鸫的模仿其实有些 " 偷懒 ",比如每次电动车报警声有 10 下,它们只能唱个 5、6 下,毕竟电动车的 " 叫声 " 还是太完美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会电动车叫的乌鸫已经卷过了那些学不会的,并成功找到了对象。
4-8 秒的地方,像不像电动车
当然了,如果你一不小心把乌鸫吓到了,它只会用刺耳的" 叽叽 " 声回应你。这种与它们的鸣唱截然不同的叫声,主要用来呼唤同伴、发出警报。
乌鸫的另一种叫声 | Youtube:@Michael Fuhrer
夸夸鸟:白头鹎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一种会夸别人漂亮的鸟,它们的鸣唱声听起来很像 "You ’ re beautiful"。
北京的白头鹎鸣唱声|xeno-canto
白头鹎在我国广泛分布。它们最有辨识度的特征是枕部(后脑勺)的白色羽毛,立起来的时候如同长着一头白发,所以也有 "白头翁" 的俗称。
白头鹎|Pixabay
白头鹎的鸣唱声还存在着地域差异,类似汉语中的方言。相距 2.5 公里的两个种群中,雄鸟的歌唱方式已有所不同。但无论白头鹎的口音是怎样的,它们的叫声普遍由 4-5 个音节组成,音色如同哨音一般。
广西的白头鹎有着不一样的鸣唱方式|xeno-canto
下次听到白头鹎的鸣唱时,不妨慢下脚步来,享受一下它的夸赞吧!
让人过 " 耳 " 不忘的鸟
虽然鸣禽拥有最动听的歌喉,但不擅鸣叫的鸟类也很有辨识度,如杜鹃类、鸠鸽类和雉鸡类的一些鸟种。它们的音调变化很少,而且不断重复,更容易形成令人难以忘怀的 " 空耳 "。
糊弄学大师:珠颈斑鸠
春天总是伴随着 " 古菇固 " 的声音到来。无论是窗台上、房顶上、还是马路边,总能听到或看到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卖力地鸣叫。它们的体型比家鸽略小,可以通过脖子上的斑点将它们辨认出来。
如果你耐心观察,也许就能目睹一雌一雄两只斑鸠上演经典的求偶场面——炸着毛的雄鸟一边 "古咕顾!" 一边疯狂点头,而雌性则淡淡地在一旁看着,有时还会嫌弃地飞走。
珠颈斑鸠,卖力搭讪 | ChilledCat / youtube
顺利追到雌鸟后,雄鸟会和雌鸟一起筑巢、孵化。它们对筑巢的地点并不挑剔,包括但不限于放在窗外的花盆、狭窄的窗台、空调外机,巢的画风也是极简的,随便搭几根小树枝就能产卵。珠颈斑鸠凭借这种极强的适应力,一举成为城市里的优势物种之一。
不久前,我们的作者 @哒哒子和锤锤美 家的阳台就迎来了一对珠颈斑鸠。如果你错过了这篇超级可爱的文章,可以点击图片跳转阅读|@哒哒子和锤锤美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另一种常见的野鸽子,它们的 " 咕咕 " 声更加复杂,节奏感十足。山斑鸠更喜欢乡间的生活,在城市里不常见到。
山斑鸠(左)与珠颈斑鸠(右) | Imran Shah、Satdeep GIll / Wikimedia Commons
" 聚宝盆 ":灰胸竹鸡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是我国南方的特有鸟类,锈红色的颈部和蓝灰色的胸口是它们的识别特征。不过,最标志性的特征还要属它们的叫声,可能满足中文大部分音调为 "432" 的三字词语,比如 " 聚宝盆 "、" 地主婆 " 等等。
灰胸竹鸡|Sun Jiao / Wikimedia Commons
你们觉得像什么呢?|xeno-canto
" 爱不爱我 ":柳雷鸟
柳雷鸟(Lagopus lagopus)是一种会追着你问 " 爱不爱我 " 的鸟(不是)。
点击视频查看柳雷鸟的灵魂发问| Youtube:@Tolkuton
它们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十分耐寒,羽毛能够随季节变化,夏天它们是黑褐色的,利于隐蔽在灌丛中,冬天则浑身雪白,很好地 " 隐身 " 在雪地里。
" 夹斯避雷 ":大鹰鹃
鹰鹃属的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有着 " 贵贵阳 "、" 米贵阳 " 的俗名。最近,它又多了一个 " 夹斯避雷鸟 " 的称号,因为它叫声的节奏和音调,像极了迈克尔杰克逊的那句经典歌词 "just beat it!"。
大鹰鹃的鸣叫|Jaidev Sen / youtube
" 光棍好苦 ":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的鸣叫是夏夜里最常见的 BGM。作为夏候鸟,四声杜鹃在每年 4、5 月份陆续迁回我国的大江南北,主要栖息在低海拔的山林地区。
它们隐匿在树冠中通过鸣叫声来吸引配偶,你可能没见过它们的真身,但那高亢激昂的叫声,你一定听过。
四声杜鹃 | Md shahanshah bappy / Wikimedia Commons
别说你没听过 | xeno-canto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四声杜鹃的 " 空耳 "。无论是劳动人民耳中的 " 快快播谷 "、" 割麦割谷 ",还是古代诗作中的 " 不如归去 ",亦或是 " 光棍好苦 " 的感慨,人们都从这四个抑扬顿挫的音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 布谷布谷 " 大杜鹃
是谁闹钟响了,快关掉!| Wildlife World / youtube
四声杜鹃的近亲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也有着魔性的叫声,它就是传说中的 " 布谷鸟 "。
大杜鹃的 " 布谷 " 也好似在催人不误农时,及时播种。与四声杜鹃不同的是,它们更加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栖息,便于找到 " 寄主 " 东方大苇莺的巢。杜鹃科的很多鸟类都具有 " 巢寄生 " 的习性。它们把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连孵化、喂养的重任也交由寄主。
被巢寄生的黄喉歌䳭 [ j í ] 正在给红胸杜鹃幼鸟喂食 | Alandmanson / Wikimedia Commons
失眠人士的困扰
不怕鸟儿会说话,就怕它半夜三更叫声大。一些鸟专挑人们熟睡之时无休止地鸣叫,不知道是令多少人失眠的罪魁祸首。
噪鹃
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的叫声,大湾区的朋友们一定相当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备受其扰。天还没亮,它们就已经在用穿透力极强的叫声寻找配偶了。
网络上吐槽噪鹃的帖子广泛引起共鸣|小红书
唯有雄性噪鹃才会大声鸣叫。它们的鸣声很单一,只是在不停重复 " 嗷~嗷~",且发声的速度及音调还会不断升高,所以又被冠以 "升 key 鸟" 的称号。" 嗷 " 到最高音时,噪鹃会暂时休息一下,但很快又开始新一轮的鸣叫。
大湾区朋友的噩梦重现
只有当它获得一只雌性的青睐时,彻夜的鸣叫才会消失,被吵到失眠的人们(在下一只噪鹃出现之前)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普通夜鹰与林夜鹰
夜幕中的鸣叫声也少不了夜鹰,我们最常听到的包括普通夜鹰(Caprimulgus jotaka)和林夜鹰(C. affinis)。前者的鸣叫犹如机关枪或电报 "biubiubiu",很有辨识度。
普通夜鹰,有着不普通的叫声 | xeno-canto
普通夜鹰的真身 | Yathin S Krishnappa / Wikimedia Commons
林夜鹰的叫声只包含一个刺耳的音节。台湾曾经报道过一只夜鹰在居民区附近彻夜鸣叫,高达 90 分贝,吵得人们难以入睡。无论人们如何驱赶或试图捕捉它,都以失败告终。
新闻报道中当地居民生动的比喻(" 保利龙 " 即泡沫板) | youtube
林夜鹰的睡觉、理毛与鸣叫 | Youtube:@Hooooon
红角鸮
没错,这是猛禽的叫声 | Youtube:@Tokhocheng Films
夏季的夜晚,我们总能听到类似蝉鸣的 " 嘟嘟,嘟嘟 " 声。这其实来自一种猫头鹰——红角鸮(Otus sunia),又名东方角鸮。它们在我国南方属于留鸟,而在北方则是夏季夜晚的专属。
红角鸮是一种小巧的猫头鹰,体长只有 20 厘米左右。它们斑驳的体色形似树皮,白天就安静地藏在林冠中,傍晚则开始呼唤同伴。
领鸺鹠
领鸺鹠的叫声 | liewwk Nature / youtube
同为小型猫头鹰的领鸺鹠(Taenioptynx brodiei),也是与人类为邻的猛禽。鸣声大多呈 4 音节的哨声,不断地重复,甚至一整晚都不停歇。
领鸺鹠体长 15~17 厘米,是中国最小的鸮类。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后脑勺上一对神似眼睛的黑斑。与我们印象中昼伏夜出的猫头鹰不同,领鸺鹠在白天也会频繁地觅食、活动。
领鸺鹠在看着你(但其实没有) | negi / inaturalist
有趣的是,如果在森林中播放领鸺鹠的鸣声(也可以吹口哨模仿),除了能招引它们的同类,还有可能把躲藏在四周的鸣禽吸引过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小鸟之所以叽叽喳喳地围绕在声源附近,是在试图依靠集体的力量将领鸺鹠赶走,同时向远处的同伴发出报警信号。
灰林鸮
经典的猫头鹰叫声 | xeno-canto
" 唔——唔—— " 才是人们心中 " 最标准 " 的猫头鹰叫声。能发出这种叫声,而且又很常见的猫头鹰,非灰林鸮(Strix nivicolum)莫属了。它们响亮而怪异的叫声,把夜晚阴森的氛围感拉满。
来自灰林鸮的凝视 | Souvik Roychoudhury / ebird
各种各样有趣的 " 空耳 ",让我们更好地记住并识别鸟类,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有着抑扬顿挫鸣叫声的鸟还有很多,比如黄鹂、画眉、鹊鸲等,它们的叫声不是一两句 " 空耳 " 所能概括的。
然而,这些鸟也因为美妙的歌声沦为笼中之物。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高质量鸣唱音频来诱捕它们,为了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本文不会展示这些鸟类的鸣声。至于它们究竟唱了些什么,有待我们走进自然,亲自聆听与想象。
欢迎给我们来信
大家有没有发生过和鸟儿有关的好玩的故事呢?
无论是鸟入驻阳台的温馨互动,还是观鸟、听鸟鸣、被鸟屎淋头(?)的奇妙相遇,我们都想听听!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你和鸟儿之间的奇妙故事吧,我们非常期待你的投稿!
参考文献
[ 1 ] Fu, C., Prasad, V.K., Wang, X., Li, Z., 2025. Chinese Blackbirds ( Turdus mandarinus ) mimic electric moped sounds with lower consistency and frequencies. Avian Research, 16: 100231. https://doi.org/10.1016/j.avrs.2025.100231.
作者:尖儿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小红书 @烤蔬菜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