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 昨天
孙兴杰:哪些因素促成中美日内瓦谈判超预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当地时间 11 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直新闻:经过两天的谈判,中美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您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联合声明出来之后,外界普遍的一个看法都是超预期。当然在此之前,中美经贸谈判团队在记者会的时候已经有所剧透了,尤其是 " 实质性进展 " 和 " 敲定细节 ",这意味着此次谈判双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联合声明出来之后,人们也许会想起中方谈判代表在记者会上说的 " 好饭不怕晚 " 的真实含义了。我想联合声明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是超出预期的:

第一,中美双方基本取消了 4 月 2 日美国发动关税战以来加征的关税,双方保留 10% 的关税,10% 的基础关税是美国政府大概率要加的,在此之前,英美的贸易协议中也保留了 10% 的关税。在此之前的评论中,我也提到了特朗普 4 月 2 日的冲击与 1971 年的尼克松冲击有相似之处,当年尼克松也加征了 10% 的关税。这意味着,经过一个月的斗争,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的关税突袭战失败了,因特朗普政府高额关税而打断的中美经贸往来有望恢复,太平洋两岸的集装箱货船有望启航了。

第二,在联合声明中有两个 " 认识到 ",也就是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我想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中美在战略认知方面的重大进展,在美国发动关税战之后,中国官媒多次发表权威评论,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但是特朗普政府还是非常任性地升级了对华关税战,根子还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认识是错误的,以为美国可以通过关税 " 压服中国 ",但是,对华关税战却暴露了美国的软肋," 股债汇三杀 " 应该是让特朗普政府内的一些人清醒了,包括财长、商务部长以及贸易代表,美财长贝森特在 4 月下旬就强调这么高的关税相当于贸易禁运,美国的小孩子可以不需要 30 个玩具,但是如果货架空了,特朗普也承受不起。因此,一个月竞争和博弈的结果是美方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对彼此以及对世界的意义,更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应该是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战略认知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也为后续中美经贸谈判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不会通过一次谈判就解决,也就是说,经贸谈判将是 " 持久战 ",这次会谈提到了一点,那就是 " 持续的协商 ",通过不断谈判来解决经贸领域的问题。一方面明确了极限施压、霸凌是不行的,要在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下解决问题,特朗普的任性和所谓的 " 交易的艺术 " 对中国不适用。另一方面,明确了要建立机制,中美双方的牵头人分别是何立峰副总理与美国贝森特财政部长和格里尔贸易代表,而沟通协商的地点、时间、形式和谈判层级是全方位的,尤其需要一提的是,可以在中国、美国以及商定的第三国,也就是说,经贸谈判是务实的,从而卸掉了双方谈判团队的思想包袱。

直新闻:您认为双方谈判取得超预期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市场和舆论的反应是热烈和积极的,这种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特朗普此前的反复无常,他毫无理性地将对华商品加征 145%,甚至更高的关税,但是这种极限施压是没有意义的,超过 30% 的关税对贸易的损伤已经很大了,因此,后来中方就拒绝搭理特朗普加关税的算数表演了。这次谈判成果,美方不过是把特朗普任性加的关税降下来了,在一个可行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中方在接受美方谈判和沟通之前已经明确提出要美方取消单边加征关税,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还通过媒体以及特朗普本人释放出 50% 或者 80% 的信息,但是最终结果表明,中方的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务实有诚意的。

首先,特朗普在 4 月 2 日对世界发动的关税大战,虚虚实实,以 " 对等关税 " 为 10% 的基础关税打掩护,同时以高额对等关税迫使贸易伙伴作出更大的让步,以致于不少贸易伙伴主动与美国联系,进行谈判。中国采取了不绥靖的态度,不仅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为国际公平正义,此次谈判的结果表明,特朗普的 " 对等关税 " 是无中生有制造的筹码,此次谈判成果其实为其他国家与美国谈判提供了无形的筹码。

其次,中美经贸关系是深度嵌套的,这种嵌套不仅是商品要素的嵌套,而是过程嵌套,是产业链、价值链的嵌套,构成了完整的资本循环体系。换句话说,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的性质来自于这种过程嵌套的结构。特朗普大概是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中美关系不仅与 19 世纪末的经贸关系不一样,也与他经历的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日经贸关系不一样了。无论是改变中美经贸失衡还是要实现美国制造业复兴,特朗普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很难设想,在与中国 " 脱钩断链 " 的情况下,美国能实现产业回流和制造业复兴。事实上,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经贸博弈到拜登政府的 " 小院高墙 ",美国在不断尝试,但是事实表明," 脱钩 " 是不可行,也不可信,这次关税沟通的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

最后,中美是单一国际体系内的大国关系,而不是两极化。这意味着,美国没有办法建立针对中国的关税同盟或者阵营,无论日韩还是欧盟都是特朗普的关税对手,相比之下,在特朗普的大棒之下,美国的盟国也需要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另外,中美经贸谈判不仅涉及双边关系,也关系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事实上,在中美日内瓦谈判之前,双方都进行了一连串的运筹,谈判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美国对世界的关税战告一段落,而美国的战略信用大为消耗,中国是国际经贸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过去一个月,中国以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直新闻:下一步双方沟通的重点将是什么?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此次谈判的成果不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达到了各自理想的状态。在关税突袭战告一段落之后,中美经贸互动进入了 " 持久战 ",不仅是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彼此都有正确的战略认识与合理的预期。从理论上说,中美关系需要再平衡,至少要关注两对关系,一个是金融国与贸易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是金融国家,中国是贸易国家,维护美元霸权是金融国的核心利益,但是特朗普的关税战打击了美国的信用基础,以致于美债暴跌。中国是贸易国家,需要美国的消费市场,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中方一直对谈判敞开大门。另一个是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是生产国,美国是消费国,中美构成了生产与消费的资本循环体系,当然,这里面的问题在于,中国需要扩大消费,建立与生产相匹配的消费市场,美国也需要生产,重振产业,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双方的合作,美国要重振产业,需要中国产业资本的配合。

在 4 月 2 日之前,美国已经对中国加征了多次关税以及相关的限制,比如小额包裹关税豁免问题以及因芬太尼问题加征的关税,我想这是双方下一步要谈的重点。拉长一点时间,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中美有没有可能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时候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作为中美经贸磋商的基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中美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也就是特朗普这个任期能够达成更多的战略性共识。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中美日内瓦谈判的成果让很多国家闪到了腰,从外交谈判的效应来说,这次谈判类似于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美国的诸多盟国已经被 " 越顶 " 了,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对美国外交战略周期进行比较的话,特朗普主义与尼克松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尼克松、基辛格这些战略家的手腕和眼界要远远高于特朗普团队成员。也就是说,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大国外交能够为今天提供诸多启发。

作者丨孙兴杰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林潇

审校丨杨颖

监制丨池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孙兴 特朗普 尼克松 美国 特朗普政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