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06-03
榆林一14岁女孩被骗10万余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随着未成年人网络活动增多,诈骗分子瞄准孩子对 " 权威身份 " 的信任和法律知识的欠缺,通过社交平台冒充公检法人员,以 " 涉案调查 " 为由制造恐慌,诱导其泄露家长信息及验证码,实施远程操控转账。

案情摘要

5 月 28 日,榆林一名 14 岁小女孩小美(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报警称:她被人拉进一群聊,对方以涉嫌诈骗洗钱需要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小美操作爸爸手机,后被骗 10 万余元。

被骗详情

小美在 QQ 与同学聊天时,收到一陌生账号的好友请求,两人成为好友后小美被拉入一个群聊。群内管理员自称 " 魏警官 ",声称该 QQ 群涉嫌诈骗洗钱,并发来未成年人 " 被审讯 " 的视频。小美慌乱中解释自己是刚被拉进群的," 魏警官 " 警告小美禁止退群、必须配合调查,否则将面临法律追责。

小美惊慌不已,连忙询问如何进行调查," 魏警官 " 要求小美拿家长手机开启视频通话。小美按要求操作后,对方以 " 核实身份 " 为由,让小美说出爸爸个人信息,并反复强调必须如实提供收到的所有验证码才能 " 洗清嫌疑 "。

视频通话结束后," 魏警官 " 要求小美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和通话记录,并宣称 " 调查结束,已证明清白 "。两日后,小美越想越可疑,向爸爸说明情况。小美的爸爸查看银行卡发现 10 万余元被转走,父女俩随即报警。

诈骗套路解析

1. 冒充公检法设局,利用恐惧心理操控: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好友后拉群,冒充 " 警察 " 等官方身份,发布伪造的 " 案件视频 "" 调查公告 ",声称 " 群聊涉诈 " 要求配合调查,以 " 退群违法 "" 不配合坐牢 " 等恐吓话术制造心理压迫,利用未成年人对权威的敬畏和法律知识的欠缺,迫使其服从指令。

2. 诱导泄露信息,借 " 验证码 " 实施诈骗:以 " 核实身份 " 为由,诱导受害人获取家长手机并开启视频监控,套取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再以 " 解除嫌疑 " 为名,要求实时提供手机验证码。最后以 " 案件保密 " 要求删除记录,直至资金损失被发现骗局。

警方提醒

1. 筑牢家庭反诈防线,守护孩子数字安全:家长需加强对孩子使用社交软件的监管,提前告知孩子陌生好友申请、不明群聊的潜在风险。日常中多科普 " 公检法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办案 "" 索要验证码等同于转账 " 等反诈知识。建议在手机支付设置中开启 " 二次验证 "" 大额消费提醒 ",定期检查银行卡流水,发现异常及时止损。若孩子遭遇可疑情况,务必第一时间介入核实,避免因恐慌心理造成损失。

2. 警惕网络 " 权威 " 陷阱,学会说 " 不 ":同学们要牢记,警察叔叔不会通过 QQ、微信群要求你配合调查,更不会索要家长的银行卡号、验证码。当收到陌生好友邀请、进入不明群聊,或遇到有人用 " 坐牢 "" 处罚 " 吓唬你时,不要惊慌,立刻退出并告诉爸爸妈妈。无论对方说得多可怕,都不能私自拿家长手机操作!勇敢对可疑要求说 " 不 ",发现问题及时求助,才能远离网络诈骗的危险。

来源 / 榆林市反诈中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qq 榆林 社交平台 报警 个人信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