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派 06-05
刘强东正在复制一个美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京东七鲜在京津区域已开 18 家仓店

看来,京东要打算全方位围剿美团了。

今年京东强势杀入外卖赛道,向美团的 " 地盘 " 发起了挑战,搞得风生水起。但这只是开始,京东 " 七鲜 " 业务也加快了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剧了与美团的竞争。

据接近京东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在近期会议中,京东七鲜明确提出,今年 6 月份要在京津区域落地 18 家仓店。

而前段时间,京东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报告也提到,七鲜将加速推进 "1+N" 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并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从目前这架势看来,京东七鲜正在加速行动,就是为了要完成年底前覆盖京津地区的计划。

京东七鲜是京东在 2017 年创办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自营生鲜超市,自成立以来就被看做京东版的 " 盒马 "。原京东七鲜总裁郑锋曾喊出口号,目标是 2022 年年底开店数量达 70 家,并力争要让七鲜超市在未来 5~7 年内跻身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

然而,近几年来,京东七鲜业务步履维艰,2021 年新开了 20 余家门店,到 2022 年直接收缩门店,此后一直维持在小规模的状态。

2023 年 6 月,京东成立 " 创新零售部 ",包括七鲜、前置仓、技术研发和供应链运营四个业务部门,专注线下和即时零售场景。

不过,从后续的动作来看,京东近一两年来的重点其实放在了前置仓模式上。就拿京东七鲜来说,过去它主要以 " 七鲜超市 " 这种实体门店的形态存在,以 " 仓店一体 " 模式为主。

但有知情人士称,2024 年上半年,京东七鲜已在北京等城市试水 " 中心店辐射前置仓 " 的协同模式。

也就是,京东七鲜不仅有实体门店,还会在社区周边或市中心等靠近消费者居住地的位置附近设置仓库,实现线上最快 30 分钟快速配送,这就类似于美团的小象超市。

去年 9 月,京东七鲜被爆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并且第二个也在筹备建设中。当时更有员工透露,七鲜开设的前置仓,目标是对标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

有意思的是,七鲜首个前置仓位于北京顺六条附近,与小象超市的直线距离只有 1 公里。

京东七鲜前置仓

2024 年 10 月底,京东买菜与京东七鲜完成融合。到了今年 3 月,京东买菜的入口更是直接更名为 " 京东七鲜 "。

这意味着前置仓的便利性与实体门店的体验感相结合,配送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保证了低价和高品质,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 " 又好又快又便宜 " 的购物服务,这是今年京东七鲜的目标所在。

就在 5 月底,有接近京东七鲜的人士透露,在近期会议中,京东七鲜明确提出,要在商品品质优于其他平台的基础上,要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做到行业第一。

内部会议指出,今年 618 期间京东七鲜将全面升级击穿价,计划将击穿价商品价格优势从 10% 提升至 20% 水平线。看来,京东七鲜势必要把价格战打到底了。

从加速开仓店,到升级击穿价,京东七鲜的每一步行动,都像是对美团小象超市发起了猛烈进攻。

京东和美团越来越像了

过去,京东以 3C 家电自营和物流优势主导电商,而美团则依靠外卖、到店团购等业务占据本地生活高地。

尽管两者处于不同的赛道,但随着双方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彼此之间的业务重叠日益明显。

尤其在即时零售赛道,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尤为激烈。具体到外卖市场,京东展现出强烈的进攻姿态。

京东自从今年宣布上线外卖业务,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连刘强东都亲自送外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频繁把京东外卖挂在嘴边。

京东外卖不仅在配送时效上对标美团,还在商家资源和用户体验上发力,为用户和商家发放高额补贴,意图打破美团、饿了么的市场地位。

从结果来看,京东外卖迅速打开市场局面,订单量飙升。据京东透露,目前,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 2500 万单,入驻参与门店数量超过 150 万家。

当然,不只是外卖业务,京东提供的服务还涵盖了吃喝玩乐、酒店机票预订、生鲜购买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明显,这些领域恰恰也是美团已经深耕的市场。

图源:京东

美团也涉足了京东的优势领域 3C 数码业务。就在 5 月底,美团闪购携手 Apple、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及全国近万家门店,启动 " 超级国补周 " 促销,消费者在美团闪购购买相关数码家电产品,最高可享 20% 的国补优惠。

图源:美团

美团此大搞国补的明显目的,就是想抢夺京东的核心生意。数码 3C 和家电向来是京东护城河,如今美团直接用高额补贴吸引消费者,显然是要直接争夺京东的市场份额。

美团在 3C 数码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对京东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有相关数据显示,仅 2024 年,美团闪购的 3C 家电订单量就已经接近京东全站订单量的 4 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甚至已经超过京东全站,而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也达到了京东全站 4 成以上。

说到底,京东和美团互相进军对方的地盘,一方面是想抢生意,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京东与美团的业务趋同,归根结底是互联网巨头在流量红利消退时的必然反应。当京东和美团分别在电商和本地生活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后,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越来越难。面对核心业务增长放缓,各大互联网巨头都会不可避免地拓展新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何况,就算守着一亩三分地,也可能面临其他巨头的蚕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但话又说回来,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避免盲目地陷入价格战和资源消耗战,也是京东和美团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前置仓再次爆火

过去,前置仓模式因其盈利困难、长期亏损,让各大生鲜电商平台都望而却步。叮咚买菜、每日生鲜都因布局前置仓陷入亏损泥潭。而像盒马就避开了前置仓,转而选择仓店一体的模式。而美团的小象超市虽然采用了前置仓模式,但近年来美团的新业务整体也持续亏损。

但近一两年来,各大平台对前置仓模式的态度明显转变,从避之不及到主动接纳。比如自去年起,盒马就重启了前置仓,与盒马鲜生大店组成 "1+N" 的模式。

据盒马方面透露,试点使用前置仓是为了加密服务半径,为更多用户提供 3 公里 30 分钟内送达服务。

也就是说,盒马重启前置仓是出于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层面考虑。在现有的大店服务范围内,通过增设多个前置仓,可以让服务的覆盖点更密集。

布局前置仓已成为零售巨头们的共同选择。京东在整合了京东七鲜与京东买菜后,就调整策略,开始弱化店仓一体化,转而聚焦前置仓。

另一边,永辉超市在 5 月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加快在关店较多地区布局前置仓,以防止在这些区域进一步丧失市场份额。

去年 10 月份,大润发 CEO 沈辉接受访谈时也提到," 大润发肯定要布局前置仓,还在内部规划中。"

总的来说,各大零售巨头再次拥抱前置仓,是因为这种模式作为线上履约的关键一环,能让线上服务更高效。而服务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增强它们的竞争优势,也有助于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

作者 | 木易

京东七鲜在京津区域已开 18 家仓店

看来,京东要打算全方位围剿美团了。

今年京东强势杀入外卖赛道,向美团的 " 地盘 " 发起了挑战,搞得风生水起。但这只是开始,京东 " 七鲜 " 业务也加快了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剧了与美团的竞争。

据接近京东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在近期会议中,京东七鲜明确提出,今年 6 月份要在京津区域落地 18 家仓店。

而前段时间,京东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报告也提到,七鲜将加速推进 "1+N" 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并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从目前这架势看来,京东七鲜正在加速行动,就是为了要完成年底前覆盖京津地区的计划。

京东七鲜是京东在 2017 年创办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自营生鲜超市,自成立以来就被看做京东版的 " 盒马 "。原京东七鲜总裁郑锋曾喊出口号,目标是 2022 年年底开店数量达 70 家,并力争要让七鲜超市在未来 5~7 年内跻身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

然而,近几年来,京东七鲜业务步履维艰,2021 年新开了 20 余家门店,到 2022 年直接收缩门店,此后一直维持在小规模的状态。

2023 年 6 月,京东成立 " 创新零售部 ",包括七鲜、前置仓、技术研发和供应链运营四个业务部门,专注线下和即时零售场景。

不过,从后续的动作来看,京东近一两年来的重点其实放在了前置仓模式上。就拿京东七鲜来说,过去它主要以 " 七鲜超市 " 这种实体门店的形态存在,以 " 仓店一体 " 模式为主。

但有知情人士称,2024 年上半年,京东七鲜已在北京等城市试水 " 中心店辐射前置仓 " 的协同模式。

也就是,京东七鲜不仅有实体门店,还会在社区周边或市中心等靠近消费者居住地的位置附近设置仓库,实现线上最快 30 分钟快速配送,这就类似于美团的小象超市。

去年 9 月,京东七鲜被爆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并且第二个也在筹备建设中。当时更有员工透露,七鲜开设的前置仓,目标是对标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

有意思的是,七鲜首个前置仓位于北京顺六条附近,与小象超市的直线距离只有 1 公里。

京东七鲜前置仓

2024 年 10 月底,京东买菜与京东七鲜完成融合。到了今年 3 月,京东买菜的入口更是直接更名为 " 京东七鲜 "。

这意味着前置仓的便利性与实体门店的体验感相结合,配送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保证了低价和高品质,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 " 又好又快又便宜 " 的购物服务,这是今年京东七鲜的目标所在。

就在 5 月底,有接近京东七鲜的人士透露,在近期会议中,京东七鲜明确提出,要在商品品质优于其他平台的基础上,要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做到行业第一。

内部会议指出,今年 618 期间京东七鲜将全面升级击穿价,计划将击穿价商品价格优势从 10% 提升至 20% 水平线。看来,京东七鲜势必要把价格战打到底了。

从加速开仓店,到升级击穿价,京东七鲜的每一步行动,都像是对美团小象超市发起了猛烈进攻。

京东和美团越来越像了

过去,京东以 3C 家电自营和物流优势主导电商,而美团则依靠外卖、到店团购等业务占据本地生活高地。

尽管两者处于不同的赛道,但随着双方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彼此之间的业务重叠日益明显。

尤其在即时零售赛道,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尤为激烈。具体到外卖市场,京东展现出强烈的进攻姿态。

京东自从今年宣布上线外卖业务,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连刘强东都亲自送外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频繁把京东外卖挂在嘴边。

京东外卖不仅在配送时效上对标美团,还在商家资源和用户体验上发力,为用户和商家发放高额补贴,意图打破美团、饿了么的市场地位。

从结果来看,京东外卖迅速打开市场局面,订单量飙升。据京东透露,目前,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 2500 万单,入驻参与门店数量超过 150 万家。

当然,不只是外卖业务,京东提供的服务还涵盖了吃喝玩乐、酒店机票预订、生鲜购买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明显,这些领域恰恰也是美团已经深耕的市场。

图源:京东

美团也涉足了京东的优势领域 3C 数码业务。就在 5 月底,美团闪购携手 Apple、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及全国近万家门店,启动 " 超级国补周 " 促销,消费者在美团闪购购买相关数码家电产品,最高可享 20% 的国补优惠。

图源:美团

美团此大搞国补的明显目的,就是想抢夺京东的核心生意。数码 3C 和家电向来是京东护城河,如今美团直接用高额补贴吸引消费者,显然是要直接争夺京东的市场份额。

美团在 3C 数码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对京东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有相关数据显示,仅 2024 年,美团闪购的 3C 家电订单量就已经接近京东全站订单量的 4 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甚至已经超过京东全站,而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也达到了京东全站 4 成以上。

说到底,京东和美团互相进军对方的地盘,一方面是想抢生意,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京东与美团的业务趋同,归根结底是互联网巨头在流量红利消退时的必然反应。当京东和美团分别在电商和本地生活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后,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越来越难。面对核心业务增长放缓,各大互联网巨头都会不可避免地拓展新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何况,就算守着一亩三分地,也可能面临其他巨头的蚕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但话又说回来,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避免盲目地陷入价格战和资源消耗战,也是京东和美团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前置仓再次爆火

过去,前置仓模式因其盈利困难、长期亏损,让各大生鲜电商平台都望而却步。叮咚买菜、每日生鲜都因布局前置仓陷入亏损泥潭。而像盒马就避开了前置仓,转而选择仓店一体的模式。而美团的小象超市虽然采用了前置仓模式,但近年来美团的新业务整体也持续亏损。

但近一两年来,各大平台对前置仓模式的态度明显转变,从避之不及到主动接纳。比如自去年起,盒马就重启了前置仓,与盒马鲜生大店组成 "1+N" 的模式。

据盒马方面透露,试点使用前置仓是为了加密服务半径,为更多用户提供 3 公里 30 分钟内送达服务。

也就是说,盒马重启前置仓是出于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层面考虑。在现有的大店服务范围内,通过增设多个前置仓,可以让服务的覆盖点更密集。

布局前置仓已成为零售巨头们的共同选择。京东在整合了京东七鲜与京东买菜后,就调整策略,开始弱化店仓一体化,转而聚焦前置仓。

另一边,永辉超市在 5 月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加快在关店较多地区布局前置仓,以防止在这些区域进一步丧失市场份额。

去年 10 月份,大润发 CEO 沈辉接受访谈时也提到," 大润发肯定要布局前置仓,还在内部规划中。"

总的来说,各大零售巨头再次拥抱前置仓,是因为这种模式作为线上履约的关键一环,能让线上服务更高效。而服务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增强它们的竞争优势,也有助于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

作者 | 木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京东 美团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