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 " 风已起,未来已来。
这几天," 氢 " 与吉林紧紧绑在了一起。



先是端午假期,长春红旗街 " 氢春号 " 惊艳亮相,把流量拉满。
紧跟着,一座关乎能源转型的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6 月 4 日,省委书记黄强到松原调研。
松原依托风、光等优势资源,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积极发展 " 绿电 + 绿氢 + 绿色化工 + 装备制造 " 全产业链,大力引入实力企业,一批重大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黄强来到中国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一期)化工端项目现场,实地察看项目建设进展。他指出,这个项目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应用作出了示范,是央企与吉林密切合作的典范。
氢能产业既是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中国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一期)化工端项目,有何看点?如何助力吉林 " 氢 " 装上阵?
日前,记者在实地踏查中,寻到了答案。
机械轰鸣、塔吊如林 ……
走进施工现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火热的施工现场。
彼时,中国能建在氢能领域投资最大的 " 基石项目 " 正在冲刺建设。
作为吉林抢跑 " 氢能 " 赛道的重要落点,该项目紧扣国家氢能产业规划。


按照规划,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将分期建设 300 万千瓦新能源发电以及年产 80 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正在建设的一期项目总投资 69.46 亿元,建设 80 万千瓦新能源发电以及年产 20 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
技术创新是项目的 " 硬 " 支撑。
与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氢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作为配套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储能技术,实现 " 绿电 + 绿氢 " 的结合发展,氢能制 - 储 - 运 - 加一体化融合发展。
完成 10 余项科技创新课题,制氢、储氢、氢基化工、氢能装备和科技研发全产业链条实现了 " 波动 " 与 " 稳定 " 的有机衔接和高效运行。
利用松原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发电制 " 绿 " 氢,合成 " 绿 " 氨,替代传统化石原料生产的 " 灰 " 氢、" 灰 " 氨,实现绿色能源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的创新性高效结合。
……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以 " 新能源发电直供化工用电 " 模式重构能源体系,采用源网荷储精准匹配、新能源直供电、新型储氢、多稳态柔性合成氨等多项全球领先技术,真正实现化工负荷随新能源电力 " 荷随源动 "。攻克了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的行业难题,让化工负荷随新能源电力 " 动态起舞 "。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
讲白了,就是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
这一点,该项目也有体现。
比如,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秉持 " 吉材吉用 "" 松材松用 " 原则,一期 99 台 7.7 兆瓦级以上风机都采购自松原本地企业,既带动了当地企业发展,创造 15 亿元产值,又省下了一大笔运输成本,还打通了新能源产业链。
氢能产业发展之于吉林而言,意义重大。
近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 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 3650 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
吉林风光资源丰富、地势地貌平坦、物流交通便捷、产业链完整,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比较优势明显。近几年,吉林省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改革精神优化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有力政策,开创 " 绿电 + 消纳 " 模式,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下游氢基绿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吉林正积极创造用氢消纳场景,支持氢能在汽车、轨道交通、冶金制造等领域示范应用。很显然,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就是吉林省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向 " 氢 " 而行,吉林步履铿锵!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