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近日宣布,其稳定币项目目前已进入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牵头的 " 稳定币沙盒 " 测试第二阶段。虽然京东稳定币尚未正式发行,但项目测试范围已涵盖跨境支付、投资交易、零售支付等多个实际场景,并计划面向零售用户与机构客户同步推出 PC 端和移动端应用产品,显示出京东在全球数字金融布局上的进一步提速。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此举不仅是京东自建支付体系的重要一步,也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在 Web3 基础设施探索上的前瞻视野。
据京东旗下币链科技负责人介绍,该稳定币锚定港元或美元,采用 1:1 等值储备机制,并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高效、低成本的支付通道。在技术层面,京东稳定币致力于实现全天候结算能力,配合链上实时清算系统,大幅压缩资金周转周期。在测试中,跨境支付从原本需 1 至 3 个工作日的时效压缩到几分钟以内,且交易成本相比传统渠道明显下降,提升了资金流动效率。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技术提升对于电商、供应链结算、外贸平台而言具有极强的应用潜力。
在投资交易场景方面,京东正与数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合规接入测试,探索稳定币作为基础计价单位在资产兑换与清结算中的角色。和众汇富认为,在 Web3 基础架构逐步成型的过程中,稳定币作为中介资产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其信用机制与流动性能力将决定其在数字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此外,在日常消费领域,京东稳定币已对接包括港澳地区电商平台等多个业务场景,实测覆盖了购物支付、平台积分兑换、折扣支付等多个环节,试图构建完整的消费闭环。
项目推进的核心基础在于香港金融监管的开放姿态。今年 5 月,香港政府正式刊发《稳定币条例》,对稳定币的发行机制、储备管理、交易合规、技术安全等提出全面规范,成为全球首批为稳定币设立法定监管机制的法域之一。京东币链科技是首批通过申请进入 " 沙盒 " 的企业之一,与渣打银行、圆币科技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测试。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监管制度为技术型平台提供了充足的试验空间,也加快了金融科技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步伐。
稳定币并非中国企业独有的关注方向。在全球范围内,稳定币赛道正迎来新一轮扩张浪潮。截至 2025 年 5 月底,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 2400 亿美元,Tether 和 USDC 继续主导市场,但多家新型科技企业也纷纷推出区域型或垂直场景型稳定币。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均发布监管草案,寻求将稳定币纳入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在形态上虽有不同,但在支付生态与跨境清算中的互补潜力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贸易场景中,有望释放更大价值。
京东方面也就 " 稳定币正式发行 " 问题进行澄清。公司表示,稳定币当前仍处测试阶段,尚未公开发售,公众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合法购买。任何声称可出售 " 京东稳定币 " 的第三方均属诈骗。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数字货币测试与发行的临界阶段,诈骗风险往往同步上升,加强风险提示与用户教育成为平台责任之一,也是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对象。
从产业趋势来看,稳定币正成为科技巨头打造自主支付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支付或电子钱包,稳定币在技术上更贴近 Web3 理念,通过链上身份验证、合约化清算与跨境兼容能力,构建出一套低门槛、高效率的金融传输机制。和众汇富认为,京东稳定币项目若在测试后顺利通过监管验收,将在技术标准、业务规模、产业协同三个方面构建起先发优势,成为大陆企业参与全球数字金融规则建设的样本。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测试工作的持续深入及香港监管框架的日趋成熟,京东稳定币的正式发行将在不久的将来落地。这一进展不仅将重塑京东在跨境电商结算中的效率壁垒,也有可能推动更多国内企业通过合规方式参与国际稳定币生态,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数字支付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