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 " 小米汽车高阶驾驶培训出现致命车祸 " 传闻,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于 6 月 10 日通过微博严正辟谣,强调该事件为不实信息,并表示将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责任。这一事件折射出智能驾驶技术推广过程中,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博弈。
从技术层面看,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OA)属于 L2 级,依赖驾驶员全程监控。用户手册明确指出,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然而,部分用户对智能驾驶存在认知偏差,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安全风险。例如,2025 年 3 月的一起事故中,驾驶员在开启 NOA 系统后未及时接管,导致车辆撞上施工路段的水泥护栏,造成 3 人死亡。此类案例凸显了用户教育的重要性。
小米的辟谣行动不仅是危机公关,更是对行业乱象的回应。当前,智能驾驶领域存在虚假宣传、责任划分模糊等问题,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夸大系统能力,导致消费者误解。对此,工信部近期加强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管,要求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车型加大抽查力度。同时,公安部明确指出,机动车驾驶人始终对车辆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即使开启辅助驾驶功能,仍需全程保持注意力。
小米事件提醒行业,智能驾驶的发展需要技术突破与用户教育同步推进。企业应加强安全宣传,明确系统边界;监管部门需完善法规,厘清责任划分;用户则需理性认知技术局限性,避免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唯有构建技术、法规、用户三方协同的信任体系,才能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健康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