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大肠菌群超标 70%:" 粪便刺客 " 如何混入你喝的饮料?
一杯冰凉解渴的饮品,竟暗藏高风险致病菌。近日香港食环署通报,蜜雪冰城门店饮品大肠菌群超标高达 70%,涉事产品已紧急停售销毁。依据香港法规,相关责任人最高将面临一万港元罚款及三个月监禁的严厉处罚——这杯问题饮料究竟如何成为致病菌的 " 培养皿 "?
污染路径可能性:一杯饮料的 " 致命之旅 "
水源污染?可能性极低
香港自来水经过严格处理,达到直饮标准。若饮品使用自来水且污染发生在源头,应属广泛事件,与本次单店通报不符。但若该店违规使用未过滤的储水或天然水源,风险便骤然上升。
原料沦陷:致命 " 隐形炸弹 "
" 鲜 " 果陷阱: 柠檬、草莓等鲜果若清洗不彻底,表面携带的土壤、粪便残留物将成为大肠菌群的完美载体。
辅料失控: 珍珠、椰果等需预煮的配料若储存不当(如室温放置过久)或煮后接触不洁器具,将迅速滋生细菌。
奶与糖的危机: 奶制品本身是绝佳培养基,开封后冷藏不当或超时使用风险巨大;糖浆容器嘴若未定期消毒,也会成为污染源。
操作台:细菌的 " 狂欢派对 "
员工 " 手 " 护失职: 如厕后未彻底洗手消毒,手上沾染的粪便细菌在制作中直接污染饮品。
抹布之 " 殇 ": 一块反复使用、潮湿的抹布擦拭多个表面,堪称细菌 " 高速传播网 "。
设备藏污纳垢: 冰铲随意放置、制冰机内部长期未清洗、密封圈发霉、搅拌机部件残留糖渍奶垢——这些暗角都是大肠菌群的温床。
最后的防线崩溃:包装与储存
劣质或受污染的杯具、吸管,或成品在危险温度带(约 4°C 至 60°C)长时间存放,都会给残存细菌提供爆发性繁殖的窗口。
扩张狂飙下的品控 " 掉队 "
蜜雪冰城以万店规模与极致低价横扫市场,但本次事件暴露出其品控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供应链承压: 海量原料需求下,对供应商卫生管控是否严格?抽检频率能否保障?
加盟店监管盲区: 快速扩张中,总部对加盟店日常操作(如洗手规范、设备清洁流程)的监督是否到位?
成本与安全的失衡: " 低价 " 策略是否挤压了必要的清洁消毒投入?员工培训是否流于形式?
香港重拳:食品安全 " 零容忍 "
本次事件中香港食环署的迅速通报与严厉处罚依据(最高罚款一万港元及监禁三个月),清晰传递一个信号:食品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绝非可以妥协的成本环节。
每一杯问题饮品的背后,都藏着一连串被忽视的致命细节。 当蜜雪冰城的 " 平价神话 " 撞上大肠菌群超标的现实,消费者喝下的不仅是糖水,更是对品牌信任的瓦解。
食品安全从无侥幸可言——从水源到舌尖的每一步,都是健康与危机的无声博弈。唯有将监管真正穿透每一家门店的操作台,让卫生标准成为不可逾越的铁律,才能防止手中的饮品沦为细菌的狂欢场。
来源:综合中金在线、福建卫生报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