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凭借充裕的国际资金和灵活的再融资机制,成为企业融资的 " 黄金通道 "。随着市场回暖,AI 企业掀起新一轮再融资热潮,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6 月 12 日盘前,自动驾驶龙头地平线机器人 ( 09660.HK ) 发布再融资公告,拟配股筹资超 47 亿港元。然而市场反应谨慎,截至发稿跌幅为 3.49%,但成交额激增至 69 亿港元,显示资金博弈激烈。
配股筹逾 47 亿,名列年内再融资规模第三
根据公告,地平线机器人宣布将配售现有股份及根据一般授权先旧后新认购新股份。
地平线机器人拟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股份,配售股份数量为 6.81 亿股,占公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的 5.2%;配售价格为每股 6.93 港元,较最后交易日 ( 6 月 11 日 ) 的收市价折让约 6.85%。
这是地平线机器人去年 10 月港股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动作,此次融资规模巨大,公司预计认购事项的所得款项总额及预计所得款项净额分别约为 47.19 亿港元及 46.74 亿港元。
根据 Wind 数据统计,如果此次配售融资成功完成,地平线机器人将成为继比亚迪(01211.HK)和小米集团(01810.HK)之后,今年港股市场企业再融资金额规模的第三名。比亚迪和小米集团均在今年 3 月配股募资,募资总额分别高达 435 亿港元及 426 亿港元,断层式领先于其他企业。
对于配售募资用途,地平线机器人表示计划用于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包括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近年来,地平线机器人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 2024 年年报,其实现收入 23.84 亿元 ( 单位人民币,下同 ) ,同比大增 53.6%;毛利则同比增长 68.3% 至 18.41 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 14.95 亿元,同比收窄 11.4%。
2024 年全年,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约 290 万套,累计交付达 770 万套;新增定点车型超 100 款,累计定点超 310 款,居国内量产规模首位。
此外,富时罗素公司发布 6 月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季度调整名单,地平线机器人被纳入中国大盘股名单,调整将于 6 月 20 日收盘生效。在此之前,地平线机器人已于 2025 年 3 月 10 日正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并于 5 月 26 日正式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
AI赛道掀起再融资潮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纷纷递交招股书,香港 IPO 市场保持高景气度,今年前五月募资额达 773.6 亿港元,同比激增 707%。
港股 IPO 市场活跃的表现显著提升了市场信心、增加了资金流动,为再融资市场的活跃提供了有利条件。此背景下,有多家上市企业披露了再融资公告,尤其是以 AI 赛道的企业最为明显,再融资 " 输血 " 增强研发能力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
根据 Wind 数据,年初至今,累计有高达 232 家港股上市企业披露了再融资公告,这些企业多数以配售股份的方式进行筹资,少部分以发行代价股份和供股的方式筹资。
这其中,港股 AI 领域再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总规模突破 600 亿港元,较 2024 年同期增长超过 300%。从融资类型分布来看,配售股份成为绝对主流,占比高达 78%,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港股整体市场的配售占比(约 60%),说明机构投资者对 AI 企业的股权融资接受度更高。
在这些进行再融资的企业中,除了地平线机器人外,还包括决策类 AI 企业第四范式 ( 06682.HK ) 、汽车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 ( 02533.HK ) 、激光雷达龙头速腾聚创 ( 02498.HK ) 以及 AI 机器人优必选 ( 09880.HK ) 等等。
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强烈信心。
自动驾驶企业在本轮融资潮中表现最为抢眼,头部企业通过大额融资加速技术迭代和全球化布局。此次地平线机器以人 46.74 亿港元的配售金额,创下自动驾驶领域单笔融资规模最大的纪录。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催生融资需求,比亚迪 435 亿港元的募资中,有 30% 投向自动驾驶,推动产融结合重塑行业格局。同时,速腾聚创与黑芝麻智能合计融资 22.6 亿港元,凸显传感器与计算芯片的协同发展。
AI企业再融资热潮的背后,是行业进入爆发期的必然选择。技术迭代、商业化落地、市场竞争加剧,都促使企业持续 " 输血 ",以保持领先优势。且资本市场热捧 AI 概念股,投资者愿意为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