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之城 ",在 " 追光逐电 " 中振兴发展。
6 月 10 日,人民网 2025" 行进中国 " 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走进吉林长春,访 " 行动派 "、听 " 进取心 "。与人民网记者同步来到这里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 光电人 ",他们追随 " 光 " 的脚步,齐聚长春,共赴 2025 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以下简称长春光博会)。
2025 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 光学摇篮 " 谱新篇,目标直指 " 千亿级 "
长春被称为新中国 " 光学的摇篮 "。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 …… 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史上许多个 " 第一 " 在这里诞生。
时光流转,长春 " 追光逐电 " 的脚步从未停歇。
2003 年,长春光机所研制的米级分辨率航天相机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填补了我国缺少高分辨率航天相机的空白。
2018 年,长春光机所成功造出四米碳化硅反射镜,打破了我国只能花高价进口小口径反射镜的困局。
2021 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 天问一号 " 探测器成功升空,探测器上搭载的火星高分辨率相机由长春光机所研发。
时间来到 2023 年,长春再次加快 " 追光 " 的脚步:
长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把光电信息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产业,出台了《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措施,全力赋能光电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并确立到 2025 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企业超千户的 " 双千 " 奋斗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立了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了光电信息产业 " 三会一联盟 ",持续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长春新区 " 长智光谷 "、经开区 " 光电小镇 " 以及 " 芯光产业园 "" 珩光产业园 "" 电子信息产业园 " 等 " 一谷一镇三园 " 加快建设,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协同化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形成了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位于长春新区的一家家光电企业走上了协同化发展之路。(长春新区供图)
几年来,长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光电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格局。2024 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已突破 900 亿元,增长 7.1%。
聚 " 光 " 而行,创新的浪潮持续奔涌
在这片追 " 光 " 逐梦的土地上,22 户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光电信息产业的天空。它们专注于细分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走进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达电子),就如同踏进了一个 LED 显示的奇幻世界,点间距 0.4 毫米— 1.9 毫米的系列产品已实现量产。
长春光博会希达电子展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位观众讲解。(长春新区供图)
" 如果以五年的时间为轴,可以说我们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2019 年,陈煜丰加入希达电子显示研发部,在无数次的研发攻关中,他所在的团队研制出了世界首台最小间距 Mini-LED 显示器。
将目光投向北湖科技开发区,吉林省巨程智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程智造)也在多年的坚守中磨亮 " 工业眼睛 "。
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 2600 平方米百级超净车间,IRP1000A 机器人抛光设备正以纳米级精度打磨镜片,IBF 离子束镀膜机构建仅头发丝千分之一厚度的光学膜层。
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光学元器件的检测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 我们最新研发的 φ400mm 以上非球面镜表面精度达到 RMS 值 ≤6n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 巨程智造生产技术部部长高斯凯说。
产自巨程智造的 ZYGO-100-F1.5 标准镜头。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当希达电子、巨程智造等众多光电企业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时,长春光博会则为它们搭建了一个闪耀的舞台。
据统计,本届长春光博会共有来自 7 个国家的 850 家企业参展,在 8.6 万平方米的现场,同台汇聚,共亮绝活。
2025 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长春光博览会与 Light 国际会议首次联名举办,同时引入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同期举办,大会以 " 光 + 万物,合作共赢 " 为主题,聚焦国际光学、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前沿与热点,突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创新与应用,共同研讨光电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
" 聚焦光电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长春光博会多维搭建科技与市场、项目与资本、人才与产业的对接交流平台。" 会议主办方、长春市北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武说。
星光璀璨," 追光者 " 深耕 " 光之城 "
人才是创新生态的第一资源。在长春光博会的人才交流活动现场,一场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和人才洽谈会热烈进行。
早在本届长春光博会开幕之前,长春市人社局就梳理出光子芯片、激光雷达、量子光学等 65 个尖端岗位,以及 " 芯、光、星、车、网 " 五大类 452 个急需紧缺岗位,引导尖端人才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
被誉为 " 中国光学英才摇篮 " 的长春理工大学,至今已成功培养出超过 20 万名毕业生。该校以本届长春光博会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为行业校友与学校教师搭建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人才供给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的综合平台。
" 我们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需求,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董科研说。
为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长春市每年至少安排 3 亿元财政资金保障,激励校友人才、海外人才、吉林籍人才回长创业,按其创业投资额最高给予 1000 万元奖励 …… 今年年初,长春市发布了 " 人才新政 3.0 版 ",吸引着广大高精尖人才的目光。
光电产业人才招聘会。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近五年来,长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科研启动资金、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为人才的发展消除后顾之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吸引人才的好政策、留得住人才的好环境,不断加速着光电人才队伍形成完整的梯次体系。目前长春市拥有 10 位两院院士,150 名博士生导师,3000 多名副教授以上的高级人才,以及 2 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构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实践的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系。
长春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长春市正加快构建 "3 转 4 强 7 新 " 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下一步,长春将全力以赴打造中国光电城,构建更为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