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又一家未盈利企业 IPO 获受理。6 月 13 日,上交所受理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上海超硅 ")科创板 IPO 申请。根据招股说明书,上海超硅去年营业收入 13.27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2.99 亿元。
去年 6 月 19 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 " 科创板八条 ")提出," 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近一年来,科创板共受理 12 家企业 IPO 申请,其中 3 家是未盈利企业。
目前,科创板有 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支持 20 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据 Wind 资讯数据统计,截至 6 月 15 日,上述 54 家企业 A 股总市值合计 1.4 万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目前 588 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为 6.78 万亿元。不难看出,科创板不仅为未盈利科技企业开辟了一条融资渠道,还重塑了市场定价逻辑,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科技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持续支持 " 硬科技 " 企业发展
" 科创板八条 " 实施近一年来,配套制度有序推出,典型案例不断落地,持续释放支持 " 硬科技 " 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一方面,强化科创板 " 硬科技 " 定位,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去年 4 月份,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进一步引导中介机构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凸显科创板 " 硬科技 " 特色。" 科创板八条 " 发布以来,上交所先后受理 12 家 " 硬科技 " 企业科创板 IPO 申请,其中,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硅等 3 家公司为未盈利企业。
目前,未盈利企业科创板 IPO 审核有序推进。截至 6 月 15 日,科创板在审拟 IPO 企业有 22 家,其中 10 家未盈利企业中,5 家拟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2 家拟适用第四套上市标准,1 家拟适用第二套上市标准,2 家拟适用特殊表决权第二套上市标准。
另一方面,深化发行承销制度改革,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
3 月 28 日,证监会发布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由证券交易所制定 IPO 分类配售的具体规定。同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明确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限售方式,公募基金等 8 类配售对象可以自主申购不同限售档位的证券,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相应更高,并相应完善信息披露等配套安排。市场人士认为,此举将推动专业机构对未盈利企业的投资逻辑从 " 短期盈利 " 转向 " 长期价值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渠道,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与此同时,制度包容性的增强,也吸引了更多不同发展阶段的优质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吸引力,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层次和结构,也促使资本更精准地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超四成上市时未盈利企业 " 摘 U"
" 得益于制度突破,公司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这为我们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和跨国药企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百利天恒 ")董事长朱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 年百利天恒上市,今年 4 月份成功 " 摘 U"(" 摘 U",即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后,A 股股票简称将取消特别标识 U)。
科创板创设之初,便引入多元上市指标,放开盈利门槛,打破了 A 股市场长期以来以持续盈利为核心的上市标准,为未盈利企业开辟了资本化通道,助力 " 硬科技 " 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市场版图,扩大业务规模。
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据 Wind 资讯数据统计,2024 年,上述 54 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 459.44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6.33%;合计营业收入 1744.79 亿元,同比增长 24%;亏损进一步缩减。今年一季度,54 家企业营收规模继续增长,合计实现营收 460.34 亿元,同比增长 16.82%。
截至目前,上述 54 家企业中,有 22 家已经成功 " 摘 U",占比 41%。
" ‘摘 U ’企业数量稳步增长,表明科创板政策成效显著,未盈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持续成长动力,实现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关键跨越。" 田轩表示。
国泰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科创板多套上市标准对未盈利企业包容性很高,通过综合评估科创企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适配不同赛道硬科技企业,确保资源精准流向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推动企业实现 " 研发创新—产品放量—盈利兑现 " 的正循环,并成功 " 摘 U"。另一方面,除上市外," 科创板八条 " 从多方面支持科创板企业融资发展,包括优化股债融资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等。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科创板将迎来新一轮改革。5 月 7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择机会发布,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IPO 方面,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示,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
自 2023 年 4 月份以来,上交所未受理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 IPO 申请。在田轩看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和深化,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方奕表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有望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发挥科创板支持未盈利 " 硬科技 " 企业融资的独特功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有望加速科创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同时,还需要强化对拟 IPO 企业 " 硬科技 " 能力评估,强化未盈利企业的信披要求,强化投资者保护。田轩表示,未盈利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风险因素等更具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强化信披要求,确保企业全面、准确、及时地披露研发进展、市场竞争力、潜在风险等关键信息;同时健全针对未盈利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期待科创板进一步提高再融资包容性,同时提高市场流动性,优化未盈利企业的持续监管机制。朱义表示,期待科创板改革能进一步优化未盈利企业的持续监管机制,丰富多样化的再融资工具,强化对长期研发型企业的估值引导,提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与韧性。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锦豪建议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提高流动性;期待推动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并促进优质科创企业纳入国际指数体系。" 相信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科创板将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制度的包容性也将为优质但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 杜锦豪说。(记者 吴晓璐)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