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地纵深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中,个别地方将整治违规吃喝简单异化为 " 一刀切 " 的凡吃喝必严查,将整治异化为一种必须完成的机械任务,这既是对政策的误读,又埋下了形式主义与应付主义的种子,更让本该热气腾腾的民生烟火黯然失色,让普通干部群众的正常社交生活陷入战战兢兢的窘境。
客观来讲,违规吃喝绝非个人生活小节,其本质是权力滥用," 舌尖上的腐败 " 看似微小,却可能成为大贪腐的起点。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筷子一夹,纪律撕开。当公款成为 " 酒桌通行证 ",权力沦为 " 利益交换物 ",推杯换盏中畸形的 " 酒桌文化 " 已形成,酒桌上的权力游戏已开启,这侵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对违规吃喝必须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鼓响重锤的力度,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严管高压整治态势斩断利益链条,用抓铁有痕、一抓到底的决心清除作风积弊,这是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的必然抉择,唯有寸步不让、久久为功,方能以清风正气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守护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正常的餐饮需求承载着民生最本真的温度。于普通人而言,清晨街巷的一碗热汤面是开启一天的烟火气,周末家人围坐的团圆饭是传递亲情的纽带,朋友间推杯换盏的聚餐是倾诉心意的桥梁 …… 浸润在生活肌理中的餐饮场景,让人间烟火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千家万户的饭桌上消费更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街头巷尾的餐馆里,食客的欢声笑语催动着食材采购、厨艺创新的产业链运转;特色餐饮街区的烟火气,串联起就业创业、文旅融合的经济微循环。当寻常百姓在餐厅里为美食买单,在厨房中为生活采购,每一笔正常的餐饮消费都在为市场注入活力,成为激活经济毛细血管的 " 民生动能 "。
然而,一些地方片面的将禁止违规吃喝等同于凡吃喝就违规,将禁止违规吃喝扩大为禁止一切聚餐,当披着 " 严格执纪 " 的外衣机械执纪时,就会悄然割裂民生的肌理。餐馆里渐次熄灭的餐桌灯火,褪去热气的饭菜,逐渐模糊的订单数字,从食材采购到厨艺加工的整条产业链齿轮,都因客流锐减而停滞,最终都化作普通劳动者肩头的生活重担 …… 民生热力在 " 一刀切 " 的执行中冷却,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永远是那些依靠烟火气谋生的平凡身影。
要避免政策执行中的误伤现象,首先要为纪律边界划出清晰红线。要以制度化手段构建精准标尺,一方面,对公款吃喝、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私人会所违规聚餐等行为作出清单化界定,让纪律戒尺有明确刻度;另一方面,对公务接待的标准流程、商务往来的合规范畴、民众个人消费的合理场景进行分层规范,通过细化用餐标准、消费场景、参与主体等要素,让政策边界如经纬线般清晰可辨。如此方能让干部知晓 " 雷区 " 所在,让群众明白 " 安全区 " 范围,从源头避免因政策模糊导致的执行偏差。在监督执纪环节,更需摒弃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检查,构建靶向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模式既避免了对合规餐饮场所的过度干扰,又能像 CT 扫描般精准定位问题病灶,让正常的商务宴请、亲友聚餐等消费活动免受执纪扩大化的影响,在守护纪律底线的同时,也为人间烟火气留出合理生长空间。
正风肃纪与保障民生从来不是对立命题。只有厘清违规与正常的边界,才能让整治真正对准腐败病灶,让强化正风肃纪落到实处。在这场正风肃纪的持久战中,既要以雷霆手段斩断酒桌腐败的利益链条,让违规者在纪法标尺下无所遁形;更要以绣花功夫呵护民生肌理,为正常餐饮消费的烟火气筑牢保护屏障。精准拿捏执纪执法的力度与民生保障的温度,才能既清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又能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来源 / 西安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