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上交所制定完成《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 ESG 评级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做好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相关要求,衔接《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旨在推动沪市上市公司 ESG 评级水平再上新台阶。
ESG 评级是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上综合表现的直观表征,也是投资机构筛选适格投资标的、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全球 ESG 资产投资规模高速增长,2025 年预计突破 50 万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通过纳入或整合 ESG 评级因素增强主动和被动投资组合的长期回报,ESG 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入选 ESG 指数和 ETF 组合、获得更高的投资权重,吸引更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数据显示,MSCI ESG 评级达到 AAA 级的沪市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市值平均为 356 亿元、平均持股比例近 5%,分别是 CCC 级公司的 21 倍和 2 倍。因此,推动提升上市公司 ESG 评级,既可以增强上市公司主动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也可以展现上市公司践行 ESG 理念的最新实践成果,推动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近年来,沪市上市公司 ESG 评级水平提升势头强劲,并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上市公司。截至 2024 年底,沪市共有 342 家上市公司被纳入 MSCI ESG 评级,其中 100 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评级中获得等级提升,10 家公司评级跃升 2-3 个等级,8 家公司评级获得 AAA 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平,AAA-A 等级公司数量大幅增长至 52 家。从国内评级情况看,截至 2025 年 5 月,22% 的沪市上市公司中证 ESG 评级较上年同期实现上升。其中,83 家公司连续两年评级上升,114 家公司评级跃升 2-4 个等级。超七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中证 ESG 评级 AAA-BB 级,两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 AAA-A 级评价。但也应当看到,与国际同行相比,ESG 评级处于全球领先者水平的公司数量相对较少,部分议题指标表现仍需持续改进,ESG 评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行动方案围绕提升沪市上市公司 ESG 评级这一核心目标,针对 ESG 评级提升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出六大方面工作举措。
一是提供评级指导。结合评级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加快制定更多议题的编制指南,就评级关键指标提供治理架构、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指导和更具针对性的披露范例。深入研究各类评级方法论并加强宣贯,开展分行业 ESG 管理绩效和评级结果分析,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评级指导。
二是推动沟通交流。积极搭建上市公司与评级机构的沟通桥梁,推出各类专题培训、行业分享等活动。支持上市公司与评级机构就数据、评分、评级报告等加强互动。支持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评级方法论构建和意见征询。推动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体现 A 股市场 ESG 信息披露制度要求。
三是改进信息披露。鼓励上市公司主动识别财务重要性议题,并按照四要素披露框架加强财务影响的分析和披露,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加快推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电子化规范》相关标准起草与应用,加强数据共享,提高 ESG 披露数据和另类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
四是形成最佳示范。综合国际 ESG 评级、中证 ESG 评级领先的公司案例,总结形成最佳实践范本供上市公司对标管理。组织行业标杆公司开展经验分享,聚焦行业重要性议题、行业特定风险、公司治理共性问题等,帮助上市公司找到差距并制定改进计划,针对性补齐行业重点指标的评级短板。
五是加强正向激励。创新丰富 ESG 金融服务和投资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在股权、信贷、债券等各类融资产品开发中将 ESG 评级纳入考量,加大各类 ESG 主题、绿色主题 ETF 和 ESG 指数跟踪基金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社保基金、公募基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将中证 ESG 评级纳入投资决策因素。
六是提升管理绩效。鼓励上市公司引入专业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借助专业力量提升 ESG 管理绩效和评级水平。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助力更多公司纳入 ESG 评级范围,支持未纳入评级范围但有能力、有需求的上市公司与评级机构进行预先沟通和初步评级。
下一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下,通过优化制度、加强引导、提升服务等扎实举措,推动沪市上市公司成为 ESG 理念的践行者、引领者,切实增强沪市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可投性,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上交所发布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