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有句话: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二人转是东北三省共有的民间小戏
它是东北文化的 " 活字典 "
也是平民艺术的典型代表
那你知道 " 中国二人转之乡 " 在哪吗?
吉吉揭晓答案!
它就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
梨树二人转被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梨树与二人转的渊源,深植于这片黑土地的肌理之中。二人转,这门融合了东北大秧歌、河北莲花落等元素的艺术,在梨树找到了最丰沃的土壤,梨树县是东北二人转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人们好奇的是,既然是东北地区皆有的艺术形式,何以 " 中国二人转之乡 " 落户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
一来,二人转根扎于乡野,梨树是东北乡土文化较为浓郁的所在,是东北二人转发祥地之一;二来,二人转在梨树的演出活动成型较早,雏形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甚至更早;第三,梨树的二人转师承谱系连续至今,较为清晰有序,从二人转在梨树形成发展流变的过程,就可反证其近 300 年的传承史。
二人转,史称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半班等。其中,多个称谓与梨树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二人转原为打连厢,民间传说其创始人为孙大娘,其晚年收王蹇为义子,二人常在各地演唱一种叫做 " 蹦蹦 " 的小戏,扮成一男一女,时人称其为 " 双玩艺儿 ",这是二人转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1780 年,二人转落户梨树,《四平市曲艺志》记载:" 就靠山屯齐家蔓师承谱认定,1780 年(清乾隆四十五年),梨树已有二人转。"
300 年以来,在梨树,先后出现了齐家班、周家班、耿家班、冯家班、高家班、段家班、岳家班、付家班、柴家班等二人转演出戏班,皆有师承记录。从清朝中叶至 21 世纪初,梨树从民间艺人到专业演员,可以数得上名字的二人转艺人 1200 余人,很多是二人转舞台上的 " 台柱子 "。2010 年 10 月 11 日,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梨树县 " 中国二人转之乡 " 称号。
东北山高水远,天阔地厚,胸怀广大,气度通达,接纳天南地北的来客,也为生长其间的二人转赋予了包容的秉性。
当年,随着 " 闯关东 " 大潮,关内流民迁入吉林拓荒,带入了关内的莲花落、太平鼓、河北梆子、皮影戏和民间笑话等艺术形式。民间艺人采撷各地艺术成分,与东北大秧歌结合,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形成了 " 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 的丰富韵味。
二人转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大,素有 "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 " 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讲求 " 四功 "" 一绝 "," 四功 " 指的是唱、扮、舞、说。唱,即唱功。说,即说口。扮,即跳进跳出,像不像,作比成样的表演。舞,包括组合而成的舞蹈表演和表演动作的舞蹈化。" 一绝 " 指唱、说、扮、舞中技艺超众的绝活。演唱形式又分为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
唱二人转的时候,特别注重 " 当地人唱当地事,当地事唱当地词 "。到山沟说山沟的事儿,到煤窑说煤窑的事儿,到屯子说屯子的事儿,到街头说街头的事儿。用艺人的话说,这叫 " 唱唱的得跟老百姓走一条道 "。清末之时,梨树二人转达到鼎盛时期,正是基于地方性、群众性的特点。
惊人之处不仅如此。对于吉林二人转来说,每天都是创作日,随时都有出彩时。300 年来,二人转 " 上新 " 速度之快,常令人惊叹。
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充分发挥转乡文化优势,全力推进 " 二人转 +" 工程,在剧目创排上既继承传统,又追求创新,既要群众口碑,又要艺术水准。一大批优秀剧目的创作排演,让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名声鹊起、声名远播。舞台艺术片《梨花飘香》、拉场戏《写情书》、二人转《香妃梦》都获得奖项。
特别是 2020 年 9 月创排的二人转《双菊花》,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十年内两次问鼎 " 牡丹奖 "。
1986 年至 2005 年,梨树县每两年举办一次乡镇业余小剧团会演,实行会演例会制。在梨树县," 流动舞台车 " 成为行走在乡间地头的一道美丽风景,60 万梨树农民观众在家门口便利地享受 " 文化大餐 ",使群众对身边好人、身边好事能够 " 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 ",真正的把艺术送进老百姓的家门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近年来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保护,精心抢救、科学保护了梨树二人转手抄文本 1791 部,整理了二人转老照片 2000 余张,搜集老艺人传下来的四角手绢、滚珠八角手绢、传统二人转衣帽等珍贵物件 100 余件,《梨树二人转基功教程》《梨树二人转》等书籍 10 余册。
利用梨树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创新谋划,打造了梨树县第一个二人转主题文化展廊,为梨树二人转艺术历史考证和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据统计,共恢复和创排传统剧目 100 余部。
梨树县
这座全国唯一的 " 中国二人转之乡 "
正让这门艺术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让我们相约吉林省梨树县!
探寻二人转的魅力!
来源:悠游吉林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