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7-02
爱旭独创铜互联,引领光伏场景价值新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 136 号文正式落地,近十年来借着行业成长趋势 " 策马狂奔 " 的众多光伏企业不得不考虑握紧缰绳: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宣告着光伏行业正式告别 " 扶一把,送一程 " 的成长阶段。在供应端,随着快速增长的潮水逐渐褪去,以往不重视技术积累、产品质量的 " 裸泳者 " 将很快被淘汰出局;而在需求端,光伏用户也需要从以往放任式的粗放投资,转而像购房、购车一样作为 " 刚需 " 精打细算,选择能够满足自身使用场景需求下收益最高、最可靠的光伏方案。

然而,已然在同质化竞争中深陷内卷的光伏行业,还有什么精益求精的差异化提质手段吗?对此,专注创新技术引领的爱旭股份给出了一种回答:高拉力铜互联技术,为效率领先的爱旭 ABC 组件再添强韧助力。

光伏行业在历经数十年技术变革后,俨然成了 " 用银大户 ":每年全世界 20% 的银消费量被用于制备光伏银浆,并用其在光伏电池上印刷栅线,以利用银的导电性能将光生伏特效应生成的载流子收集起来,并形成电流向外传输。纵观市面上的规模化光伏组件产品,银栅线随处可见,几乎成了光伏 " 标配 "……

与众不同的是,2025 SNEC 展上,爱旭展出的水面场景主打产品 " 天狼星 "ABC 组件,在醒目位置上标注了 " 无银金属化技术 " 的字样。根据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 2025" 爱旭之夜 " 上的演讲,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能够量产供应的抗隐裂、高拉力铜互联双玻组件。

何为铜互联?何以抗隐裂?何来高拉力?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反直觉的事实:现在为行业广泛使用的银浆,并非光伏栅线制备的最优解。

尽管金属银有着优异的导电性能,但光伏银浆在制备过程中会将银与玻璃粉等混合,实际银含量仅 80% 左右,而杂质的混入,使得银浆栅线的电阻率实际上达到了 5μΩ · cm。

相比之下,爱旭铜栅线为纯金属,电阻率仅为 1.7μΩ · cm。这意味着,先不考虑铜栅线在抗隐裂等方面的作用,仅在导电性能上,金属铜已较传统银浆方案更进一步。

爱旭铜互联方案的优越性不止于高效,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对光伏电池、组件耐用性与可靠性的提升更加明显。

传统银浆方案为了使印刷银浆与电池硅片结合固定,需要通过高温烧结工艺,而这种工艺会不可避免地对硅片引入杂质并造成烧穿损伤。纯度下降的硅片发电效率受到影响的同时,烧穿留下的 " 内伤 " 则将成为硅片使用寿命的潜在威胁。爱旭的铜互联方案则采用电镀工艺,以此杜绝了高温烧结对硅片耐用性能的影响,从电池级别使电站长期运行可靠性获得提升。

在工艺上减少硅片损伤的同时,铜栅线自身的强韧性能也不容忽视。掺入杂质的银浆栅线脆弱,在遭受外力冲击时极易断裂,导致无法收集和传输电流。而铜栅线由纯金属构成,韧性更强,即便是光伏组件受到冲击、硅片出现破裂的情况下,铜栅线更难断裂,仍能在发生隐裂时保证更多发电能力。

对比实验证明,在相同冲击情况下,爱旭铜栅线 ABC 电池电量损失较 TOPCon 减少 24%,较使用银栅线的 BC 组件减少 11%,充分验证了爱旭铜互联 ABC 电池的优异隐裂发电性能。

更强韧的硅片与栅线造就更耐用的电池,一片片电池的牢固焊接则造就了组件整体的高可靠性。在组件环节,铜材料的优越性再次体现:电池串焊过程中,铜栅线 + 铜焊带由于是同种材料,焊接结合较银栅线 + 铜焊带更为紧密,拉力性能更强,可以更好地将外部冲击形成的表面应力分散,从而提升组件抗隐裂能力。

分析至此,创新应用铜互联技术的爱旭 " 天狼星 "ABC 组件,在水面场景所能发挥的独特价值逐渐清晰。海上光伏电站几乎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面对海面风浪冲击,隐裂无法避免。而隐裂会对电站长期稳定运行造成威胁,轻者影响发电效率、造成电量损失,重者出现漏电、热斑甚至引发火灾,为电站带来重大损失,尤其在运维难度较大的海上光伏场景中,对隐裂风险的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ABC 组件凭借正面无栅线等领先技术,在发电效率、度电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铜互联方案的应用,更是对电站可靠性的强力补足:凭借更强韧的栅线与硅片,组件产品更耐冲击;在长期运行积累的隐裂损失面前,也能通过隐裂发电能力为电站保障更多电量收益。" 效率 + 可靠 " 的双重优势,为 " 天狼星 "ABC 组件在水面场景量身打造了显著竞争优势。

明确 " 痛点 " 需求,针对性给出差异化解决方案,以价值而非价格争取客户认同,被爱旭视作率先走出行业周期的正道。

能够在同质化竞争中挖掘出 " 铜互联 " 这一差异化价值点,既离不开爱旭研发团队对铜电镀工艺门槛的成功攻关,也得益于爱旭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爱旭在 2022 年便已成功实现了无银金属化技术的量产应用。今年 2 月底,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沿海各省份开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以及波浪能的联合开发项目试点示范;计划到 2030 年,实现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 40 万千瓦。在未来海上光伏市场的角逐中,技术积淀与市场认可皆备的 " 天狼星 "ABC 组件崭露头角乃至大放异彩已指日可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新能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