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 请根据语音提示按下对应的数字按键。"
"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当前人工客服正忙,请稍后再试。"
这些话你是不是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原本只需人工客服两三句话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到了 AI 客服这儿,就如同一场需要层层点击、反复确认的 " 闯关游戏 ",最终问题得不到解决,情绪还要被反复消耗。
这一切不禁让人发问:" 科技确实在进步,但用户体验却在倒退吗?"
企业推广 AI 客服的原因并不难理解。毕竟,人力成本高、业务量庞大,而AI 客服能够高效处理标准问题,帮助企业分流客户咨询、提升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AI 客服可以全天候在线,不请假、不抱怨,一次投入便能省下一大笔人力成本。这样的 " 好员工 ",哪个老板不喜欢呢?
据央视新闻报道,AI 客服的月租价格低至 99 元。某位电商老板在引入 AI 客服后,将原本 36 人的人工客服团队缩减至 9 人,每年直接节省人力成本超过 100 万元。同时,一个成熟的人工客服体系每秒成本约为 3 分钱,一分钟成本 1.8 元。换句话说,消费者打一通 5 分钟的投诉电话,企业就要付出 9 元的成本。1
▲人工智能客服 图源:央视新闻
这就表明了,在 AI 客服普及的背后,是一笔笔的成本账。从企业角度看,投入少、回报高、效率快,是再划算不过的选择。然而,当一切都只为了降低成本时,用户的真实体验,是否被忽略了呢?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AI 客服与其说是帮手,不如说更像是一堵妨碍问题解决的 " 屏障 "。当用户遇到问题时,AI 客服往往只能依靠截取关键词并使用固定的话术进行机械式回应,缺乏理解上下文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灵活度。
所以你问物流延误,它回复 " 请耐心等待 ";你问售后问题,它甩出一段流程说明;再复杂一些的问题,它便陷入自我循环的死胡同,开始答非所问。这种 " 已读乱回 " 的处理方式,让本就焦虑的用户愈发感到无助和愤怒。
更令人不满的是,许多平台在设计页面时,有意将 " 转人工客服 " 的选项藏得极深,仿佛是生怕用户找到一样。许多应用程序的首页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入口,好不容易找到入口,又被告知需要排队等待。这种 " 绕迷宫 " 式的体验,也无疑加剧了用户的不满情绪。
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 年电商平台关于智能客服的投诉量同比增长了 56.3%1。AI 客服的实际体验让许多用户觉得是在 " 帮倒忙 ",这也直接导致了用户会将不满情绪宣泄到后续接入的人工客服身上。
当低效率、差体验成为普遍现象,AI 客服就从一个理想中的 " 智能助手 " 变成了令人头疼的 " 服务障碍 ",这显然违背了企业最初宣称的 " 提升服务效率 " 的初衷。
AI 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一切的解决方案。
企业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时,不能忽视用户的感受和需求。AI 客服的价值在于处理标准化、重复性的咨询,比如订单查询、简单问题分流,而不是让用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被困在冷冰冰的系统里。
今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者突出矛盾问题。
对此," 新华时评 " 评价道:这就要求企业商家秉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标本兼治解决 " 转人工 " 难问题,把用心服务客户落到实处,而不是给客户添堵,更不能用所谓的 " 智能客服 " 糊弄用户。
并且指出解决 " 转人工 " 难题,当务之急是优化接入流程,提升人工客服的应答率。并且要明确人工客服的接入方式,简化介入程序。并合理安排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比例,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还要厘清智能客服、人工客服的职责边界,让服务更有效能。2
科技进步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一个有温度的服务体系,应该是 AI 与人工的共同协作,而不是谁取代谁。
AI 可以高效处理标准化、基础性事务,释放人力资源;而人工客服的理解力、灵活性,以及所承载的情绪价值,是当前任何算法都无法替代的。当问题出现时,用户需要的是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 " 人 ",而不仅仅是一个自动回复的 " 系统 "。
希望未来的客服体系中,AI 能够成为得力的助手,而非取而代之的主角。让科技回归为人类服务的本质,这才是 AI 客服应该追求的发展方向
来源 / 网观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