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07-11
不必表演自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长跑里程截图、深夜书桌照、" 撸铁 " 时自拍、英语打卡截屏 …… 社交媒体流行各种 " 打卡 "。从五年前开始,我也开始了每周更新一篇公众号文章的 " 打卡 "。这些或素雅或幽默或令人激情振奋的记录,构成了一幅幅现代人的成长浮世绘,惊艳了时光。

当然,有人用两三年时间把自己的一口 " 塑料英语 " 练到能与外国人无障碍沟通,也有人瑜伽打卡不超过两周。在 " 自律即自由 " 的集体叙事中,打卡既充满着自我约束的仪式感,也成为检验人性的 " 试金石 "。

数字工具赋予自律存在感,但也让一些打卡沦为 " 皇帝的新装 "。有一个公开的 " 秘密 ",网络开发业界是以 " 夺取用户时间 " 为目标需求,于是智能手机成为吞噬注意力的黑洞。" 立长志 " 还是 " 常立志 "?打卡容易,坚持最难。更不必说,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同时开启多项打卡计划,势必挤压其他事项的时间与空间。打卡本应是内化的成长轨迹,却被一些 " 达人 " 切割成带有表演性质的九宫格。西西弗斯神话在现代重演:我们推着名为 " 自律 " 的巨石上山,又在数据清零时目睹它滚落谷底。

古人也 " 打卡 "。看看北宋大文豪苏轼在黄州躬耕于东坡时,曾定下晨起临《兰亭》三通、午间烹密云龙茶、暮诵《金刚经》的日课,把遭贬谪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不过,智能时代,现代人的 " 日课 " 反而因 " 智能 " 变得 " 不能 ":运动手环震动提醒喝水时,手指却在一个个短视频间划动;专业学习 APP 弹出通知的瞬间,眼睛却直直盯着购物直播间的数字倒计时 ……

在社交媒体上发打卡记录,初心也许是想引起他人关注,反过来督促自己要坚持。然而,且不说现在别人的注意力有限,单单是自己在发送打卡记录时,常常被附带着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浪费了许多光阴。我欣赏的是清晨雷打不动的起床生物钟、书页折痕连缀的思维图谱、肌肉记忆形成的引体向上,这些沉默的坐标终将连成专属你的成长轨迹。

我有三位朋友,他们因爱好网球建了一个训练群,以击球声代替打卡提示音,每周雷打不动地预订场地,用球拍与地面摩擦声校准时间刻度。一年多来,没有用滤镜修饰的晒图,唯有休息时笔记本上对失误动作的记录;缺席者不交罚款,却要承受次日双倍挥拍量的自我惩戒。当一些人忙着收集虚拟勋章时,他们收集的是晒伤的脖颈纹路、灵活快速的脚步移动、击球弧线的大角度变化 ……

我不知道自己 " 一周写一文 " 还会坚持多久,但我不再把它当作 " 打卡 ",不唯发而写,不唯写而写。如今我明白,自律不必在镜头前表演,它该是鞋底沾着的泥土,是键盘上被磨光的字母,是晨跑时与朝霞同步的呼吸,这些未被滤镜修饰的痕迹,才是生命里最厚实的密度、最诚实的刻度。

作者 龙建雄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英语 短视频 初心 肌肉 瑜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