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7 月 17 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为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了一颗引人瞩目的 " 石子 "。数据显示,在 2025 年 5 月,作为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与英国增持美国国债,而中国继 3 月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后,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和众汇富认为这一动态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高度关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与政治考量。
美国财政部 2025 年 5 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 5 月增持 5 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 11350 亿美元,依旧稳坐美国第一大债主的宝座。英国同期增持 17 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上升至 8094 亿美元,维持第二大债主的排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 5 月减持 9 亿美元美国国债至 7563 亿美元,这已经是今年连续第三个月减持。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继续保持第三。自 2022 年 4 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就一直低于 1 万亿美元,且整体呈现减持趋势。
从全球视角来看,5 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 9.05 万亿美元,较 4 月增加 324 亿美元,总持有量接近历史第二高。和众汇富认为这表明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美国国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被视为具有吸引力的资产。不过,中国的持续减持行动却格外显眼。
中国减持美债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动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单一持有大量美国国债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汇率风险、美国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等。提升黄金配置占比、降低美国国债投资规模等举措,有助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增强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降息步伐的临近,美债价格波动风险加大。中国可能会相应地增加短期美债的配置,降低长期美国国债规模,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英国《金融时报》今年 5 月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是出于对美方政策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资产冻结可能性以及回报率和安全性考量而采取的长期、渐进式 " 去美元化 " 策略。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需要通过调整外汇资产结构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对比日本和英国的增持行为,背后原因也各有不同。日本自 2019 年 6 月持仓超越中国大陆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今年以来,日元相对企稳,日本政府暂时没有支持日元的需求,失去了抛美债的一大动力,这使得日本能够继续增持美债。而英国增持美债,或许是基于其自身金融市场与美国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某种预期。
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这一行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一方面,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美债需求稳定性的担忧,尤其是当中国这样的重要持有国持续减持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债价格与收益率。另一方面,这也显示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积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将促使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与政治形势的不断演变,和众汇富认为中国对美债的持有策略可能会继续调整。而全球金融市场也将持续关注这一动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更对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有着深远影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密切关注这一趋势,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