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绵城际客运线的票价,正在经历一场 " 断崖式下跌 "。从 7 月初的 40 元,到当前的 6 元,短短一个月,130 公里的城际车程,票价跌得比一杯奶茶还便宜。这场被网友称为 " 疯狂内卷 " 的价格战,来得突如其来,其究竟是惠民福利,还是竞争失控?当 " 低价 " 成为唯一竞争武器,城际客运行业将走向何方?
价格战的起点:一场被打破的平衡
7 月的成绵客运市场,最初是一次基于 " 服务升级 " 的尝试。
7 月 6 日,富临运业旗下天府行平台开通绵阳至成都的便民快巴,经新成绵高速,最快 90 分钟直达,活动价 18.8 元。这个价格比传统客运票价(约 40 元)低了近一半,为服务升级留了空间——比如加密班次、优化候车站点、缩短行程时间等,极大了提高了车辆上座率。
这种 " 降价不降质 " 的思路,本是行业转型的积极信号,也是对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若干政策》的积极响应。彼时,市场反馈正向:乘客认可 " 更快、更便宜 " 的组合,展现出传统客运企业的转型方向。
但平衡在 5 天后被打破。7 月 11 日,由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下称 " 省汽成运 ")、成都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绵阳市通力汽运联合滴滴平台和易来客运,共同打造推出 " 成绵站点巴士 ",直接打出 "9.9 元 " 票价。
按行业公开成本计算,三类车按 38 名乘客、四类车按 47 名乘客且均为 100% 上座率的标准测算,9.9 元的票价按照正常运营,必然亏损。这个数字,撕开了价格战的口子。
价格战的升级:从 " 亏本厮杀 " 到 " 模式竞争 "
9.9 元的出现,让市场陷入 " 不跟进就出局 " 的困境。
7 月 18 日,富临运业宣布将票价降至 8.8 元,据说理由是 " 保住主阵地,不让线路停摆 ";7 月 21 日,滴滴站点巴士将票价压至 6.6 元;7 月 22 日,富临跟进至 6 元 …… 成绵线票价进入 " 比谁亏得多 " 的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轻资产的平台运营与重资产的企业运营两种模式的对抗。
其分析,按照滴滴在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模式,当初与出租车公司的大战中,就展现出了低价逻辑背后轻资产模式的 " 优势 "。如今通过采用 " 平台 + 运输企业 " 合作模式,滴滴负责流量和定价,实际承运交给省汽成运、绵阳市通力汽运等企业。滴滴无需直接购买和持有车辆、承担客运站运营成本,也不用给司机发工资缴社保。这种模式下,滴滴作为平台的经营压力很容易转移给合作企业,直至每一位司机头上。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富临运业注册地位于绵阳市,公司以汽车客运为核心主业,是四川省唯一一家特级客运企业。截至去年末,公司拥有各类营运车辆 6309 辆,客运线路 842 条;参控股客运站 29 个。公司当期(2024 年)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 2422 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 822 人,带动地方就业近万人,2024 年纳税近 9000 万元。。
一边是随时可以 " 抽离 " 的轻资产模式,一边是必须为车辆安全、员工生计、线路可持续性负责的重资产模式,谁能扛得住、亏得久,一眼可见。这注定了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竞争。
价格战没有赢家," 反内卷 " 正当其时
目前来看,乘客似乎是这场正在进行中的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在低价的诱惑下,成绵线客流量激增,社交媒体满是 " 薅羊毛 " 的欢呼。但这种 " 低价狂欢 " 很明显不具有持续性。
历史早已证明,内卷式的价格战没有赢家,只有 " 谁先倒下 " 和 " 谁来收拾残局 " 的区别,而最终买单的,是整个社会和消费者。
网约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2014 年,网约车平台用 " 补贴大战 " 抢占市场,司机赚得多,乘客也享受了低价红利。但当市场格局定型,垄断形成,司机端收入连年下降,尤其快车品类司机数量饱和,价格低到无底线,而乘客被数据杀熟,平台说涨就涨,整个网约车行业乱象始终无法根治。
成绵客运市场当前正在重蹈这个覆辙,而要打破价格战的魔咒,需要建立让 " 合规者有活路、消费者得实惠、行业能发展 " 的规则。
这需要主管部门拿出刚性约束:一是明确成本底线,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二是强化安全监管,严禁低价造成安全投入缩水。
对企业而言,竞争应回归 " 服务本质 ",不要让低价成为唯一的竞争手段,而是要靠比拼 " 谁的安检更严 "" 谁的服务更贴心 ",最终市场会做出选择,而受益的才是真正的消费者。
对乘客来说,理性选择比 " 薅羊毛 " 更重要,出行的本质是 " 平安抵达 ",而非 " 低价 "。
值得一提的是,7 月 1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首次将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 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任务。这意味着 " 反内卷 " 从社会倡议升级为制度安排。
从这个角度而言,成绵客运线的价格战也是客运行业 " 反内卷 " 的一个契机:只有通过规范竞争,让客运行业回归 " 安全为基、服务为本 " 的初心,让每一分票价都匹配相应的价值,让每一次出行都经得起安全检验,才是有利于民生与行业健康发展的正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