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要把所有互联网公司未来的饭碗抢来试试
最近一个月,阿里在 AI 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从通义千问更新了旗舰版 Qwen3 模型,宣布不再使用混合思维模式,到推出阿里版天眼查 "88 查 ",主打免费 AI 搜索商业信息,之后更是出海 AI 办公的 "7Ding"、达摩院布局 AI 教育、1688 做了 AI 版 App 三连击,让业内都因阿里 AI 的全面布局为之一振。
阿里这一连串组合拳,正应了前 CEO 张勇那句话:" 所有行业、所有应用、所有软件、所有服务都值得用 AI 和大模型重做一遍!"
只是像阿里、腾讯这样产品业务遍布各行各业的超级巨头,走遍了对手们走过的路,会不会让中小企业们 " 无路可走 " 了呢?
01
全力冲刺 AI,TO B 和 TO C 两手抓
元宵节的前一天,许久未露面的马云低调现身阿里西溪园区 C 区,在夸克等 AI to C 业务的主要办公区域跟员工亲切交流,夸克成为阿里 AI 消费级应用野心的重要落子,正式走进公众视野。
一个月后,夸克宣布告别传统搜索,升级为一个 "AI 超级框 " 智能体,满足用户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类 AI 需求。
阿里将夸克定位为集团的 AI 旗舰应用,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以及通义 APP 均划入 "AI to C" 战略板块,最新成果将优先在夸克上落地应用。吴嘉获马云亲自点将,担任该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阿里 CEO 吴泳铭汇报工作。
根据 AI 产品榜,今年 3-6 月,夸克的月活一直保持在 1.5 亿左右,远高于 DeepSeek、豆包和元宝,跟老大哥百度网盘齐头并进。
阿里为什么重归创业状态?跟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巨头们都享受到 AI 带来的红利有关。
张一鸣亲自带队字节 AI 业务,豆包稳坐国产 AI 智能助手第一梯队,成了国民级应用;马化腾鼓励各业务线积极尝试向 AI 转型,元宝、ima 等原生 AI 产品实现用户显著增长,核心产品微信、QQ、QQ 浏览器等通过 AI 技术升级获得全新能力与增长空间。
而阿里则是在 AI 领域投入最坚决、布局最全面,也是最早实现商业化收益的公司之一。
随着大模型技术浪潮的兴起,阿里的 AI 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3 年 4 月,阿里发布了其首个大型语言模型 " 通义千问 ",并持续推进开源战略,逐步打造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开源模型体系。此举被广泛视为阿里全面发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信号。
同年 9 月,蔡崇信与吴泳铭分别履新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重新确定了阿里的两大战略重心 " 用户为先 " 和 "AI 驱动 "。
蔡崇信在多次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AI 是阿里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 而吴泳铭则更注重落地实践,他提出要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阿里的电商和云计算等核心业务,认为以 AI 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在过去一个财年中,在吴泳铭的领导下,阿里巴巴开启了高效而迅速的业务精简与战略聚焦。公司陆续剥离了线下零售资产高鑫零售和银泰,同时将速卖通和驿站业务整合至电商平台体系。
随后,阿里进一步明确了以 AI 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全面加速推进。除了吴嘉牵头阿里整体 AI to C 的应用,还将核心板块阿里云和通义大模型家族交给周靖人,让陈航带队他一手创办的钉钉。
几大悍将出手很快就做出了成绩,4 月发布的通义 Qwen3 模型在多个国际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位居前列。截至今年 4 月底,阿里通义系列已开源超过 200 个模型,衍生出的模型数量突破 10 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 AI 模型家族。
年报显示,阿里云 2025 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达到 1180 亿元,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梳理阿里在 AI 上的主要动作,大致可以分为外部投资、内部改造、产业布局三个板块。
阿里的投资触角已伸向国内所有的头部大模型初创企业,构建起覆盖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战略生态。其投资组合中包括月之暗面(MoonshotAI)、MiniMax、智谱 AI、百川智能以及零一万物等明星企业。
早在去年,阿里便作为领投方参与了 MiniMax 高达 6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同时也主导了月之暗面 10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显示出其对大模型赛道的深度布局和长期看好。此外,在具身智能领域,阿里也积极参与了星动纪元与逐际动力的投资,作为关键战略投资者助力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探索,进一步强化其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在应用层面,阿里也高度重视工具类产品的创新,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为其核心业务带来赋能的技术。今年 5 月,阿里与美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将在其电商平台优先推广 " 美图设计室 " 等 AI 工具,并与美图联合开发 AI 生成图片和生成视频的内容创作产品,提升商家在内容营销方面的效率与效果,进一步推动电商场景下的智能化升级。
这项投资充分体现了阿里 "AI 驱动电商 " 的战略布局,阿里可以和这些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如在技术和客户资源方面形成互补与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科技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且阿里巴巴在部分 AI 领域的投资中,采取了以算力资源直接支付的模式,将阿里云的算力支持嵌入投资协议中。在与美图公司的投资协议中就明确显示,美图将在未来三年内向阿里采购不少于 5.6 亿元的云服务,既支持 AI 企业发展,也深化自身在生态链中的技术和服务绑定。
这些被投资的企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阿里云的重要客户,通过云计算服务的使用转化为集团的云收入,最终构建起一个 " 战略领投—算力消耗—收入增长 " 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无论是在 B 端基础设施构建护城河,还是在 C 端场景打造生态闭环,AI 的深度改造,让阿里有了更多立体博弈的空间。
02
从电商的 " 业务扩张 " 到 "AI+ 产业深挖 "
阿里从 2023 年初开始大力发展 AI,核心原因是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崛起,其电商基本盘业务受到明显威胁。这期间淘天做了商家 AI 工作台和 AI 数字人,为商家降本增效,还有 AI 助手 " 淘宝问问 ",探索电商新的交互形式和应用场景,但是收效甚微。
加之赶上了 "1+6+N" 分拆,控股集团转向技术创新与资本运营,淡化业务管控,阿里电商的 AI 团队一度锐减。11 月底,眼看拼多多市值要反超阿里,马云罕见发声 " 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
大模型在产业端的应用与落地正逐渐深入,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几乎所有的头部企业都将重点聚焦在代码开发、内容生成以及 Agent 技术几个核心方向上。
而阿里集团 CEO 吴泳铭在战略部署中强调,将 AI 渗透至所有业务线。
这种全面 AI 化的野心,本质上是对商业逻辑的彻底重构,要利用自身的业务协同形成生态闭环,来同时转化和促进业务,其中核心是让 Agent 能力完全渗透进产业中。
对于使用云服务的 SaaS 厂商和企业内部软件客户而言,他们正处在从 " 提供工具 " 向 " 提供生产力 " 转变的关键阶段。AI Agent 的出现,使得这些软件企业可以直接交付高质量、可依赖的业务结果,而不仅仅是功能工具。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内部的各类系统将逐步演进为由大量 AI Agent 相互连接、协同调用的智能网络。这些 Agent 不仅能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甚至有望参与并支持关键业务决策。这一趋势将为 SaaS 及其背后的 PaaS 层带来大量升级和重构的机会。
与各类软件生态及 AI Agent 实现高效联动,这激发了企业对云计算资源的需求,而在 AI 驱动的新一代企业软件生态中,钉钉有望成为企业协同与办公场景的新入口和核心界面。
于是在陈航掌舵钉钉后,真正推动其从 " 工具 " 到 " 生产力 " 的深度产品转型,强化其智能化服务能力,为通义模型提供数据反馈和商业验证,进而带动集团 AI 收入的增长。
通过加速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建立开源领域的领导地位,阿里寻求在生态系统和云计算能力上的价值提升。尽管表面上开源模型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更多是提升品牌的技术形象,但实际上,Qwen 系列开源模型为阿里云带来了显著的收入增长。
相比于通用模型 API,大多数企业倾向于基于开源模型结合自身场景数据进行进一步开发,高效且优质的 Qwen3 开源后,NVIDIA、联发科、AMD、华为都宣布接入,几乎成为了企业和开发者中最受欢迎的选择之一。
根据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2 月,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通义千问 Qwen 开源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稳居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之首。
随着开源模型迭代速度的加快,基础大模型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开源模型变得越来越实用。加上基于 OpenAI o1、DeepSeek-R1 或 QwQ-32B 等推理模型成为主流趋势,对云计算的需求只会持续增加。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模型,最终大多需要托管在云上以实现最优计算效率。
而企业选择 Qwen 开源模型后,因为使用整个通义系列及其衍生模型,在阿里云上的运行效率最高,自会选择将其部署在阿里云上。此外,Qwen 繁荣的开源生态,许多专业或垂直领域的模型将托管在云端,在模型定制化及适应不同行业甚至私有化数据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价值的可能性。
眼下,AI 技术升级,为阿里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业务带来了大幅提升用户价值的机会。从淘天和高德的 AI+ 让履约能力发生质变、到夸克、通义整合记忆功能和各种工具能力,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它们不约而同地西选择聚焦于 C 端用户,全面拥抱 AI。
阿里的几个亿级月活的 AI To C 应用,从技术底层到产品形态,从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都在进行颠覆性的重构,探索用 AI 建立生活服务的全新生活方式,进而有机会挑战甚至取代原有的行业领先者。
从夸克超过百度网盘就可以看出 AI 的颠覆性,夸克在上线了自己大模型后全面引入 AI 能力,实现产品全链路的智能化升级,而百度网盘因直接冲击了广告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难以彻底地转型。
过去几年阵痛的改革期里,阿里都在抵御防守,当把对手们都拖进自己的节奏后,阿里反击的威力,可能是所有人都无法轻视的。
但是,当一家互联网公司把所有互联网主要行业的 APP 都重做一遍的时候,其他互联网巨头们是否感受到了一种蒙面而来的压力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