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整个行业不断深入的结构性调整,保险专业中介在前些年经历了一段堪称爆发式增长的高速发展时期,而这也让中介领域在这两年市场环境的变化中,感到了明显的落差感与不适,面临挑战与阵痛。
可以说,从出现到成长壮大至今的 20 余年中,这次以 " 报行合一 " 在渠道落地为标志的精细化经营新规新要求,无疑是对整个中介市场一场前所未有的 " 大考 "。无论是中介公司新单的断崖式下滑,还是相关从业者收入的显著锐减,都使得专业中介成为行业中对未来思考最深刻、对破局诉求最迫切的群体。
应该看到的是,专业中介面临的变化不仅来自更严格、更透明的费用管理制度要求,而是市场整体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演变,或者说,政策制度的新要求,也是基于这种市场变化的大趋势。
这也意味着,中介实现破局、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必然是清晰认识到当前种种变化的本质和底层逻辑。只有看清本质,才能真正明白自身的定位与价值,找到未来可持续、更长久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那些已经在中介市场处于头部、形成自身影响力、初具 " 大公司 " 雏形的公司,对于这种变化本质的认识与发展路径的洞悉,不但关系到自身在这场新周期下的突围,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未来中介领域新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作为已是我国个人寿险经营领域的领先专业中介公司,明亚保险经纪在成立以来的 21 年里,可以说已让整个行业认识到了保险中介的活力与创造力。
面对当前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明亚副总裁也基于自身多年的从业经历和在明亚的探索历程,在第六届「今日保 · 保险中介峰会」上,以《溯本 · 识途 · 共进——浅谈专业中介的发展之路》为主题,追溯事物发展的本源、本质,分享了关于未来路径以及破局方向的深刻思考。
以下内容,根据王鹏发言材料整理。
1
-Insurance Today-
保险中介大变局中的定锚:
不变的 " 真需求 " 与二十年未易的价值内核
整个专业中介领域在经历了大概 8-10 年的快速成长,并取得一定成绩后,最近两年正在经历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也促使从业者们重新审视市场的发展过程,去看清当前问题的本源、本质,以此明确当前路径以及未来方向,最终共同探寻破局之路。
当前的变化使得大家更关注 " 报行合一 " 带来的手续费急剧下降,以及预定利率的连续下调等。但在此时,我认为我们其实需要回顾一下以往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我认为:
很多事情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是对的,但在过去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下,则更需要特别关注我们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的差异。
人经常会出现某些本能的认知偏差:我们往往在高歌猛进时更愿意承认自己做对了很多事情,在遭遇困境时又会更多强调客观因素。需要看到的是,过往那种激进的爆发式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事物的本质,包括整个保险行业都是如此。
整体而言,保险本应是资产负债双轮驱动的产业,而在之前的高速增长时期,大家一度更侧重资产驱动模式,将保费视为廉价的资本获取方式。偏离了事物与行业发展的本质后,必然付出相应的代价,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此,并从保险公司传导至中介环节。
当然,当市场的压力陡增,很多人信心不足,悲观情绪弥漫时,这也可能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忽视。
在我看来,行业中很多根本性的本质依然未变,即便在当下的多重挑战之下,仍存在众多明显的利好。
比如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全民的保险意识与认知都在快速提升;保险需求也愈发刚性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深入,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口红利消退背景下必然需要商业保险的全面补位,甚至是未来重要的、乃至唯一的破局之道。这些行业最本质的东西,从未改变。
认清当前变化下的这些本质,我们必将重拾信心。随之而来的思考便是:
当前的变化是阶段性的还是根本性的?这种变化的市场维度体现在哪里?行业维度呈现何种特点?再到专业中介的维度又面临着什么?
这便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介的定位及其与行业的发展历程。
2
复盘寿险八大渠道兴衰:
再看中介渠道的定位与价值
1979 年底人保复业,现代保险业在我国起步,那时主要通过保险公司专业员工开展业务,模式类同于现今的团体险。
1992 年友邦进入国内,带来个险制度。1994-1996 年间,平安、国寿及后来成立的泰康、太平洋等公司相继建立个险渠道,并成为行业至今的主渠道。银保的快速发展则始于 2000 年左右。
自 2000 年以后,一些大型寿险机构因个人险渠道业务人员流失率高,产生大量 " 孤儿单 ",催生了收展模式。虽然部分公司也采用收展模式管理客户,另有一些公司则通过其他方式,如专业中介机构处理相关业务,专业代理和经纪公司也大抵在彼时兴起。
再如电销、网销渠道。随着手机普及,电销一度成为行业追逐的热点,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成立了电销中心。但至当下,不少公司已退出该领域,这也体现了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变化。
网销亦是如此。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及智能手机终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使网销发展成为当今的新兴渠道。
此外,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在开展的职域开拓(BBC)模式。
回溯可见,每种渠道模式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后续的发展变化,都是顺应市场进程演进、甚至可称之为由市场倒逼而出。任一新模式的产生,必源于其在特定领域能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资源,进而形成新老交替或多种模式并行发展。
每种渠道均有其必然的变化与兴衰,所有渠道皆属市场发展的产物,映射不同阶段的需求,匹配不同细分市场,也具备各自的优势。专业中介作为其中之一员,我们既不谋求中介必然取代其他渠道,也确信中介不会被其他模式替代,因其自有独特价值与优势。
因此,我认为未来各模式间必将长期共存、各擅胜场。彼此间或在某些层面竞争加剧,因部分渠道特性相近、共通性强。但更多维度则差异显著,特别在面向不同客群层面尤然:按人身险视之,中国庞大的市场与人口规模,14 亿人口即 14 亿个风险标的。
同时我相信,随市场深化发展,渠道也将深度分层,更趋细分,各渠道、各模式将在各自专精的领域建立优势与特色,未必此消彼长。
论及变化,人们常作横向比较,认为新渠兴起便意味旧渠衰落,一种模式终将取代另一种。我则认为未必如此——渠道的衰退并非主要源于其他渠道的高速发展,而多由其自身发展规律所主导。各渠道各有其路径与规律,其演化蕴含市场发展的必然性。
而专业中介能行至今日,必因其价值所在。事实证明,专业中介正是专业化分工原理的体现,更有助于提升效率与交易公平性,此价值亦广泛体现于保险之外的领域。
简言之,专业中介的价值非仅在于对客户更为有利,而在于作为有机纽带,更有效地连接并整合供需双方。其提供的专业价值贯穿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的综合服务,对保险公司与客户两端均具不可替代性。
专业中介可更精准地梳理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式服务;亦可协助保险公司精准定位不同产品适配的不同客群,大幅提升效率与需求匹配。
如今公众对保险认知仍存误解,究其核心问题仍是供需错配。错配的根源,在于传统排他式营销逻辑。卖方视角恒常预设立场,天然带有排他性。
唯专业中介立足买方视角,更为客观中立。这一价值不仅贯穿销售维度,亦延及售中流程。专业中介亦可借助提升服务环节透明度,为保险公司降低风险并创造价值:
如买方信息隐瞒、逆向选择等行为,亦会加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由此可见,在保单全生命周期服务中——从保全、理赔乃至更多附加值服务——专业中介皆拥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3
多元市场中的中介进化论:
买方主导、数字赋能与人才重塑
那么,专业中介的未来方向到底在哪儿?我认为,核心逻辑未变,未来必然由市场变化决定。
我们需要梳理这些变化:
哪些不可逆转,哪些将延续,哪些尚存未知。市场变化涉及多维因素。例如,需求端必将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因为个体差异日益增大——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家庭,其需求都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产品供给同样必将越来越丰富且差异化。不同公司拥有不同方向、资源和拓展维度。
因此,需求与供给的变化是最核心的驱动因素。
另一关键是不可忽视的根本性转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回溯十到二十年前,个人代理人为何能快速兴起?在互联网乃至 PC 尚未普及时,利用个人社交圈进行口口相传是最高效的市场拓展方式,当时市场也尚处空白阶段。
而今天,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彻底颠覆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30 年前,疑问求教于老师、朋友、熟人;电脑与互联网普及后,转而求助于电脑和搜索引擎(如百度)……至今,人工智能(如 DeepSeek)崭露头角。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且极其迅速,深刻改变了大众的认知基础。
如今,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尤其随着年轻一代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独特的信息获取习惯与认知基础,叠加商业保险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的关键破局作用,将共同重塑人们的购买习惯与方式。
各类线上购物平台已深度融入生活,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购物。这无关对错,仅是群体的客观消费习惯分化。群体的细分趋势(习惯各不相同)也将推动营销方式的连锁变革。
在此进程中,我认为最不可逆的趋势是:
保险市场必将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多见于初期阶段,由卖家主导推动,源于市场空白、意识薄弱。随着前述一系列变化推进,买方市场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行业已从增量市场的 " 跑马圈地 " 迈入全面的存量竞争阶段。例如健康险领域,重疾险投保率高企,医疗险覆盖人群已达 6-7 亿。面对所有变化,如何判断未来方向?
在思考与判断中,应始终秉持更理性、客观的态度,力避本位主义与路径依赖。我认为每个渠道都有其价值,需以真正理性、客观的视角审视与对待。
就我的从业经验和观察而言,这个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 " 人 "。以明亚团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它强化了我的信念:其描绘了更符合未来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这最终可归结为具有特定顺序的六点特质(或称三个层次、三个维度)。
首先,必须具备客观性与独立性。作为专业中介人员,尤应基于买卖双方立场,保持客观中立判断,摒弃任何先入为主或排他性营销立场。
其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自我驱动力。若被产品 / 公司驱动,则易丧失客观性与独立性。
反过来看,唯有具备客观性与独立性,才能激发更强的自我驱动力,进而对学习意愿与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整个行业、社会乃至世界都在高速发展,个人需持续学习、完善知识,构建包含保险、金融、法律、医学等维度的专业体系。
因此,在客观性与独立性的基础上,通过培养自驱力以提升学习力,才能达成专业化。
最后,不可或缺的是数字化或智能化能力——这是重塑生活与世界格局的必然趋势。
具备客观性、独立性、自驱力、学习力、专业化、数字化这六点素养后,从业人员方能在更高维度上洞见未来发展方向。
4
明亚 300 亿保费下的破局经验与路径:
增效、创新、共进
2023 年,明亚历史上首次新单保费突破百亿,达到 108 亿。" 报行合一 " 落地后的 2024 年,明亚仍然保持整体增长,新单达到 115 亿,规模保费达到 280 亿。
进入 2025 年,基于今年上半年数据预测,总保费依然会保持增长,全年总保费有望突破 300 亿。
数据的背后,亦反映出 " 报行合一 " 以及行业市场的变化。明亚的个人寿险业务出现一定下滑,而团财险和医疗险则持续高速增长,医疗险增速尤为突出。
这体现了个人寿险业务受到的冲击较大,标保降幅大于规模保费的降幅,说明交费期也在缩短,这是当前明显的趋势。当然,这并非保险公司或中介公司所致,而是客户的选择。五年交、三年交、趸交保单增多,体现了客户对长期险及自身收入稳定性的信心不足,这也是市场发出的一个信号。
保单件数方面,明亚保持小幅增长,即使在个人寿险业务中亦如此。但保费下降也说明了件均的收窄,这与交费期缩短的变化类似,都体现出客户总体购买力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
手续费的降幅远超业务降幅,这确已成为包括明亚在内的中介公司当前经营压力的核心原因。
不过,团财险、医疗险的首月收入相对稳定,且占比持续提升。以明亚业务数据为例,今年上半年手续费中,团财险、医疗险占比已超过 18%,接近 20%。若仅看新单手续费(不含续期),占比更是达到了 30% 以上。
因此,团财险、医疗险成为明亚当前重要的业务支撑。这类产品既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也成为中介公司日益重要的收入来源。
同时,明亚的继续率始终保持在极高水平。第 13 个月继续率 98.50%,第 25 个月 97.3%,直至第 49 个月仍维持在 94.6%。
这不仅体现了明亚业务品质的优异,也凸显了专业中介模式在整个领域的优势——源于其对客户需求匹配更精准、客户满意度更高,由此形成的品质公认优势。
最后,我认为破局的路径包含三个方面:增效、创新、共进。
我始终认为,降本(包括开源节流)并非核心。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如何挣?破局必然依靠增量、依靠进一步规模增长。在此过程中,需思考如何提升效率:利用先进工具和方法提升获客效率;探索更多拓展方式(展业手段及交易流程效率提升)。
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需要通过科技、AI 等赋能与创新,而创新需与保险公司联动。特别是在产品维度,当前恰是创新的良机。在激进发展、存在巨额利差益的时代,可通过贴补产品性价比及营销费用获取新保费。但如今条件不再具备,反而会倒逼更多公司思考如何真正通过专业化创新,推出差异化产品,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及市场,更有效地开展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减量,从而创造新效益。
当然,这也包括增值服务层面的创新。当下保险在纯金融产品属性上可竞争空间有限,A 公司产品与 B 公司大多类同,无明显壁垒。但一旦整合不同资源,融入差异化服务特质,保险的差异性便显著起来。
此过程中,没有公司能面面俱到,即使在相同领域也会有不同的发力点和方向。
例如,我们公认养老是未来最大的市场。当下除产品设计变化外,产品与未来养老方式、服务权益的绑定也日益普遍。有公司重资投入高端社区,有公司轻资产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也有公司主推居家养老服务。
诚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AI 高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成熟后,是否会彻底改变诸多选择?皆有可能。在此进程中,不同公司需要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与整合,科技的创新应用也将起到引领作用。
共进亦有多重维度。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间需紧密联动与合作;中介与中介间需要更大程度的抱团取暖;保险公司之间则需在竞合中共进,切实减少过度内卷。这其中,也包括解决中介间的飞单问题、某些主体单纯依靠高佣金扰乱市场等现象。
如今,我们更应谋求差异化,拓展各自的细分市场与领域。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效分享到市场的蛋糕。
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这也契合当下中介面临的局面——狂欢时不乏虚伪的拥护,逆境下见证真实的信仰。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进专业中介稳定、高速、持续的发展。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 站 | 快手 | 西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