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 " 佛门 CEO" 的现任少林寺住持、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永信,这次是真的凉了。
7 月 26 日上午,网上就开始不断传出风声,称释永信已被带走调查。
本来,大家对类似的消息早已经见怪不怪,自从 1999 年正式主事少林寺以来,26 年间释永信就始终争议不断,几乎 " 年均 " 被 " 带走调查 ",但每次都被辟谣。而这一次,大家似乎嗅出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息。
▲少林寺官方发布的情况通报(图:少林寺官方网站公众号)
首先,此次披露 " 释永信被查 " 消息的媒体中,包括《新华日报》《江南都市报》等诸多官媒,其在权威性、专业性等方面的规格很高,轻易不会发布没有实据的小道消息;
其次,以往传出类似爆料时,少林寺官方都会第一时间发声澄清,且用的都是 " 纯属污蔑 "" 绝无此事 "" 不信谣不传谣 ""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等字眼,措辞相当严厉。但这次情况却非常诡异,媒体在向相关人士求证时得到的都是 " 不清楚 "" 最近没见过他 "" 听说是在外地学习 "" 等官方通报吧 " 之类顾左右而言他的答复,有的甚至一听见 " 释永信 " 仨字就直接挂电话;
再次,作为中国 " 网红 " 程度最高的和尚,释永信在网络平台上相当活跃,微博保持着很高的更新频率,今年 7 月以来更是每天都有更新。但从 7 月 24 日开始,他的微博却突然毫无征兆地进入了停更状态。
一片猜测声中,释永信的靴子甚至连一天都没能挺过去就落地了。7 月 27 日晚," 少林寺官方网站 " 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释永信被查,他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条微博 " 念佛往生乃一修行法门;自性清净时,净土在当下 " 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耳光,稳准狠地打在了他自己的那张大脸上。
有人调侃:少林寺上一次出这么大的事儿,还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方丈玄慈被曝出和叶二娘有私生子。果然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在武侠小说的故事也算照进现实了。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对于少林寺近四十余年的发展,释永信是有贡献的。而他的前半生,也是一部堪称浓墨重彩的励志片。
1981 年,时任少林寺方丈的行正长老收 16 岁的安徽颍上少年刘应成为徒,并为他赐法名 " 永信 "。
▲嵩山少林寺(图:网络)
如今的少林寺已是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顶流 IP。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也只是成千上万寺庙中平平无奇的一员,后来推动少林寺风靡全国的金庸小说当时还是 " 禁书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万人空巷,但正主还没来得及吃到红利,就先闹出了个 " 海灯法师案 " 和四处流窜化缘的 " 假和尚 "。释永信踏入的少林寺,残破不堪、香火零落、门可罗雀、大殿千疮百孔,合寺上下只有十几名僧人守着不到 30 亩的薄田艰难度日,就是一个标准的 " 烂摊子 ",与其说是 " 少林寺 ",倒更像是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另一个组织 " 丐帮 "。
释永信出家后不久,便先后前往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地游学。1984 年返回少林寺,成为 " 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 " 的成员之一,开始协助师父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1986 年,他又牵头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少林武术典籍的挖掘、整理、出版等工作,并一手组建了 " 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邀请流落民间的武僧加入少林寺。
1987 年,行正方丈圆寂。临终前,他紧紧握着释永信的手,说要 " 多存粮,多盖房子,恢复少林鼎盛 "。之后,释永信上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正式全面主持寺院事务,担起了 " 守护禅宗祖庭香火 " 和 "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千年古刹争得立足之地 " 的双重任务。
▲释永信(图:网络)
如此艰巨的两副重担压在一个时年仅 22 岁的年轻人肩上,释永信的压力可想而知。
释永信深知:" 振兴少林 " 的责任和 " 四大皆空 " 的佛理虽说并非完全水火不容,但整体上仍然是相互对立的,想实现其中任何一个,都势必要推翻另一个。作为少林寺的话事人,他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尽量平衡的点。
至少在履职初期,释永信基本达成了这一目的。
释永信在继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后的第一项举措,是成立 " 少林寺武术队 "(后发展为 " 少林寺武僧团 "),在全国范围内巡回表演少林功夫。
别小看这个武术队,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这段时间内,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以及以其为蓝本改编的《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影视剧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进入大陆,雄壮豪迈的 "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 和婉转悠扬的 " 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 " 的歌声也随着《少林寺》的热映传遍大江南北," 武侠热 " 在中华大地上一时蔚然成风。释永信敏锐地察觉:这样的大环境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帮助少林寺打开知名度。
▲李连杰主演电影《少林寺》(图:网络)
那年头特别盛行各种演出、" 走穴 ",各地都在搞 " 文艺汇演 ",请来几个歌星、影星、笑星,唱几首歌、说几个相声段子,就能进账一大笔钱。武术队也是一样的,其成立初衷就是为了表演,而只要能 " 演 ",就有了上电视的资格,也就具备了出名的可能。
以成立武术队为起点,少林寺在释永信的主导下走上了轰轰烈烈的 "IP 打造 " 之路,产业链开始开枝散叶,不断扩张。
1988 年,少林寺以 " 缓解寺庙周边地区群众疾病情况 " 为出发点,成立了 " 少林寺红十字会 "。当年 10 月,又成立了 " 少林书画研究院 ";
1994 年," 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 " 正式挂牌,并不时参与 " 希望工程 " 募捐义演、孤儿救助计划、资助贫困学生就学等扶贫、助残、救灾主题的慈善活动;
1996 年,以 " 继承佛教传统,弘扬大乘文化,传播少林禅武 " 为宗旨的季刊(2011 年改为双月刊)《禅露》创刊。同样是在这一年,少林寺官方网站上线,这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寺庙网站——要知道那时候别说互联网远未普及,就连电脑都是稀罕玩意儿;
1999 年,34 岁的释永信正式登堂入室,就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并建立 " 少林文化研究所 ",首次推出了 " 少林学 " 这一概念。
▲少林寺官网首页(图:少林寺官方网站)
2002 年,释永信创办 " 少林书局 ",先后出版了《少林功夫史》《少林武功入门》等通俗读物,首次向大众披露武侠小说中地位崇高、神乎其神的武功秘籍《易筋经》。两年后,《易筋经》的全本直接挂在了少林寺的网站上,向全世界公开;
2005 年,少林寺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了《百年少林》纪录片,光是卖光盘的销售额就突破 7 位数。同年,少林功夫剧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剧场演出,落幕时 3000 多名现场观众起立鼓掌,这标志着 " 少林 " 二字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 IP;
2008 年,少林寺又开通了淘宝店铺。
......
那时候," 流量 " 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但释永信的所作所为明显很符合 " 引流 " 的一切特征。少林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肉眼可见地越来越高,2004 年,央视还请释永信专门做了一期节目,与他对话的是新闻主播 " 一哥 " 白岩松。
从这个时候开始,少林寺已经在释永信手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 脱胎换骨 ",从一座破落简陋的小庙变成了一个业务横跨多个热门领域、影响力覆盖海内外的超级商业帝国。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信仰与资本 " 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并愈演愈烈,对释永信的质疑甚至责难也随之而来,很多人说他 " 唯利是图 "" 一身铜臭味 "" 把佛门圣地搞成了世俗的生意场 "......
理性地说,佛门弟子一样要恰饭," 唯利是图 " 云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无可厚非,只是必须建立在 " 合法合规 " 这一前提下。
回顾释永信新官上任后为 " 破局 " 所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把 " 少林 " 这两个字注册成商标。此举相当于给少林寺的招牌明码标价,告诉你少林寺的 " 正统 " 在我这儿,不管你是谁,碰瓷少林就是侵权。
再联系释永信在之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你就会觉出:他实际上并不是在办寺庙,还是在开公司。二十余年间,围绕少林寺注册和实际控制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一度近百家,各种大大小小的品牌达 700 多个,涉及领域包含了文创、演艺、传媒、武校、养生、旅游、网游、餐饮、教培、医药、短视频、海外功夫分院 …… 所有的风口上都有释永信的身影出没,主打一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
▲少林寺商业版图(图:《商业周刊 / 中文版》)
释永信常用 " 功夫是媒介,禅才是核心 " 这句话教导弟子,但商业扩张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他自己也无力决定其能不能停、什么时候停。商业上的白日飞升之外," 袈裟与西服 " 间的纠纷也逐渐尖锐," 贪腐 " 和 " 私生活不检点 " 这两张几乎是商界 " 标配 " 的狗皮膏药如约而至,豪宅、豪车、美女、私生子 ...... 各种 " 下三路 " 的标签随着释永信的平步青云而开始如影随形地缠上了他。
最早从 2011 年开始,网上就有传言称释永信在国外的存款高达 30 亿美元,在美国、德国等地都拥有别墅,并与多位著名女明星有染。
▲ 2015 年关于释永信的举报贴(图:网络)
2015 年 7 月,一位网名 " 孙正义 1" 的举报者发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在其中罗列了几十页材料,指控释永信 " 与多名女性有染,育有私生女韩某恩,并在郑州某小区购豪宅安置 "。甚至其亲传弟子释延鲁都下场开撕,赴京实名举报释永信 " 索要 700 万元财物 "" 私生女落户澳洲 "" 情妇代持过亿资产 "" 寺内账外多辆百万级豪车 " 等罪名。这些举报后均被河南省调查组盖章认定 " 不实 ",但另一方面,官方也承认少林寺的财务管理 " 确实存在漏洞 "。央视镜头下,释永信双手合十,表情肃穆,一句 "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看似清者自清,但很多人都将其解读为 " 特权庇护下的沉默 "。
同样是在 2015 年,释永信出席了一个在澳大利亚项目的签约仪式,他身穿的号称 "6 名绣娘耗时三个月,成本 16 万元 " 的 " 南京云锦研究所定制金丝袈裟 " 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面对媒体的追问,释永信一脸淡定:" 车是政府的奖励,袈裟为文化交流定制,我每月工资就 700 元。" 而官方调查也证实了他的话。
▲释永信自称 " 月薪 700 块 "(图:网络)
当然,就算月薪 700 元属实,也不代表释永信每个月拿到手里的就真的只有 700 块。毕竟 " 天下功夫出少林 ",每天都有无数传统武术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来少林寺朝圣,光是门票收入这一项,少林寺年入一亿就不成问题。更不用说作为佛教寺院,少林寺还有 " 香火收入 " 这个大头,要是赶上什么佛祖菩萨的诞辰,头柱香据说最高能卖到七位数。这样看来,少林寺一年进账两到三个 " 小目标 " 并非天方夜谭,称得上是日进斗金。
有人说:少林寺在释永信的手里,除了上市,其他什么都有了。不过不上市也有不上市的好处,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具体财政数据可以不公开——之前面对社会对少林寺财务状况不透明的广泛质疑,释永信只用一句 " 此为佛门内部事务,不便透露 " 就能搪塞过去。
看来在官方的正式调查结果出炉之前,释永信到底有多少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纵览释永信这近半个世纪的少林生涯,基本可以概括为:黑料一箩筐,但永远金枪不倒。无论是 " 贪污腐化 "" 不守戒律 " 还是 " 私生活糜烂 ",总是被官方的 " 查无实据 " 或少林寺义正辞严的 " 保留追责权利 " 轻轻揭过。
现在想来,这里面除了释永信自己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擅长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之外,也未必没有上方 " 心照不宣 " 的因素在内。如同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所言:" 自从释永信当上少林住持,登封的 GDP 涨了好几个点。" 可以说少林寺养活着一大批人,地方政府要靠少林寺拉文旅收入,文化系统要靠 " 少林功夫 " 搞出口工程,宗教系统则把少林寺树立为 " 业界典型 "。只要别出遮不住的大问题,大家都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少林寺官方亲自通报,意味着之前的很多传言不仅属实,并且很可能已经严重到了完全没法洗白的地步——比如通报中的那句 " 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及寺院资产 ",这就足够说明:此前关于少林寺那些巨额香火钱及各种商业收入流向问题的举报,绝非空穴来风。
▲中国佛教协会的公告(图:网络)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民众质疑中,为什么之前都是 " 假 "" 谣言 ",今天却突然就 " 真 " 了呢?如少林寺这种 " 佛法外壳 + 商业内核 " 的模式,究竟是不是宗教场所运营的正路?如果是,那它的规范和边界在哪里?如果不是?那怎样的操作才是正路?
7 月 28 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认定释永信 " 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 所作所为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了佛教界的声誉,损害了出家人的形象 ",并根据有关规定,同意注销释永信的戒牒。与释永信光速 " 切割 "。
这是棺材上的又一颗钉子,相当于释永信以后的身份就只剩下俗家的 " 刘应成 " 了。
释永信的塌房,固然是他自己的私德有亏,但往大了说,这也是他用办企业的方法来经营少林寺经年累月带来的恶果,当 " 出家 " 变成了 " 入职 "," 信徒 " 变成了 " 顾客 "," 清净无为 " 的修行之地变成了印钞机器," 佛法无边 " 也就变成了资本的骗局。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去寺庙上香,许的无非是 " 财源广进 "" 天赐良缘 "" 早生贵子 " 之类愿望。而释永信已经以实际行动证明:佛祖真的是灵验的,这些愿望都可以实现——只不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些红尘俗物就由住持代各位施主收受了。
然后,现在也轮到释永信买单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