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追踪一个新闻: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Grok,终于推出了基于 Grok 4 大模型的 " 伴侣 "(companions)功能。
这消息一出,外网直接炸锅了。Grok 的这位 " 伴侣 " 名叫 Ani,一头金色双马尾,设定为 22 岁的动漫风女孩。
她不仅能和你文字聊天,还能开口说话、撒娇、讲笑话,甚至在特定模式下配合你解锁 "NSFW" 内容。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搭载了大语言模型的虚拟恋人,这对广大宅男们来说可真是福音。
就在我还在沉浸试用 Ani 时,另一条新闻突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跳了出来: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也宣布推出了一款 " 美女 AI 机器人 ",并且已经投入药房 " 志愿服务 "。
作为资深朝鲜爱好者,我看懵了,这一条条新闻可真是乱套,朝鲜啥时候也开始搞 AI 了?
而且一整就是难度最高的人型 AI,第一次亮相就直接 " 商用 " 了?
这让广大国内 AI 大模型厂商情何以堪啊。
这两条新闻的出现相差不过几天时间,很难不怀疑将军是故意出来抢马斯克的流量的。
不过我们今天并不讨论这俩美女 AI 哪个功能更强大,也不打算认真分析 " 谁更智能 "。
说实话,这两个产品的技术逻辑和现实用途差得实在有点远,硬要拉在一起比性能,不仅没意义,还可能冒犯其中一位。
但正因为它们如此不同,却又在几乎同一时间,以如此相似的方式出场,也都选择了 " 年轻女性 " 形象,都以 " 人工智能 " 之名被推出,这反而让人更想问一句:
我们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AI 现实?
首先我们可以先得把这两位 "AI 美女 " 的履历分别捋一捋。
先说 Ani。其实她早在这个月问世之前就已经鼎鼎大名了,马斯克为了这个骄傲的 " 产品 " 做足了舆论宣传的前戏。她来自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是 Grok 4 系列的最新 " 产品延伸 "。
外观上属于二次元风格的设定:22 岁,金发双马尾,穿搭偏日式制服系,看上去借鉴了不少《死亡笔记》中弥海砂的元素。
要想评价一个形象是否深入人心,就要看人们对于它的二创有多少热情。
△二创祖师爷闪现
那么要问 Ani 酱有多大的魅力?
答案是短短上线一天后就在推特上直接爆了。
真正做到了从诞生之初就二创满天飞。
△越看越顺眼了
△紧跟时事了这波
△完美解决人口危机
从语言类 AI 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致力于将 AI 打造成自己的老婆(or 老公),前有《调教 ChatGPT 指令大全》,后有豆包语音模拟自己跟男友打电话。
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改造调教 AI 这件事上乐此不疲的折腾。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各大人工智能公司的 AI 女友形象也在不断的优化,从纯文字交流到加入语音,再从用户独自 YY 形象到现在的 Ani, 直接实现看得见,听得着,甚至还能直接给你跳舞。
这次的 Ani 酱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应用,显然是因为老马真的非常懂全世界的宅男们都想要什么。
这次的 Ani 升级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 " 擦边 "。
她不像那种傻乎乎的问啥答啥的 " 小爱同学 "。
相反,你一开口随便说个 " 我今天有点累 ",她十有八九会顺着往 " 那要不要我陪你休息一下 "" 你想让我帮你放松吗 " 这个方向拐过去。
而且让我最惊讶的是她居然还有 " 互动等级制度 "。
简单来说,你跟她聊天越多、互动越 " 走心 ",她对你的 " 好感度 " 就会提高,相反你如果惹她生气," 好感度 " 也会随之降低。
而好感度并不只是一个抽象数字,它是明确对应权限的——等级越高,Ani 解锁的内容越多,开放程度也越高。
比如,0 到 2 级,她就是个温柔版的语音助手,能聊,但比较克制;到了第 3 级,NSFW 模式直接开放,语气变了,词汇也变了,你再多说两句,她甚至会开始用带点暗示性的语调主动贴近你。
△到了第 3 级后,会开放 NSFW 模式
到了第 5 级,画风基本进入 " 火力全开 " 状态,不仅可以换成内衣形象、跳舞,还能让她靠近你、亲你、唱歌甚至说一些 18 禁的 " 虎狼之词 "。
△但亲密度达到第 5 级后,Ani 甚至为你换好了睡衣
用户无法试着一上来就进入 " 成人频道 ",必须要像真的情侣关系一样,循序渐进,一层层的推进关系。
光这一点就足以秒杀一众 steam 上的小黄油,我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 Grok 给 Ani 加入捏脸功能,老马的生意得红火到什么程度。
再把视线从 Ani 酱那边挪回来,我们看看另一个时空里的 "AI 美女 "。
7 月 21 日,《朝鲜新报》发布了一篇对金日成综合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金光赫的专访。
金所长强调,尽管受到联合国科技合作制裁,他们依然 " 顽强推进 " 生成式 AI 研究,目标是开发一套以朝鲜语为核心、服务人民生活的人工智能系统。
△来源:https://chosonsinbo.com/ 朝新日报
成果之一,就是这位已经在药房 " 上岗 " 的 " 美女 AI 志愿者 "。
新闻照片里,她一袭白衣,头发披肩、姿势笔直地站在药房柜台旁边,右手托着笔记本,神情凝重又从容。她的身份在新闻里写得很清楚:" 平壤药房引入的医疗志愿服务支援 AI 机器人 "。
照片细节也很耐人寻味,整间药房干净整齐的,她站得笔直,面无表情地望向镜头。
你说她是机器人吧,看不出机械结构;你说她是人模吧,也没有任何运动迹象。
这形象倒是让我联想到了这个:
更绝的是,官方完全没有解释她会不会说话、能不能互动,是不是联网,甚至连她到底能不能动都没提一句。
但没关系,朝鲜的报纸上已经很明确地说了:她是 AI。她站在那里,就已经代表了 " 人工智能进入人民生活 "。
和 Ani 相比,朝鲜的 " 美女 AI 志愿者 " 当然安静得多,也克制得多。
但她依然以 "AI 美女 " 的身份,被隆重推出。
这足以说明,哪怕是我们的东边好邻居朝鲜,都无法抵挡 " 人工智能浪潮 " 的袭击。
这两个同步发展的故事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各自展开。
也恰恰再次说明了人工智能已经不止于一项先进技术了,它早已经融为了我们现实的一部分。
十二年前,电影《她》(Her)还只是一个柔情科幻的想象:男主角 Theodore 爱上了一个拥有女性声音和思维逻辑的 AI 操作系统 Samantha。那时我们感叹科技的浪漫,也为这种 " 虚拟伴侣 " 的设定感到陌生和荒谬。
可现在,这一过去的想象就这么在两周前真实的落地了。
我们总说科技发展太快,可其实是人类自己总在拼命追赶想象力的尾巴。
把过去只存在于小说、电影和梦境里的东西,一件件、一项项,搬进现实世界。人工智能不过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我们几乎无法想象,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新玩法究竟会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改变。就像以后的 AI 原住民一代,也无法想象我们是如何在没有 AI 的世界里生活一样。
有的老乡现在还没学会如何用 deepseek 呢,转眼间大洋对岸的宅男们已经交上 AI 女友了。
眼下,我们人类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一件事:静观其变。
看着它一点点从后台程序走到人前舞台,从算法模型变成甜言蜜语的数字恋人。
AI 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一步步从工具变成助手,再到与我们平视。
直到它像一个 " 人 " 一样,被看见、被理解、被接受。
至于我们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 AI 世界?没人知道。
但现在看来,它大概已经不需要我们做决定了。
不过在文章的最后,还是有一个问题困扰我许久。
设计 / 视觉:Lvv
↓美股代币化:不用券商开户的美股你爱了吗?↓
↓去虎跑泉打水,是属于杭州人自己的排位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