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2025 年全省产业规模力争突破千亿元,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加快 " 智改数转网联 " 发展步伐,建设全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高地。这一行动方案不仅勾勒出江苏制造业提质升级的路径,也释放出地方重工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强烈信号。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在当前装备制造迈向技术革新的关键阶段,江苏提出的目标将对全国轨交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该方案,江苏将力争创建 1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 10 家省级及以上 " 专精特新 " 企业,新增 5 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含 5G 工厂)和 10 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同时推进绿色工厂创建 5 家。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此轮产业升级举措聚焦短板环节与核心能力,瞄准的是全链条优化与自主技术突破。当前,江苏轨交装备产业已形成以南京浦镇、常州戚机车为核心的两大产业集群,2024 年产业营收已超 600 亿元,为实现千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整车制造方面,中车南京浦镇公司持续发力,其产品覆盖高速动车、地铁列车、城际列车等多个领域,具备完整的整车设计制造能力,是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造的重要基地。常州则主攻内燃机车及供电系统,在供配电与关键零部件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江苏正在通过区域差异化分工,形成以浦镇为 " 高端整车 + 信号系统 "、常州为 " 核心部件 + 电控配套 " 的互补格局,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与资源重复投入,提升了整体集群的协同效率。
此外,江苏还将加快推进产业链 " 卡脖子 " 环节攻关。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部分核心系统如牵引系统、网络控制、通信信号仍受制于国外技术,江苏此举意在突破长期依赖进口的技术瓶颈,增强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在此基础上,该省还将依托龙头企业牵引、科研院所协同与地方财政扶持,共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原创性技术源头与工程化应用场景。
江苏省提出的 " 智改数转网联 " 方向亦值得关注。根据规划,江苏将在制造流程中全面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升级,并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中试点 "5G 工厂 " 与 " 无人车间 "。众赢财富通认为,智能化改造将成为江苏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一环,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也为未来打造模块化、柔性化轨交产品打下基础。同时,推动绿色制造、构建可持续产业体系也是江苏本轮升级的重要内容。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江苏轨道交通建设正加快推进。南通地铁 2 号线、苏州 3 号线与 11 号线贯通、无锡 S1 线试运营等一系列轨交项目持续带动本地装备制造市场,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提供稳定订单来源,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协同契机。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地方项目密集推进已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进步反哺城市运营,区域间资源整合加速。江苏若能借此势头在 2025 年如期实现千亿规模,将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产业政策的落实力度也值得期待。据了解,《行动方案》出台后,各设区市迅速响应,围绕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企业梯度培育、智能工厂认定等多维度开展配套工作,推动目标逐项落地。尤其在企业支持方面,江苏将加强财政奖补力度,加快兑现智能改造、技改投资、人才激励等专项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众赢财富通认为,地方政府从顶层设计到一线执行的政策穿透力,将成为决定此轮产业转型成效的关键变量。
总的来看,江苏省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与前瞻性。从产业集群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到供应链自主可控与智能绿色制造的深入推进,各项措施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在产业政策与地方项目双轮驱动下,江苏有望在 2025 年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并在 " 十四五 " 后半段进入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第一梯队。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江苏模式在未来或将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从 " 跟跑 " 走向 " 领跑 " 的重要标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