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的仁怀,蝉鸣裹挟着酒香弥漫在赤水河两岸。这座因酒而兴的小城,在 8 月 2 日这天,以一场高规格的 "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向行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作为酱香白酒的 " 根脉之地 ",仁怀正主动跳出 " 舒适区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仁怀举行
这场座谈会的召开,恰逢白酒产业的关键转折期。会场内,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专家、酒企掌舵人、年轻经销商代表与政府相关领导围坐,话题始终围绕 " 如何让酱香白酒更‘年轻’ "" 如何让传统产业更有活力 " 展开。会场外的赤水河依旧奔涌,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核心产区的过去与未来:它曾凭借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千年酿造工艺与茅台等龙头企业的引领,成为酱香白酒的 " 核心产区 ";如今,当行业进入 " 存量竞争 " 阶段,当年轻消费群体成为新变量,仁怀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 " 核心产区 " 的优势,在新时代继续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图为座谈会现场
变局之下:
白酒产业的"三期叠加"与年轻化浪潮
要理解仁怀的 " 破局 " 诉求,首先需要看清白酒行业的全局变局。《2025 白酒中期报告》用 " 三期叠加 " 概括当前产业状态:消费结构从 " 金字塔型 " 向 " 橄榄型 " 转型,大众消费与中高端消费此消彼长;市场分化加剧,头部企业与区域品牌的差距持续拉大;存量竞争下,企业间的 " 贴身肉搏 " 取代了过去 " 跑马圈地 " 的扩张。
这一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成为最不可忽视的变量。里斯咨询数据显示,国内潜在年轻酒饮人群达 4.9 亿,支撑起 4000 亿元市场;中国酒业协会的调研更直接——年轻人已占白酒消费群体的 34%,且这一比例仍在攀升。与传统消费者不同,年轻人喝酒不再是为了 " 应酬 ",而是为了 " 悦己 ";他们不爱 " 高度数 " 的辛辣,偏爱 " 低度微醺 " 的轻松;他们不迷信 " 老字号 " 的招牌,却会为 " 国潮设计 "" 沉浸式体验 " 买单。
这对白酒行业意味着什么?靠 " 历史故事 "" 工艺传承 " 就能打动消费者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年轻群体的消费逻辑,本质上是 " 价值认同 " ——他们需要的是能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产品,是能与社交圈层产生共鸣的品牌,是能满足情感需求的体验。谁能率先读懂年轻人,谁就能在存量竞争中抢占先机。
竞争之变:
从"企业单打"到"产区共舞",仁怀的"护城河"与"新挑战"
在行业分化与消费代际更迭的双重压力下,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从 " 企业单点竞争 " 转向 " 产区生态竞争 "。作为中国酱香白酒的核心产区,仁怀的优势得天独厚:这里聚集了茅台、国台、仁怀酱香酒等头部酒企,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酱香白酒产业集群;赤水河沿岸的微生物群落、独特的气候条件与传承千年的 "12987" 工艺,构成了难以被简单复制的 " 护城河效应 ";更重要的是,酱香白酒近年来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消费者对 " 健康酱香 " 的认知不断深化,这些都为仁怀提供了 " 天时地利 "。
但优势背后,挑战同样紧迫。一方面,全国其他白酒产区(如浓香型的宜宾、清香型的吕梁)正加速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抢占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对酱香白酒的 " 刻板印象 " 仍未完全打破—— " 喝酱酒容易醉 "" 口感太厚重 " 的标签,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更关键的是,尽管酱香白酒的市场份额在扩大,但其在全国白酒消费中的占比仍不足 20%(据中国酒业协会 2024 年数据),如何从 " 小众品类 " 走向 " 大众选择 ",是仁怀必须跨越的门槛。
破局之道:
"五个坚定"勾勒仁怀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针对行业的痛点与自身的使命,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常文松在座谈会上提出的 " 五个坚定 ",被与会者视为仁怀破局的 " 关键钥匙 "。这五个方向,既回应了当下的挑战,也锚定了长期的目标,更透露出仁怀对 " 核心产区 " 角色的深层思考。
"坚定穿越周期信心,筑牢产业支撑力" ——这是应对存量竞争的"底线思维"。白酒产业的 " 周期律 " 从未消失,但仁怀的选择不是 " 收缩 ",而是 " 强基 "。从原料端的有机高粱种植标准化,到生产端的智能化酿造车间试点,再到仓储物流的数字化溯源体系,仁怀正通过全产业链的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正如一位参会的酒企负责人所言:" 只有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在行业波动中站得稳。"
"坚定产区建设本心,提升价值引领力" ——这是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升维。仁怀的野心,不止于 "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 ",更在于成为 " 世界酱香文化中心 "。座谈会上,多位专家提到 " 酒旅融合 " 的潜力:依托赤水河沿线的酒企集群,打造 " 酱香文化小镇 ",让游客在参观酒窖、体验制曲中感受酱香之美;开发 " 酱香主题研学 " 课程,让年轻人从 " 喝酱酒 " 到 " 懂酱酒 ";甚至通过元宇宙技术,让消费者 " 穿越 " 到古代酒坊,体验传统酿造的魅力。这些举措的核心,是将 " 仁怀酱香 " 从一种 " 饮品 " 升维为一种 " 生活方式 "。
"坚定长期主义初心,淬炼品牌软实力" ——这是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同法则"。对茅台、习酒等头部企业来说," 长期主义 " 意味着持续打磨品质、提升品牌高度;对国台、钓鱼台等中坚力量而言,是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向下延伸大众酱香产品线;对更多中小企业来说,则需要聚焦细分市场(比如健康酱香、女性友好型酱香),形成差异化优势。正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所言:" 产区的繁荣,从来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万马奔腾’。"
"坚定营销变革恒心,激活市场开拓力" ——这是触达年轻人的"关键一跃"。座谈会上,年轻经销商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 我们卖酒,不是卖‘酒本身’,而是卖‘场景’和‘情绪’。" 为此,仁怀的酒企正在尝试 " 破圈 ":与国潮品牌联名推出 " 小瓶装微醺酒 ",在小红书、抖音上发起 " 酱香微醺日记 " 话题,联合剧本杀店开发 " 酱香主题剧本 ",甚至与咖啡品牌合作推出 " 酱香拿铁 "(低度数版)。这些看似 " 跨界 " 的尝试,本质上是让酱香白酒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场景。
▲图为座谈会上年轻经销商代表们发言
"坚定为企服务诚心,凝聚产业内驱力" ——这是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仁怀," 服务企业 " 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开通 " 酱香产业绿色通道 " 简化审批流程,与高校合作开设 " 酱香产业学院 " 培养专业人才,甚至牵头组织企业赴海外参加酒展。正如常文松所说:" 政府要当好‘店小二’,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闯市场。"
未来已来:
仁怀"突围"的探索,或将成为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仁怀的这场座谈会,既是一次 " 应对当下 " 的策略会,更是一场 " 布局未来 " 的动员会。短期看,通过精准触达年轻客群、开拓多元消费场景,仁怀有望稳定酱香白酒的市场份额;中长期看,依托产区文化与产业集群优势,仁怀或将推动酱香白酒从 " 中国味道 " 走向 " 世界烈酒 ",成为全球烈酒市场的标志性符号。
更重要的是,仁怀的探索,为中国白酒产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 " 样本意义 "。当行业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价值深耕 ",当消费从 " 功能满足 " 转向 " 情感共鸣 ",核心产区的引领作用愈发关键。仁怀的选择——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以协同为要,或许能回答一个问题:传统产业如何在变革中保持生命力?
赤水河的水依旧流淌,仁怀的酒香仍在飘散。这场关于 " 高质量发展 " 的讨论,或许只是仁怀故事的新起点。正如一位参会老专家在座谈会结束时感慨:" 酱香白酒的未来,不在过去的辉煌里,而在今天的变革中。仁怀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的路,值得期待。
贵阳市融媒体中心 景行 杨才江 谢兵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