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LED 芯片行业在宏观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复苏的双重驱动下,整体营收呈现增长态势,多数企业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然而,行业内部增长动能、盈利水平、研发投入和政府资源分配等方面分化加剧,头部企业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营收普增:龙头稳固,新锐疾进
2025 年上半年,LED 芯片行业整体保持增长,但企业表现差异显著。其中,三安光电以 89.87 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同比增长 17.03%,规模优势与增长韧性并存。
乾照光电以 37.08% 的同比增速位列增长榜首,展现出强劲的业务扩张势头。华灿光电(+33.94%)、聚灿光电、蔚蓝锂芯和士兰微(均超 19%)同样实现高增长,共同推升行业景气度。
然而,兆驰股份虽以 84.83 亿元营收位居第二,却同比下滑 10.89%,成为头部企业中唯一负增长者,或反映出其正面临市场策略调整或细分领域竞争加剧的挑战。
盈利分化:冰火两重天
行业盈利状况呈现 " 冰火两重天 "。士兰微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 1162.42%,扣非净利润也增长 113.12%,盈利能力显著修复;蔚蓝锂芯归母净利润增长 99.09%,扣非净利润增幅达 186.51%,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质量大幅提升。乾照光电(+88.04%)与华灿光电(+53.17%)也表现亮眼。
另一方面,三安光电归母净利润同比微降 4.24%,但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 65.20%,表明主营业务盈利稳健,净利润波动或源于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兆驰股份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下滑超 27%,短期盈利承压明显。
毛利率分层:成本控制能力成关键
企业毛利率分层清晰:蔚蓝锂芯(20.80%)和士兰微(20.42%)毛利率领先,显示出较强的产品定价与成本控制能力。兆驰股份(16.84%)与三安光电(15.16%)处于中游水平,盈利稳定性较好。
而聚灿光电(13.76%)、乾照光电(11.45%)与华灿光电(6.23%)毛利率偏低,后者个位数的毛利率表明其面临严峻的成本与竞争压力。
政府补助:资源向头部集中
政府补助仍显著向龙头企业倾斜。三安光电以 2.99 亿元的补助金额遥遥领先,华灿光电(1.26 亿元)与兆驰股份(7630.54 万元)分列二、三位。
相比之下,聚灿光电仅获 108.51 万元补助,与其他企业形成巨大落差。高额补助对部分企业利润构成重要支撑,也提示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真实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规模与增速并重
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但策略与力度差异显著。兆驰股份研发费用达 4.97 亿元,居行业之首;士兰微(4.78 亿元)与三安光电(4.00 亿元)紧随其后。
三安光电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3.35%,增速最高;乾照光电(+26.51%)与蔚蓝锂芯(+16.83%)也保持高增长。唯有士兰微研发投入微降 1.84%,或处于投入周期调整阶段。
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士兰微以 7.55% 的投入强度领先,兆驰股份(5.86%)与蔚蓝锂芯(5.67%)位列其后,反映出这些企业更倾向于技术驱动战略。
专利储备:质量与数量的平衡
专利方面,三安光电以 2631 项专利总量确立规模优势,技术覆盖广泛。华灿光电(1143 项)和士兰微(1293 项)专利数量位居第二梯队,但华灿光电发明专利占比高达 91.2%,凸显其技术原创性与创新质量。
聚灿光电专利总量较少(173 项),但发明专利占比 50.9%,仍聚焦高价值研发。
技术进展:应用领域多元化拓展
各家企业在新技术及应用领域拓展上各有侧重。
三安光电:MiniLED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及 VR 等领域,在多家国际头部客户中的份额持续提升。MicroLED 与海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及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产品落地穿戴设备、AR 眼镜、车载显示和高端电视等场景。车用 LED 技术国际领先,供货量稳步增长,高端车灯市占率持续提升;植物照明、红外、紫外等产品线出货量同比增长,应用覆盖穿戴、医疗、工业等领域。子公司安瑞光电上半年完成 12 个新项目定点,实现对奇瑞、长安等多品牌批量供货,并突破 DLP 车灯项目,前照灯与氛围灯占比提升;海外市场获宾利、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定点,未来将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聚灿光电:聚焦产品良率与性能提升,GaAs 基 MiniLED、背光等产品性能快速提升,银镜倒装产品实现稳定量产并拓宽至照明、车载等多领域。在外延方面,GaN 复合衬底技术实现大规模量产,开发多波长结构满足高色域需求;Mini 直显性能达行业领先,MicroLED 持续推进技术认证。GaAs 外延产能稳步爬坡,Mini 产品良率大幅提升,车用 LED 实现量产交付。芯片业务完成三大车规认证,多款产品已用于车规级场景;Mini 背光突破高压微漏问题,MicroLED 获客户认可,具备全色系稳定出货能力。
华灿光电:照明芯片产能与销量增长,获国际一线客户认可;背光产品全面进入主流供应链。Mini/MicroLED 技术及出货处于行业领先,MiniRGB 芯片应用于多类终端,MicroLED 珠海基地于 2025 年 3 月实现量产。植物照明领域为全球核心供应商,2025 年强化红光技术布局。车用 LED 突破新势力客户,产品性能提升、成本优化。GaN 电力电子器件通过 JEDEC 可靠性认证,技术持续迭代。蓝宝石衬底业务工艺领先,良率提升、成本降低。
蔚蓝锂芯(澳洋顺昌):2025 年上半年完成 BG 蓝绿双峰芯片研发并获专利授权,产品于国际 TV 大厂背光业务试产,CSP 灯珠在 TV、车载 Mini 背光及手机闪光灯领域批量出货。
乾照光电:照明业务聚焦高光效方案优化毛利;Micro MIP 芯片获头部企业量产认证,Micro COG 技术突破并推进国际认证,AR 微显示技术持续储备。
兆驰股份:高端产品份额持续提升,Mini RGB 芯片单月出货达 15000KK,市占率超 50%;车用 LED 芯片全面量产。技术方面实现 02 × 06mil Mini 芯片量产,突破车规级垂直结构技术。Mini/Micro 显示模组产能达 25000㎡/ 月,家庭影院及商显模组实现国际客户大批量出货。
士兰微:2025 年上半年子公司士兰明镓完成产线整合,产能利用率达 90%,芯片出货增 46%,产品结构随植物照明、安防监控、Mini 显示等上量持续优化;下半年将推进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努力降低亏损。
从车载显示到 VR 设备,从植物照明到高端电视,LED 芯片企业正在各自选择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技术突破、产能扩张与市场渗透正在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整个行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下半年行业或将延续分化趋势,技术储备深厚、市场定位精准的企业有望继续领跑,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