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10-20
【长安巷陌】陕西县域马拉松“降温”,一周八场赛事为何集中取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赛事组委会的公告挤满了退款通知,跑友们的行程计划被迫一再调整。

原本应是马拉松赛事黄金季节的十月,陕西多地却接连传来赛事取消的消息。短短一周的时间,包括旬邑、留坝营盘、华阴、富平等地在内,陕西至少有八场半程马拉松赛事相继宣布取消。

10 月 10 日,旬邑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因天气原因取消原定于 10 月 12 日举办的赛事,由此拉开了十月陕西马拉松 " 取消潮 " 的序幕。随后,留坝营盘、华阴、富平等地的半程马拉松也陆续宣布取消,这些赛事原计划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初举行,取消原因多为 " 赛事计划调整 " 或 " 因故 " 取消。加上五月已延期的永寿槐林半程马拉松,今年以来,陕西已有九场县域马拉松赛事按下 " 停止键 "。

▲截止 10 月 16 日 12:00,陕西取消 8 场半程马拉松比赛

01

赛事取消密集,全国性现象显现

这些赛事中,旬邑半程马拉松原定于 10 月 12 日举办,留坝营盘半程马拉松原定于 10 月 19 日举办,兴平半程马拉松和富平半程马拉松均原定于 10 月 26 日开跑,咸阳高新半程马拉松原定于 11 月 1 日举办,泾阳郑国渠半程马拉松原定于 11 月 2 日举办,而华阴半程马拉松和三原半程马拉松也都计划在 11 月 9 日举行。

这一现象并非陕西独有。根据时代财经梳理,10 月 1 日以来,截止 10 月 13 日,全国各地至少有 36 场马拉松赛突然官宣取消或调整,这些马拉松赛事,涉及广西、湖南、陕西、四川、河北、江苏等多省市,许多赛事的主办方为区、县级人民政府。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统计时间截止 2025 年 10 月 13 日

02

政策规范与安全考量,取消潮背后的深层原因

观察这些赛事取消的原因,可谓多样。直接的 " 天气原因 " 背后,一场全国性的、更深层次的行业规范与调整正在发生。

10 月 10 日,旬邑半程马拉松因 " 天气原因 " 取消,打响了陕西十月 " 取消潮 " 的第一枪。而早在五月,永寿槐林半程马拉松就已因 " 预测比赛日天气高热 " 而延期。表面上的天气因素,成为了后续一系列因政策调整而取消赛事的最佳缓冲。

▲永寿槐林半程马拉松因 " 预测比赛日天气高热 " 而延期举办

真正的决定性力量,来自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收紧。据多方信息显示,国家体育总局拟从 2025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新规,全面停止审批县区级及以下的 C 类马拉松赛事,并限制每个设区市每年举办马拉松赛事不得超过 3 场,且仅限全马和半马项目。此举旨在精准整治近年来马拉松赛事数量泛滥、安全风险高、组织水平参差、部分地方政府借赛事举债搞 " 形象工程 " 等突出问题。

这一新政为近期的 " 取消潮 " 提供了最明确的注解。它不仅印证了此前跑圈内关于 " 体育总局工作会议讨论取消县级马拉松 " 的传闻,也直接导致了如 2025 北京龙形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因 " 政策因素 " 被取消。陕西多地集中在 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初的赛事,正位于新政生效的 " 窗口期 ",其大规模取消正是对新规的直接回应。

中国田协在 2025 年 7 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对赛事的赛道设计、医疗保障、应急预案等环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部分赛事可能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新的安全标准而被迫取消。

▲中国田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

安全考量是推动政策出台的另一个关键动因。马拉松本质上是极限运动,对参与者有极高要求。然而,部分地方为追求 " 赛事经济 ",将其过度包装为 " 全民健身项目 ",甚至出现 " 零基础跑者报全马 " 的危险情况。一些赛事也暴露出路线规划不合理、医疗保障薄弱、应急预案缺失等问题。此外,赛事运作中 " 替跑 " 现象普遍、盲目高薪邀请外籍选手包揽奖金等乱象,也偏离了大众参与的初衷,削弱了赛事的竞技纯粹性。新政中加强对参赛门槛、医疗保障及外籍选手的管理,正是对这些乱象的针对性纠偏。

03

县域办赛的现实挑战,经济与管理的双重压力

办一场马拉松赛事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县域城市来说,面临着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经费支持是关键因素。永寿槐林半程马拉松的预算就近 150 万元。在县域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时期,财税收入增资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困难,不具备办赛经济支持。

▲图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据 @凤凰财经,有业内人士估算,举办一场 4000~5000 人规模的中田协 A 类半马赛事,至少要 200 万元。这涵盖了赛事奖金、竞赛运营(赛道、安保、医疗、补给)、营销推广等庞大开销,安保和医疗更是其中的 " 大头 "。

▲图源 @凤凰网财经

有限的回报也是考量因素。除了像无锡马拉松这样能产生数亿元经济效益的头部赛事外,大多数县级马拉松很难实现盈利。今年 5 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数据显示,在参赛跑者人均总消费支出方面,2024 年全马、半马参赛者人均总消费支出为 14141 元,该数据在 2023 年为 13701 元。此外,《报告》数据显示,参赛跑者在运动项目中投入的年度消费总金额是未参赛跑者的 3.6 倍,异地参赛跑者在赛事举办地多停留一天,个人年度总消费平均增幅超 7000 元,体现路跑赛事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关键作用。

但对于多数县级城市,尤其是级别较低的赛事,其经济效益可能远低于预期。

▲源自《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报告》

城市管理能力也不容忽视。马拉松赛事规模大,至少需要容纳 5000 名以上运动员,这对县域城市的接待能力提出了挑战。赛事期间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管制会给市民的上班、就医、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容易引发公众反感。

04

行业理性回归,马拉松本质的重塑

这场马拉松赛事 " 取消潮 " 看似行业遇冷,实则是马拉松运动向本质回归的关键转折,更是对盲目扩张乱象的主动纠偏。

过去几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规模持续扩张,不仅标牌赛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全马、半马等各类赛事年均举办量更是突破 700 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 " 赛事扎堆、资源浪费 " 的情况。随着新规对赛事准入、县域办赛数量的严格管控,未来赛事总量会适度减少。

这种调整推动体育赛事回归本质。当某些地方将赛事数量与政绩挂钩时,马拉松已异化为 " 面子工程 "。而今,从办赛热到理性办赛,正是对《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的落实。

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为行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伦敦马拉松用 40 年时间打磨出 " 全球最安全马拉松 " 的口碑,其秘诀恰在于对安全标准的严苛坚守。

对于已经为比赛做好准备的跑者来说,赛事取消总是令人失望。留坝营盘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在公告中表达了对跑者的感谢:" 为感谢各位选手的支持并作为本次赛事的纪念,组委会特为所有已成功报名的选手准备了部分参赛物资作为纪念 "。

▲图源《关于取消 2025 留坝 · 营盘半程马拉松的公告》

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正在处理退款和补偿事宜,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赛事能够顺利举行。一场赛事背后是数月的心血,突然取消同样让他们感到无奈。

未来几个月的陕西路跑赛事日历上将出现一些空白,但这些空白或许正是县域体育理性发展的开始。当马拉松热退去,对体育本质的尊重才会真正回归。

文 / 周芝屹

编辑 / 张伟

法律顾问:北京市泽文(西安)律师事务所

相关标签

马拉松 陕西 半程 松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