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下午,龙华区观湖街道 2019 年度 " 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 表彰活动在观湖街道松元厦文化广场圆满举办,十个代表观湖街道 " 好家风 " 的家庭荣获奖章。
为培育重家风、重家教、尊道德、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以家风建设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城市文明建设,为建设龙华中轴新城提供道德滋养、精神动力和良好的人文环境,2019 年 7 月,由龙华区观湖街道党工委、龙华区观湖街道办事处主办,深圳晚报承办的 2019 年龙华区观湖街道 " 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 评选活动正式上线。通过公开征集、社区海选宣传等方式,活动吸引了全街道 200 多个家庭报名参与。经过社区推荐、专家评审、联合审定程序,10 个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脱颖而出。当日下午,松元厦文化广场喜气洋洋,"2019 年龙华区观湖街道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 表彰活动在这里隆重举办。观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远桥,深圳晚报编委胡文等出席活动,并对 10 个获奖家庭一一进行表彰。现场气氛热烈,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及党员群众共计 200 余人到场观看。
张远桥在颁奖时,为 10 个获奖家庭的先进模范事迹 " 点赞 ",并提出两点希望:希望受到表彰的家庭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从自身做起,带动每一个观湖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传播良好家风;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以良好家风涵养社会风尚,让观湖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智慧和热情汇聚起推动观湖街道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磅礴力量,为龙华区文明创建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表彰活动现场,10 个获奖家庭代表依次上台接过荣誉奖牌。伴随着主持人的讲解,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娓娓道来。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好家风获奖家庭的现场表彰,同时也将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风尚更好地传达给观湖街道辖区居民。
负责维护本次活动秩序的龙华区 " 文明指导员 " 宋先生在场外接受了深晚记者采访,作为工作人员,他对活动有着深刻的感悟:" 这十个好家风家庭带给我们很多温暖的正能量,正是这一个个温暖的小家,才能组成我们观湖这样温暖的大家庭。"
观湖街道宣传文化科科长王发明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向社会传递温暖,希望能够通过这场颁奖活动,礼遇获奖家庭,通过他们的事迹传递爱与温暖,传承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深圳晚报记者 邹曾婧 通讯员 张宇红 陈敏
附:走近龙华观湖街道十大 " 好家风 " 家庭
1、樟坑径社区
陈智常家庭:续写两代人的蓝天故事
陈智常的叔叔和父亲都是抗战期间的空军军官,他们先后于 1941 年 9 月、1945 年 3 月牺牲。受父亲和叔叔的影响,1961 年,陈智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汽车运输大队,在空军部队当上中士班长,圆了他从小的 " 空军梦 "。退休后的陈智常(现已 77 岁)为了寻找父亲和叔叔的坟墓与资料,2013 年以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先后到昆明的中国空军抗日战争殉国将士墓、重庆抗战博物馆、台北忠烈祠、云南腾冲国殇馆、成都凤凰山机场等地查访。
2、樟坑径社区
曾淑涛家庭:一饭一蔬皆是爱 一言一行传承孝
" 回家吃饭 ",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能够抚慰疲倦的身心,唤起归家的渴望。对于 70 岁的曾淑涛来说,一家人一起吃饭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品菜肴,话话家常,亲人间的爱也在一饭一蔬间悄然传递。
曾淑涛一家四代人都居住在龙华区樟坑径社区,家庭成员众多,他的母亲廖凤娇今年已是 99 岁高龄,最小的孙辈才两岁半。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通过同桌共食,感情不断加深,彼此间相处和睦,成为社区和谐之家的典范。
3、樟坑径社区
林卫新家庭: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林卫新是樟坑径社区工作站的一名信访调解员,他热诚耐心接待每一位前来信访的居民,始终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信访调解岗位。
妻子蔡传慧勤俭持家,对公婆敬如父母,姑嫂之间亲如姊妹。2006 年,由于父母年老多病,夫妻俩商量后,妻子毅然辞去工作在家照顾老人,操持家里大小的事务。都说媳妇难做,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道。夫妻共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
4、观城社区
曹艳浓家庭:不平凡的社区计生基层工作者家庭
曹艳浓是观湖街道观城社区的一名计生专员。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踏实的好员工;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明事理的好妻子;在婆婆心里,她是一个话不多但心地善良的好儿媳;在女儿眼里,她是无所不能的 " 超能老妈 "。
作为社区计生工作者,她刻苦钻研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生殖保健等相关知识;她走家入户,倾听群众心声,面对计生困难户,她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真诚投入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
5、观城社区
杨玲家庭:乐于奉献的义工之家
杨玲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四口之家,跟深圳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一样,杨玲 20 岁就来到深圳,在深圳认识了自己的丈夫,结婚后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因一次意外与义工结缘,原本平凡的四口家庭便开启了他们的志愿之旅。当时在家人的不理解中,杨玲依旧坚持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即使再忙也要抽时间去做义工。回家后她把自己做的服务和经历的事情与家人邻居分享,渐渐地家人也被她的行为感染。杨玲的丈夫在她的带动下于 2015 年注册了义工。2016 年,大女儿刚满 10 岁,杨玲便带着她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
6、鹭湖社区
汤梦洁家庭:顾好小家 传播大爱
汤梦洁是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的一名社工,同时也是一位 7 岁孩子的母亲,她和丈夫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努力把小家经营得幸福又美满。工作之余,汤梦洁还坚持做公益,通过 " 故事妈妈 " 绘本阅读计划,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
汤梦洁的外公当年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兵,回到故乡后,开始做一名基层干部。在教育子女方面,外公宽严相济,他用一辈子的行动告诫子女如何走正道,做好事,做好人。在外公的教育下,汤梦洁的妈妈也有着一份古道热肠。外公的无私奉献和母亲的助人为乐,代代传承的好家风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她。
7、润城社区
赖明利家庭:三代同堂的幸福之家
赖明利,一位本可以颐养天年过着无忧无虑晚年生活的老人,却选择在花甲之年成为一名义工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鼓励孩子创业,尽力帮助周边的人,热心公益事业 …… 三代同堂的赖明利家庭,让人们看到了家和万事兴、生活幸福的样子。
赖明利从 2014 年开始参加招商澜园党支部各项志愿活动,2017 年注册深圳义工。参加观湖义工团队各项活动至今,服务时效 1800 余小时,从今年 4 月份开始还坚持参加每晚 19:00 至 21:00 的垃圾分类督导。
8、松元厦社区
陈杏儒家庭:传承好家风 幸福小家乐融融
陈杏儒,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工作站站长,是松元厦社区本地人。
生活中,作为一家之主,陈杏儒时刻做到 " 多一点关怀,多一点理解 "。作为一名丈夫,他明白照顾家庭的重担大多数时候是妻子一个人承担,平日在家,他总乐于与妻子分担家务。作为父亲,他知道自己的言行将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积极与孩子沟通,陪伴孩子阅读,他希望 "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 这句家训能够时刻督促孩子,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的 " 四有 " 新人。
9、松元厦社区
朱沙家庭:家里有个身残志坚的 " 张海迪 "
朱风仙 ( 笔名朱沙 ) ,10 岁时因一场重病导致只能依赖轮椅生活。但一直以来,她自强不息,坚持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将自己的心理咨询个案编辑出书《仰望幸福》,以此帮助迷茫、困惑的人走出困境。朱沙也因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亲切的称为 " 龙华张海迪 "。
为充分调动身边爱心人士的力量,朱沙还积极创业,以期发挥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龙华。2013 年,朱沙成立了民非组织:深圳市龙华区朱沙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并于 2015 年至今开展 " 阳光心灵——龙华区残疾人关爱项目 ",为龙华区 300 多个残疾人及其家人送去关爱。
10、新田社区
李信欣家庭:不甘平凡的 "80 后 " 家庭
新田社区妇联主席李信欣的家庭在新田极具代表性。夫妻二人都是新田当地居民,是生活无忧的 "80 后 ",令人羡慕。
李信欣和丈夫志成都选择了一份有荣誉感,有责任担当,但收入并不高的职业。丈夫志成是社区森林消防员,而她则是一名从早忙到晚的社区 " 大忙人 " ——社区妇联主席。" 父辈拼搏努力创造的幸福生活对我们而言是一份幸运,我们只有让自己更优秀,培养优秀的孩子才能与这份幸运匹配。" 这是李信欣家庭共同的生活目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