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80 年八月,齐王刘襄准备发兵,准备打到长安去,讨伐吕氏家族。
刘襄派出了内史祝午,去把东边的琅邪王刘泽约过来,大家都是刘氏子弟,自然要先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祝午见到琅邪王后,对他说:" 吕氏家族作乱,我们家大王准备出兵讨伐。但是,他知道自己年纪还小,对军事也不太懂,所以愿意把齐国托付给大王您,听从您的号召。您在高祖时期就当过将军,所以特地派我来恳请您移驾临淄,和我们大王一起商量,共举大事。"
刘泽相信了祝午的话,根本没有想到祝午其实是在骗他。
于是,刘泽跟着祝午到了临淄。
可是,刚到临淄,刘襄这小子就翻脸了,把刘泽给抓了起来。
随后,刘襄又派祝午回琅邪国,征调所有军队,由齐王统一指挥。
刘泽一看,完犊子了!被刘襄这孙子算计了,这可怎么办?
刘泽是刘邦的堂弟,而刘襄自然就是他的孙子。
刘泽知道自己麻烦大了。如果不能及时脱身,将来万一刘襄举事失败,自己恐怕也会被牵连。
于是,刘泽主动去见刘襄,说道:
" 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子,皇位将来一定属于您。现在,朝堂上的高官们还在犹豫,不知道该拥立谁,他们还没有下定决心。而我呢,在我们刘姓皇族中,辈分最高,或许他们还需要我们皇族中有分量的人的意见。可您把我关在临淄,对您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派我去长安,到时候我可以在长安力主由您上位,替您说说话。"
刘襄听了,觉得刘泽说得有道理。
毕竟,吕雉扶持的小皇帝到底是不是刘家的血脉都说不清楚,将来如果小皇帝被赶下台,谁来继位呢?自己作为高祖皇帝的亲孙子,在齐国又有大量军队,地盘大,实力强,只要有人支持,说不定真有机会问鼎皇位。
于是,刘襄同意了刘泽的建议,解除了对刘泽的软禁,还派出盛大的车队护送刘泽西行前往长安。
刘泽顺利前往长安,而齐王刘襄则开始举兵攻打济南。
为什么举兵攻打济南呢?
这个时候的济南并不是刘家子弟的地盘,而是吕雉分封给吕氏子弟的领地。
刘襄同时向各路诸侯传书,陈述吕氏家族的罪责,号召大家共同举兵前往长安,诛灭吕氏。
这便是刘泽成功脱身的故事。
刘泽的脱身展现出了他超强的说服力。
刘泽是谁?
他是刘邦的堂弟,被封为琅邪王,封地紧邻齐国。
刘襄担心自己发兵长安之后,刘泽在背后搞事,恐怕齐国就不再是他的地盘了,因此将刘泽抓起来,并吞并了琅邪国的军队。
刘襄这么做并无不妥,而刘泽也颇具智慧。他知道刘襄一门心思惦记着皇位,为我们展示了他超强的说服力,这是对人心的洞察,也是对人性的利用。
刘泽的说服逻辑主要有三点:
第一,皇位无冲突(我不是竞争对手)。
刘泽告诉刘襄,他对皇位并无野心,刘襄是高祖的亲孙子,对他能有什么威胁呢?
抓着他有什么意义呢?
刘泽明确表示他对刘襄没有威胁。
第二,辈分最高(我有价值)。
刘泽在皇族中辈分最高,说话有分量,抓着他有什么用呢?不如将他放到长安,他在长安替刘襄说话,或许刘襄就有机会坐上那个宝座。
第三,我支持你(我能帮助你)。
刘泽能帮刘襄做什么?
刘泽能够前往长安,说服那帮大臣一起拥立刘襄。
你抓着我,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但如果你放了我,对你却大有裨益。
刘泽这番极具说服力的言辞,立刻打动了满脑子想着皇位的刘襄。
刘襄果断决定释放刘泽,让他前往长安。
刘泽因此逃过一劫,避免了将来万一刘襄失败后可能面临的清算。
可以说,刘泽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社交智慧,其实也是刘泽的脱身之计,他能在朝堂上说得上话,但是,恐怕没太大的分量,对刘襄来说,刘泽在长安的价值远远大于被自己扣留。
刘泽可以说是高手,他灵活变通,比咱们前面提到的召平可机灵多了,说点软话、小话,远离是非漩涡,这才是明智之举。
留在刘襄身边,就算没危险,将来万一搞砸了,刘泽几百张嘴也说不清,搞事失败,结果往往很惨。
大势面前,别总想着搞事,先保全自己,看看风向再说,这才是第一要紧的事。
千万别觉得 " 大势在我 ",一门心思往上冲,很容易成为炮灰!
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是专栏第 75 节,观看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订阅全部专栏内容,后台回复:专栏)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加入《资治通鉴》读书群,加我微信(zixiaoread)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