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海大院 2小时前
乌兰哈达火山,正在被“出片侠”攻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 (ID:meerjump),作者:院办小靓,原文标题:《" 小众景点 " 乌兰察布,怎么就成了宇宙人烟花燃放点?》,题图来自:AI 生成

人类的本质不仅是复读机,更是复印机。

这几年,每当一个 KOL(互联网意见领袖)挖掘出一个网红出片地,便会吸引一群人前来拍照打卡,随后他们又如鸟群迁徙一般,转战下一个出片打卡地。

他们从富士山下的便利店,拍到 G315 国道的 U 型公路,只为了拍下一张和之前 9999 个人一样的人生照片。

图源于小红书 @iiuuee

这两年,出片侠们又将出片的镜头对准了北京向西一步的乌兰察布。

尤其是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因其独特的火山地貌,近年来吸引了无数人前去游览参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但这两年去过乌兰哈达的人都说,乌兰哈达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你打开早些年的旅游网站,会发现第一批驴友们对乌兰哈达无不极尽赞美之词,远古星辰、末日荒芜、散落人间的太空秘境、绝无仅有的地质文明 ……

然而,再打开这两年的社交媒体,全是劝退,全是祛魅,全是失望。

图源于小红书 @周哥不鸽

乌兰哈达火山景区拥有大大小小的火山二十余座,它们散落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犹如串珠状分布在地壳裂隙上,体态挺拔秀美,蔚为壮观。

尤其 6 号火山,裸露的山体不带一丝绿意,每一道纹路都像外星地貌的褶皱,有如《星际穿越》的场景。

于是近几年,穿上宇航服复刻星际大片,成为了这里最流行的出片方式,也因此养活了一批当地的宇航服出租产业。

每一个经 208 国道驶入察哈尔右翼后旗的游客,都有可能以为自己误入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场景,这里的宇航服店有如毛细血管一般,遍布整座县城,堪称野生的空间站。

这里的宇航服往往会和牧区风干牛肉、内蒙古民族服饰一起,成为当地特产,被塞进同一个店面里。

粉的、蓝的、黄的 ...... 宇航局还没有开发出的航天服款式配色,却在这里率先上市。

你这辈子可能都穿不上 NASA 的航天服,但在乌兰察布可以穿上 LASA 的宇航服。

图源于小红书 @菠萝头

如果错过了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补给也没关系,继续沿着 208 国道驶入景区,沿途不乏流动摊位出租航天服、出售烟花,甚至还有旅拍等一条龙的火山出片服务。

" 乌兰察布最不缺的或许就是航天服了。"

等到旺季时节,穿着各式航天服的游客在火山上拍照打卡,让这里一夜之间成为了全世界宇航员最多的地方,NASA 看了都得从梦中惊醒

图源于小红书 @鸡森特

窝子看着在大夏天裹得严严实实的宇航员们,灵机一动,直接找个网图配个定位便发了朋友圈:" 哪用自己花钱租宇航服拍,反正穿上了也认不出谁是谁 "。

" 当年杨利伟上太空都只拍了 5 张照,‘宇航员们’发朋友圈却要 9 张。"

图源于小红书 @二狗玫瑰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出片侠们往往是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

小丽的火山宇航服朋友圈帮助她收获到了 66 个赞,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件原价 60,砍价后 30 一件的宇航服有多酸臭,长年累月的出租早就让它被穿出了包浆。

主打一个平台一个人设的小丽,在发完朋友圈之后,又上小红书发避雷贴:你们这些在乌兰哈达租过宇航服的人嘴真严,一穿一个不吱声。

图源于小红书 @Bubunbunny

说实话,出片这事本无可厚非,毕竟旅游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人们只是想用镜头长久地留住回忆。

但为了出片不择手段,给别人带来麻烦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宇航服之外,烟雾棒也成为了在乌兰哈达火山上的出片神器。

旺季时整座火山烟雾弥漫,狼烟四起,不知道的还以为匈奴打了过来。

地质学家看了都得犹豫三秒:" 这座处于休眠期的火山是不是突然爆发了?"

燃放烟雾棒的人心里全是对出片的渴望,没有一丝对环境的敬畏。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出片侠们信奉 " 出片永远高于一切 " 的宗旨,哪怕 " 禁止燃放烟雾棒 " 近在咫尺,他们也选择置若罔闻。

比起壮观的火山,燃放烟雾的人和禁止燃放的警告牌又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文景观,如有摄影大师亲临此地取景,或许能靠这幅年度最讽刺画面拿下普利策奖。

" 你在火山放烟雾,我在山上看你,火山装饰了你的梦,你装饰了跳海大院的推文。"

以前你以为你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你。后来你去了乌兰哈达,才知道你会被七彩祥云的硫酸味呛到流泪,被烟雾迷到睁不开眼。

窝子说:" 本来想逃离大城市呼吸新鲜空气,到了这才让我意识到北京的空气有多香甜。"

燃放烟雾的出片侠们让本只想欣赏火山景观的游客苦不堪言,甚至烟雾棒烫伤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

当社交平台上每多出 10 张在乌兰哈达燃放烟雾棒的靓照,也许就会有 5 根烟雾棒被废弃在火山上。

他们假装仰望星空,却忘了清理脚下的垃圾。

兴之所至之时,烟雾棒还会被当作标枪,扔进这座沉默的火山深处,清理人员不得不冒着极大的风险前去清理,只为给后来人留下一片净土。

但乌兰哈达的烟雾棒就像蟑螂,你打死一个,第二天又冒出一堆,永远也清理不完。

前不久,一位火山清洁人员便因为劝阻游客乱扔烟雾棒,遭到群殴。

虽然几天后景区再次发布公告,重申禁止燃放烟雾棒,但依然禁止不了俊男靓女们的热情,出片碾压了文明。

与此同时,60 元一张的门票没有换来景区管理处应有的服务,关于乌兰哈达景区管理的槽点比比皆是。

表面上立警示牌子做表面功夫,实际上景区内贩卖烟雾棒的小商贩络绎不绝,根本无人管理,还有条件堪忧的卫生间、旺季时动辄排队 2 小时的拥堵状况以及调度管理的混乱 ……

显然,面对突然其来的流量,这个近些年突然走红的网红景区,仍任重而道远。

如今,互联网上关于乌兰哈达的避雷贴成百上千,但或许我们都忘了,该避雷的不是火山本身,而是有如蝗虫过境,试图摧毁一切美好的低素质人类。

而这些沉默不语的火山,仍然千百年如一日静静地等候着人类来欣赏它的美。

看着如今乌烟瘴气的火山,一位老驴友回忆起早些年去过的乌兰哈达:" 那时候没有千篇一律的宇航员,没有呛鼻熏眼的烟雾,没有漫山遍野的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坐在山上,静静聆听风的咆哮,扬起的火山灰扑到脸上,仿佛还能嗅到亿万年前火山的气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乌兰 哈达 小红书 内蒙古 烟花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