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力量 14小时前
4艘中国科考船前往阿拉斯加,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的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圆满成功,还实现了全球首次载人和无人潜水器极地水下的协同作业,意义非同一般。然而,对于中方此次在北冰洋的科研活动,也有一些 " 杂音 " 从美国传出,比如对于中国科考船在阿拉斯加以北海域的作业,美方就表现出了高度的 " 重视 ",美海岸警卫队甚至曾派出 C-130J 运输机进行跟踪,这种反应显然超出了正常范畴

【中国科考船在北极的活动已经常态化】

中国自由航行,美国借题发挥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科考船的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航行区域位于公海或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附近,并未进入美国领海,美方所谓的 " 威胁 " 纯属臆想

众所周知,科学考察是国际公认的正当权利,中国此前已多次公开说明科考目的,包括研究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洋生态保护等,这些议题关乎全人类利益,而非针对任何国家的战略意图。

因此,美国之所以反应过度,是其将正常的科学活动曲解为 " 战略威胁 "。

【自由航行,不是美国的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考船的作业,尤其是载人与无人潜水器在北极冰区的协同作业,展现了技术能力的提升,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赶超,这可能也是美方 " 破防 " 的理由之一。

很显然,美国将中国科考船的自由航行与地缘政治强行挂钩,试图渲染 " 中国威胁论 "。

这种逻辑类似于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表面上关注科考船,实则借机炒作所谓 " 中国扩张 ",以此转移焦点,掩盖自身在北极事务上的战略焦虑。

更荒谬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 " 威胁北极安全 ",一边自己却在北极频繁开展军事演习,部署反导系统和雷达设施,甚至将北极视为导弹攻击的最短路径。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无遗:美国可以自由行动,却不允许他国进行科学考察,哪怕中国科考船的活动从未针对任何国家,而美国的紧张反应恰恰说明,真正心虚的是它自己

【美方跟踪并拍下了中国科考船的照片】

美国高度紧张,将 " 双标 " 贯彻到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科考船的反应,充分体现了其双标做法和心虚本质

一方面,美国长期在北极保持军事存在,并联合盟友强化对北极航道的控制,试图垄断北极资源开发和航道利用。

另一方面,当中国以和平目的开展科学考察时,美国却如临大敌,声称 " 威胁国家安全 "。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在于美国的心虚,尽管美国长期以来自诩为北极 " 主导者 ",但其实际能力却并不匹配。

美国目前仅有两艘破冰船,且性能有限,最大的 " 北极星 " 号还经常故障。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破冰船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中国也在积极扩充极地科考船队,而且从中国造船业展现出的实力来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我们能够在这一领域 " 后来者居上 "。

反观美国也曾计划斥巨资建造新破冰船,但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甚至造船厂都面临技术和产能瓶颈。

这种现实让美国在面对中国科考船时显得格外焦虑——它无法通过实际行动维持优势,只能依靠舆论炒作和外交施压来制造障碍。

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心知肚明,北极航道相比传统航线(如苏伊士运河)能大幅缩短航程,降低航运成本,这对全球贸易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推动的 " 中欧北极快航 " 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选择,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北极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试图通过炒作 " 威胁论 " 来阻挠中国科考船的正常活动。

然而,这种做法恰恰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它无法接受一个多极化的北极,更不愿看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

【美国在探索北极方面的实力不足】

开拓北极航线,势在必行

不过,美方的 " 上蹿下跳 " 改变不了中国开辟北极航线的决心,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变本加厉推行 " 全球霸权 " 的当下,我们对于新航道的探索,显得更为重要了

首先,相比传统航线,北极航道能大幅缩短航程,这意味着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尤其是在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传统航道,面临拥堵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情况下,北极航道的全面发展需要国际合作,而中国的参与有助于建立多边治理机制,确保航道的开放与安全。

其次,中国在极地科考能力的提升,标志着其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服务于科学研究,也为未来可能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参与北极的可持续开发。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北极科考活动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

中国始终强调科考船的活动符合国际法,航行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并未侵犯任何国家的主权。

【中国科考船在北极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比之下,美国却试图将北极视为 " 自家后院 ",阻挠他国平等参与,中国的行动表明,北极不应是少数国家的 " 禁脔 ",而应是全人类合作的舞台。

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北极不应是零和博弈的战场,而应成为各国携手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的行动证明,只有通过合作与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海域 美国 北极 香港 和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