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10小时前
“抄作业”的赣超,为何“超预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新华社南昌 10 月 15 日电(记者焦子琦、李劲峰、黄浩然)从赛事初期被质疑抄 " 苏超 " 作业,到决赛前已有超 115 万人次到场观赛,这个夏季,纯粹草根的 " 赣超 " 火得让人意外。

江西省级业余足球城市联赛点燃了 " 足球小省 " 的街头巷陌,也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城市活力。

7 月 20 日,南昌球迷为主队加油助威。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 抄作业 " 抄成 " 尖子生 "

江西的 " 超 " 字号联赛一亮相,就引来不少质疑。

" 苏超在前,我们又搞赣超,这不就是在抄作业吗?" 看球超过 30 年的南昌洪城球迷协会主席岳喜坚说。

开赛前,苏超的爆火让主办方 " 压力山大 "。今年 4 月,江西省体育局就已下发举办 2025 年全省足球超级联赛的通知,准备延续自 2021 年以来的俱乐部分组循环赛制。但 5 月苏超爆火,让赣超主办方不得不决定比赛延期,先去学习。

" 压力确实大。" 江西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刘钢坦言,苏超摸索出的好做法,赣超就要去借鉴," 这没什么好回避的 "。

起步之难,超乎想象。原计划在赣州打造本土市级足球赛事的赣州文传集团负责人刘效江,6 月中旬带队到常州观摩苏超办赛经验,专门撰写了一份 1.6 万字的考察报告。

"7 月初,收到赣超的赣州赛区赛事执行通知,凭借前期考察经验我们才敢接下这个任务。" 刘效江回忆说,此时距离首场比赛鸣哨仅剩 10 天。

借鉴苏超经验,赣超参赛单位从俱乐部改成地级市,球员选拔扩大到全市范围;赛制从循环积分制,改成 " 循环 + 淘汰 " 制;主办方由各地足协,调整为省市政府部门统筹调度。

抄作业不是机械照搬,扎根地方特色才能提高群众的接受度。结合赣南、赣北地区民俗和互动特点,赣超第一阶段分南北赛区比拼;充分考虑当地消费水平,赣超每场比赛票价不超过 9.9 元;比赛时段也 " 错峰 " 苏超,赣超开始进入更多人视野 ……

红色文化的植入,成为赣超最有辨识度的标签。8 月底赣州主场对阵吉安,看台上点点灯光聚成星河,映照球场上的草鞋舞者踏光而行,4 万球迷齐唱《十送红军》的场景火遍全网。

" 苏超火爆,‘文化梗’功不可没。作为革命老区,我们最大优势是红色文化。" 刘效江说,抄作业也要抄得有特色。

"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吉安主场响起《映山红》的熟悉旋律,唤醒 " 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 ";九江主场的《为了谁》情景演出,将赛场内外思绪集体拉回到九八抗洪时,军民携手守堤的感人场景。

利用赛前暖场、中场休息,各个赛区争相展现最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让网友戏称,感觉就像 " 文艺演出中插播足球比赛 "。赣超也被称为 " 抄苏超作业的‘尖子生’ "。

南昌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江广金认为,继苏超之后,赣超也找到了 " 足球 +" 的路子,不仅满足了群众需求,还增添了城市活力、带活了文旅商贸发展。"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一个‘超’远远不够。"

" 草根 " 赛频现 " 名场面 "

江西是传统足球小省,自 2012 年南昌八一衡源队搬离后,已 10 多年没有顶级联赛球队。赣超赛场上,却频频出现球迷津津乐道的 " 名场面 ":

赣州队球员罗罡,一脚角球直接破门上演 " 圆月弯刀 ",引发全网感慨 " 业余赛场诞生世界波 ";开场仅 43 秒,九江队队员殷世贤接球捅射闪电进球;南昌队守门员刘家祥补时阶段飞身扑出关键点球,却在庆祝时崴脚骨折 ……

这些超乎意料的精彩场面,都来自一群非职业球员脚下。活跃在赣超赛场上的,不仅有校园足球高中生、大学生,也有银行职员、影院老板、体育老师。

赣超组委会规定:两年内在中超、中甲等联赛注册的职业球员不能参赛,报名年龄限定在 17 岁至 40 岁,且必须拥有江西省内户籍或在江西工作并缴纳社保满一年。

这条看似严苛的规定,守住了赣超最珍贵的草根底色,也让每支球队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代表。

南昌队球员一半来自南昌二中校队,还有一半是社会选拔。40 岁的银行职员雷力钧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读高二才接触足球。一直活跃在野球场上的他,被招入球队后成为最年长的球员。

" 参加训练和比赛,经常要向单位请假。" 雷力钧说,他这个年纪还能上场,感受上万名家乡球迷观赛的大场面,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尽管球市火爆,赣超各地赛区为每位球员提供亲友票,安排和主场球迷一起加油助威。在赣超一脚出名的罗罡是广州体育学院在校生。他说,家乡父老和亲友的加油助威,让他更有信心。

赣超出人意料的精彩和 " 火热 ",也是江西足球青训近年来持续耕耘的收获。全省 1600 余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注册青少年球员 2 万多人。南昌、宜春、上饶球队中,不少球员都是当地高中生。很多外地高校返乡参赛大学生,也都毕业于江西省内校园足球学校。

7 月 20 日,九江队球员在赛后与球迷互动。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 江西校园足球青训之花,绽放在赣超赛场上。" 南昌市体育局局长汪芳说,场上对手是校友,场下观众是同事亲朋," 这种亲切感和融入感,就是最纯粹的足球文化 "。

" 听劝 " 让足球 " 接地气 "

观众 " 吐槽 " 一直伴随着赣超赛程,但主办方主打 " 听劝 ",成了赣超备受球迷热捧的另一特质。

开赛不久,球迷反映球员球衣印的姓名都是英文,太 " 洋气 " 不接地气,第二场比赛开始各支球队将球衣都换成中文;晚间观赛依旧炎热难挡,各个赛场设置免费饮水点;球迷评论南昌的八一体育场昏暗得像 "90 年代 ",四天之后球场灯光就更换一新。

鹰潭是江西常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承办赣超的鹰潭市体育场 2 万多破旧座椅需要更换。鹰潭市足协党委书记姜伟跑到山东,蹲守在座椅生产厂家,生产完一批就督促安排发货,20 天完成座椅和大屏更换," 虽然赣超是群众体育,但办赛机制和观赛体验不能低 "。

从最初担心入场观众不足,到场场爆满、" 一票难求 ",赣超在 " 听劝 " 中不断优化,也得到球迷更火热的回应。

小组赛阶段,赣州赛区售票网站上 " 想看 " 预约人数累计已达 14 万。南昌主场对阵赣州的四分之一决赛中,超 5 万名球迷涌入球场观赛,创下江西省单场足球比赛上座新纪录。赣超前 56 场比赛累计观赛人次已突破百万。

大量球迷走进赛场,直接搅活各地文旅商贸消费市场。赛场外开设特色集市,为球迷提供观赛之外的美食、文创 " 一站式 " 体验;凭赣超门票可免费游览滕王阁、庐山、龙虎山等景区,餐馆酒店还可打折," 跟着赣超游江西 " 成为出游新选择。江西省文旅部门统计,赣超举办期间,全省约 260 家景区出台优惠政策,赛事期间游客增长量比去年同期提高 10% 以上。

不少球迷说,足球不再是一场比赛,更是连接人与城的情感纽带。

赣超决赛在即,一些地市已在筹划市级 " 小赣超 " 和跨省联动的友谊赛。绿茵狂欢能否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能否不断出圈吸引更多人参与,值得期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赣州 南昌 江西 红色基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