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昨天
产业集群聚势 传统产业焕新 数实融合赋能 兰州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铜箔智造车间

陇原大地产业活力迸发,黄河之畔铸就工业脊梁。作为国家 " 一五 " 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 十四五 " 期间,兰州锚定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以实干笃行破解老工业基地转型难题,以创新驱动激活产业升级之能。全市立足工业底蕴,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今年 1 月至 8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8.9%,两项核心指标均保持高位运行,工业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彰显。

集群筑基 产业生态聚势成峰

" 十四五 " 开局之初,兰州市便深刻认识到,唯有聚沙成塔、握指成拳,方能重塑竞争新优势。立足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和条件,依托日益完善的产业体系和齐备的配套能力,兰州为工业发展蓄积了向新而行、向强迈进的力量。

5 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兰州市 " 十四五 " 先进制造与装备工业发展规划》《兰州市贯彻落实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暨 "6+X"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创新激励等方面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兰州工业的雄心,清晰地投射在产业集群的前瞻布局上。全市紧紧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全力打造石化、有色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数据信息 6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 "6+X"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通过政策的精准引导与资源的有效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生态日趋完善,推动着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持续显现。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双双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名单;获批绿色石化、生物医药 2 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固合成橡塑、榆中生物医药、城关区软件和信息技术 3 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联合金昌、白银、武威三市共同创建的金兰白武有色金属集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 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 ……" 十四五 " 期间,这些加速崛起的产业集群,如同一条条强劲的大动脉,为兰州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输送着不竭动力。

耕耘结出硕果,生机遍布金城。如今,兰州工业规模稳步增长,兰州石化、甘肃烟草等 608 户规上工业企业稳产增效,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工业质量显著跃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4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攀升至 14.5%,正加速成长为驱动未来发展的全新引擎。企业梯队建设成果丰硕,海默科技被认定为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天华院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甘肃海亮更是荣登中国隐形独角兽 500 强榜单,一批优质企业正成为兰州工业的闪亮名片。

转型提质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对于兰州而言,传统产业是工业发展的 " 基本盘 ",也是转型升级的 " 主战场 "。" ‘十四五’以来,兰州传统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展现出全新的潜力与活力。" 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以来,兰州市全力协调推进兰石集团、兰州石化等企业的 152 个 " 三化 " 改造重点项目,以数字技术和绿色理念为传统产业赋能,重塑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分享转型经验,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开设 " 三化 " 改造典型案例专栏,多视角展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的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路径。

转型的浪潮中,兰石集团以实打实的转型成果,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鲜活案例。今年 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兰石集团成功入选,标志着其数字化转型走在了全国前列。走进兰石集团的数字化车间,焊接机器人用机械臂精准夹持焊枪,沿着预设轨迹稳定作业。" 过去老师傅带徒弟要两三年才能掌握的焊接工艺,现在通过系统就能将训练好的工艺动作、参数精确下达到生产线上。" 兰石爱特互联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魏玉鹏介绍:" 我们结合企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实际,打造焊接数字化车间,实现人工减少 50%;建成压力容器智能制造生产线,让产能提高 15%、交付时间缩短 30%、生产成本降低了 13%。"

"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抓手和支撑。" 魏玉鹏告诉记者,在兰石集团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中,数字孪生被应用于构建 " 研发 - 生产 - 产品 " 三位一体应用体系:研发端通过全流程虚拟仿真减少对物理样机的依赖,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生产端借助数字沙盘优化规划,通过动态看板实时汇聚数据,助力全局管控;智能产品则结合远程运维实现设备状态可视化与故障预警,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目前,兰石集团所有业务均在自主打造的 " 兰石云 " 平台上运行,数据壁垒被彻底打通。魏玉鹏表示,未来将继续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动上下游打造数字生态,并通过兰石爱特公司,将成功的转型经验赋能给更多中小企业,助力甘肃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数实融合 新兴产业扩容增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兰州工业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抓手。" 十四五 " 期间,兰州市以数字基建为底座,以技术创新为内核,持续推动数实深度融合,让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赋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2024 年,兰州市成功跻身全国千兆城市行列,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保障。在此支撑下,全市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优秀应用场景通过省级智能制造体系建设评价,示范引领效应持续凸显。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铜箔智造车间,便是数实融合的典型代表。在该公司的铜箔智造车间,生箔机源源不断产出厚度仅 4.5 微米的铜箔,数字化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 2.76 亿元智能化改造投入,我们实现了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数据监控。" 公司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卷铜箔的 " 出生证明 " 可精准定位质量问题源头,单万吨产能用工量较传统模式减少 50%,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步提升。

数字赋能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兰州市以数实融合为契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产业规模扩容、质量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立足 " 十四五 " 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兰州市将继续锚定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以产业集群增强韧性、以转型升级激发活力、以数实融合培育动能,持续重塑传统产业优势、释放新兴产业潜力、开辟未来产业赛道,奋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城答卷。

本报记者 陶奕冰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兰州 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 工业化 生物医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