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4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公开向中国施压,要求取消稀土出口新规,甚至威胁将采取 " 严厉制裁 "。
与此同时,他又抛出延长关税休战期的条件,希望中国能够暂缓实施新规。
这一 " 威胁与诱饵 " 并存的谈判手法,再次将中美之间的稀土博弈推向台前,引发全球关注。
稀土资源为何如此重要?稀土是一类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矿物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新能源、电子产品等高端产业。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并在过去几十年里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占据全球稀土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超过 60%,对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影响。
而美国则在稀土领域面临困境。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美国逐步停止了对本国稀土产业的投资,将供应重心转向进口,导致其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 80% 以上。
近年来,美国试图摆脱这一依赖,推动稀土产业的复兴,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周期长等问题,进展缓慢。
从表面上看,这问题是围绕稀土出口政策展开,但实际上,它反映了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主导权上的深层次博弈。
中国的稀土优势不仅体现在资源储量上,更在于其成熟的技术体系与完整的产业链。
而美国在试图重建稀土供应链时,面临高劳动力成本、环保约束、技术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战,难以与中国抗衡。
美国的外交策略则显得矛盾重重。
贝森特一方面威胁制裁,试图对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又释放合作信号,以延长关税休战期为诱饵。
这种 " 双轨 " 表态反映了美国内部意见的不统一:部分官员主张强硬施压,而另一些官员则担忧贸易摩擦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美联储理事米兰甚至警告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并呼吁尽快采取降息措施以缓解市场恐慌。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的稀土出口新规则是基于资源保护与产业安全的长远战略。
通过管控稀土出口,中国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资源优势,还能推动国内产业的技术升级。
稀土资源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点,其战略意义远超经济层面。
短期内,中美围绕稀土的博弈将继续升温。
美国可能会加大对稀土替代来源的投资,但在技术、成本和周期上仍面临巨大挑战。
而中国则会稳步推进稀土资源战略,将其作为反制手段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